民主路、學院街默默遠去;墨池巷、珍珠嶺款款走來

民主路、學院街、中山路……六個耳熟能詳的社區名,從繁華鬧市悄然消失;墨池巷、珍珠嶺,兩個飽含滄桑的“新詞”,從時光深處款款走來。

今年10月,宜昌古城核心——學院街道進行社區優化調整,原18個社區變為12個。其中,既有地域的整合,也有名字的更替,這一番推陳出新,撥動了眾多老宜昌的心絃。

社區為什麼要整合?更名又有何講究?她將給你我生活帶來怎樣變化?近日,記者走進學院街道諸多社區,實地踏訪。

墨池巷、珍珠嶺全新亮相

國慶前夕,學院街道召開社區優化調整談心談話會,正式宣佈街道社區優化調整方案。這場歷時年餘的社區調整,終於塵埃落定。

先來看看調整後的12個社區組成。

轄區範圍變化的有5個社區。中書街社區:原民主路社區全部、學院街社區全部、中書街社區一部分、環城東路一部分合並;東門外正街社區:原東門外正街社區、星苑社區合併;尚書巷社區:原尚書巷社區、北門外正街社區合併;環城東路社區:原環城東路社區一部分、四新路社區一部分合並;解放路社區:原解放路社區全部、四新路社區一部分、中山路社區一部分合並。

社區更名且範圍整合的有2個社區。珍珠嶺社區:原珍珠路社區全部、中山路社區一部分合並;墨池巷社區:原廖家臺社區全部、中書街社區一部分合併為墨池巷社區。

保持不變的5個社區,分別是:東正街社區、環城北路社區、四方堰社區、翁家堰社區、氣象臺社區。

撤銷原民主路、學院街、星苑、北門外正街、中山路、四新路6個社區居委會。

墨池巷社區和珍珠嶺社區的全新亮相,勾起了很多老宜昌人的回憶。“墨池巷古已有之,現在重出江湖,更凸顯了宜昌的歷史文化底蘊。”市民高武章說。

調整主因是不能滿足需要

其實,這場調整,呼聲已久。“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伴隨這些年城市發展,原有的社區構成已不能滿足服務居民和城市建設的需要。”接受記者採訪時,學院街道黨工委書記周運春說。

有例為證。王雯是原廖家臺社區書記,在她多年的“小巷總理”生涯中,對社區劃分不科學,社區區域間犬牙交錯的現象深有感觸。“我們和中書街社區,很多地方都重合在一起。所以,給居民造成了不便。”王雯舉例說,有些居民曾經拿著地址是“廖家臺”的戶口,到他們社區辦事。結果一查發現,這些居民應屬中書街社區範圍。

如果說社區的犬牙交錯,是長期遺留下來的歷史因素。那麼,近幾年宜昌城市建設的加快,則讓這次調整變得迫在眉睫。

近幾年,城區最大的棚改項目——環南片區棚改順利推進,學院街辦各社區區域、服務對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原來的民主路社區、中書街社區,居民數都大幅下降,急需進行社區整合優化。

科學切“蛋糕”切出“學院派”

根據民政部相關規定,社區劃分應堅持按地域性、認同感等要素科學劃分社區,社區規模應為1000戶3000戶左右。根據這一原則,學院街辦對所屬社區進行了調整優化。“我們的這次調整,歷時一年多,經過了多方面的考察、調研。調整中,確保尊重歷史沿革、規模適度,突出文化引領。”周運春表示,通過這次調整,力求讓社區劃分更科學,真正體現出“學院派”。

最終的調整方案,實現了以西陵一路為中軸線,左側7個社區,右側5個社區,不再存在過去的社區間重合、交錯情況。調整後,12個社區的規模基本控制在面積0.5到1平方公里,人口5000到8000人左右。

記者通過調整前後的示意圖對比看到,原先交錯在一起的珍珠路社區、中山路社區,四新路社區、環城東路社區以及中書街、民主路、學院街等,通過調整優化,已經變得界限清晰,一目瞭然。

古城核心讓文化迴歸

珍珠嶺、墨池巷社區的全新亮相,民主路、學院街、中山路、北門外等社區悄然消失,是這次社區優化調整中最引人關注之處,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學院片區位於宜昌古城核心,是宜昌城市文化之源。一直以來,‘人文學院’都是我們的一張閃亮名片。因此,在確定社區名字時,注重文化迴歸是首要因素。”周運春說。“珍珠嶺、墨池巷社區的迴歸,讓廣大市民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作為此次社區優化調整的特邀專家,宜昌市文安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京璽對這兩個新亮相的社區名字十分認同。

陳京璽介紹,曾經,宜昌古城中間有一條長長的山崗,沿著古城外圍呈半包圍狀纏繞。不過,在後來的城市建設中,這道山崗逐漸消失。據史料記載,這道山崗沿著古城的周邊自西北向東南方向一字排開,具體包括四個山嶺,分別是石子嶺、樵湖嶺、珍珠嶺和桃花嶺。“墨池巷是宜昌古老的文化品牌,更不能丟。”陳京璽介紹,東晉著名學者、訓詁學家郭璞在宜昌墨池巷註釋了《爾雅》。明朝修城時,為紀念郭璞修建了墨池苑,同時還建了墨池書院、爾雅書院、六一書院。

周運春介紹,此次調整後,學院街道將進一步聚焦“城市文脈發源區”,在歷史傳承和功能完善上展現新品質。一方面,加快環城南路歷史風貌街建設,吸引篆刻、古玩、書畫等文化產業和文化名人入駐。同時,促進社區微型博物館提檔升級,申請復建六一書院、爾雅書院等文化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