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前名聲不顯,那麼在其去世後又是如何名動天下的呢?

詩聖杜甫不用多說大家也應該都知道,也應該有不少朋友都知道杜甫在世時其實名氣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名氣,這和杜甫的寫作風格有很大的關係,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人們自然是更喜歡浪漫主義式的作品,而杜詩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自然就不為人喜歡了。這也就間接導致了杜甫晚年生活貧困潦倒,流浪在四川成都時,還是求親告友才修得一座茅屋。最後的時日思鄉心切,意圖乘舟回鄉,卻因戰亂不斷,幾經波折最終在前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了。

杜甫生前名聲不顯,那麼在其去世後又是如何名動天下的呢?

那麼問題就來了,杜甫在世時和去世幾十年後,都名聲不顯,那他的詩是怎麼火起來的呢?這就要提到他的孫子杜嗣業了,杜嗣業乃杜甫次子杜宗武的孩子,因杜宗武也是窮困潦倒故沒能滿足父親杜甫的遺願,將其歸葬河南偃師首陽山下,但到了杜嗣業這一代,情況稍稍好轉了,雖然也很窮,但不至於餓死在路上了,於是杜嗣業就帶著爺爺的遺骨重新開始了返鄉之旅。而杜嗣業就是在這趟旅程中遇到了元稹,才得以讓杜詩漸漸聞名天下。

杜甫生前名聲不顯,那麼在其去世後又是如何名動天下的呢?

說到元稹,這也是一個褒貶不一的詩人,其寫下了著名的《遣悲懷三首》《離思五首》用以悼念亡妻,但實際上卻四處留情,不過這是隻是元稹的私事而已,其在文學上的成就還是不容置疑的,並且其對待友人的態度也是十分用心的。

杜甫生前名聲不顯,那麼在其去世後又是如何名動天下的呢?

話說回來,杜嗣業在途經江陵時遇到了在那裡當官的元稹,在杜嗣業的請求下,元稹便為杜甫撰寫了墓誌,即有名的《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誌銘並序》,至於為什麼元稹會為當時並不出名的杜甫撰寫墓誌,其一可能是元稹不知從何處聽過杜甫這個人並瞭解其詩,其二則是元稹並不認識杜甫,是杜嗣業將保存善好的杜甫詩集交給元稹看,元稹看後對杜甫深為佩服於是便撰寫了墓誌,歷史上真實情況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杜甫能夠名揚天下的確是離不開元稹的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