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稿」「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背後的稅收之力

「本报专稿」“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税收之力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意味著香港、珠海、澳門從此進入“一小時生活圈”。

「本报专稿」“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税收之力

港珠澳大橋

作為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歷時近9年建成,是世界最長、建設綜合技術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近日,記者走近港珠澳大橋,感受這項“世紀工程”背後的稅收之力。

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的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關鍵性工程,也是連接珠江東西兩岸新的公路運輸通道。

海中橋隧主體工程施工是大橋建設的重要環節,難度很大,涉及承建單位就有56個,從事建築服務單位的一級總承包商有36個,管轄總承包合同79個,分包合同多達80個,涉及企業多,涉稅問題複雜。

項目建設過程中,恰逢營改增改革實施。作為參與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建設的二級承包商,南通四建集團珠海分公司財務負責人曹錫終向記者回憶:“那時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因為弄不清相關稅收政策,在申報、納稅方面出現問題,以致拖累整個項目進度。”這同樣是港珠澳大橋項目組下屬60多家施工企業擔心的事情。

珠海市稅務部門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當即派出由業務骨幹組成的黨員先鋒隊,先後圍繞營改增開展9次政策宣講會。“稅務人員幫我們從徵稅範圍、報稅流程、開票地點、計稅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政策解讀。並提醒我們營改增全面推開後,可以通過增值稅進項抵扣來降低稅負。”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財務總監謝臣偉說,“這讓我們更注重選擇財務核算規範、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全面推開營改增以來,通過增值稅進項抵扣,我們公司減稅131.42萬元。”

謝臣偉告訴記者,珠海市稅務部門還成立港珠澳大橋專業管理服務小組,實行全程項目化管理。“稅務人員經常到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西人工島、沉管隧道及沉管預製廠實地調研,當發現大橋及島隧工程的構件都是由企業自制時,就提醒我們,根據現行稅收政策,現場自制混凝土構件,用於本企業生產,不屬於視同銷售的範圍,可以不繳納增值稅。僅此一項,就為企業減負1.1億元。”謝臣偉現在回想起來,依舊很激動,“稅務人員送來的是真金白銀,顯著提高了企業資金的流轉速度,這為工程進度加快提供了保障。”

「本报专稿」“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税收之力

珠海市稅務部門派出專業管理服務小組到大橋施工現場調研,並向施工企業財務人員提供政策輔導服務。

據瞭解,珠海市稅務部門在辦稅服務廳專門為港珠澳大橋主體項目納稅人開闢了辦稅綠色通道,確保主體項目納稅人涉稅事項隨到隨辦,有效提高了大橋主體工程建設過程中涉稅事項的服務質效。

國家稅務總局珠海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曾天翔向記者表示:“數以萬計的工程建設人員為大橋的順利通車辛勤付出,作為稅務人,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助力大橋建設,是我們的職責,更是我們的光榮。”

港珠澳大橋的通車,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新機遇,也將給廣東省的經濟稅收發展帶來諸多紅利。國家稅務總局珠海市橫琴新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黃勇說:“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作為港珠澳大橋的珠海連接點,橫琴將成為全國唯一與香港、澳門陸橋相連的自貿區。橫琴稅務部門將緊緊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載體、新高地的功能定位,落實港澳人士在橫琴享受的稅收優惠,推進跨境服務同城同質。”記者瞭解到,近3年來,橫琴自貿區共吸引港澳企業2434家,其中港資企業1176家,澳資企業1258家。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稅收經濟分析處處長袁紅兵表示,從統計數據看,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實現稅收達2.25萬億元,大灣區在經濟總量、運輸能力、金融產業、土地承載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經濟綜合實力已能比肩國際一流灣區。同時,灣區中的11個城市間產業分工比較協同,產業鏈條完整。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和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協同合作的推進,城市間錯位發展、互利共贏,有望形成全方位、系統化、嵌入式的城際產業鏈,有效提升灣區的運行效率和競爭實力,這些都將進一步夯實全省經濟稅收增長的基礎。

曾中華 陳彩燕 本報記者 馬詠華 蔣琳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