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將來也要通地鐵,速看詳情!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注意:谷熟全鎮派發福利!打開支付寶搜索543547289,領那個餘額寶大紅包,最高99元,支付的時候用餘額寶紅包支付!3天有效! 速搶!

近日,虞城縣城鄉總體規劃(2016—2035)曝光,其中在城市公共交通規劃裡提到,要形成以軌道交通引導、快速公交為支撐、常規公交為基礎的多層級一體化公交系統。

下面一起來看看規劃詳情!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虞城縣城鄉總體規劃(2016—2035)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一、規劃目的

為適應新常態、抓住新機遇,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有關精神,實施省委省政府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積極對接中原城市群規劃和鄭州大都市區建設、商丘中心城區,更有效的指導虞城縣城鄉發展與建設,實現虞城縣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經商丘市人民政府批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河南省實施辦法》及相關法律、規範,結合虞城縣城鄉發展階段與發展訴求,特此編制《虞城縣城鄉總體規劃(2016-2035)》(以下簡稱“本規劃”),本規劃是虞城縣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性文件。

二、指導思想

以“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省市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省市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強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走“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因地制宜地確定城鄉發展目標和戰略,堅持生態文明,尊重歷史文化,倡導精明智慧發展,促進城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落實河南省百城提質工程,打造商丘東部組團城市,實現城市的內涵式提升、提質發展,傳承和弘揚歷史文化,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基本農田和糧食安全,探索傳統農區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規劃期限

近期:2016-2020年。遠期:2021-2035年。

四、規劃範圍與規劃空間

縣域範圍:包括虞城縣全部行政轄區,轄25個鄉鎮,總面積1432平方公里。

中心城區範圍:

西部以虞城縣行政邊界和規劃濟廣高速為界、北部以規劃省道S207為界,東部以規劃省道S208為界,南部以規劃遠期國道G343為界,總面積約102.15平方公里。

五、城市規劃區

規劃區範圍包括城關鎮、城郊鄉、李老家全部的區域,面積149.73平方公里,以及古王集東部46.69平方公里、鄭集西部10.17平方公里,稍崗西部9.03平方公里,大侯北部14.51平方公里,劉店北部24.15平方公里,總面積約為254.35平方公里。

城市規劃區範圍圖

六、城市性質

商丘中心城區東部組團,城鄉統籌發展示範區,五金裝備製造基地,豫東食品製造基地,水綠融通、文化彰顯的生態宜居城市。

七、城鄉發展目標

把握國家“一帶一路”、“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鎮化重大戰略機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全域城鄉發展,建立現代城鄉居民點體系,優化產業佈局、推進產城融合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佈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激發城鄉活力,促進社會經濟繁榮發展。促進虞城中心城區作為商丘東部組團,提升虞城產業之城、宜居之城建設,達到全國一流縣級城市水平;打造虞城縣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環境優良、文化特色鮮明、城鄉協調發展的“果鄉綠城、五金世界”,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虞城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規劃遠景即到本世紀中葉,把虞城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縣。

八、發展指標體系

1、經濟發展目標

規劃到2020年,虞城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虞城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14億元,年均增長8%,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8800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6:45:39。

規劃到2035年,虞城縣實現由小康社會向富裕社會的邁進。虞城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48億元,年均增長7.5%,人均生產總值超過51400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47:42。

2、社會發展目標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現新型城鎮化。增加就業容量,提高基礎教育水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規劃到2020年,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00元。實現教育、醫療水平明顯提升,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基本形成。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規劃到2035年,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00元。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鎮服務效率不斷提升,建成覆蓋城鄉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網絡體系。

3、生態發展目標

規劃到2020年,穩步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雙修)”,空氣質量明顯好轉,空氣質量好於二級標準天數(根據GB 3095-2012)達到200天,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定目標內;生產與生活綠色、低碳水平明顯提升,平原綠化率繼續保持在全國先進位次。單位生產總值用水量、單位生產總值耗能、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河南省定目標內。

規劃到2035年,堅持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並重,生態文明理念不斷增強,推動綠色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空氣質量好於二級標準天數(根據GB 3095-2012)達到300天,單位生產總值用水量、單位生產總值耗能、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量進一步下降。

九、發展規模

規劃遠期2035年縣域常住人口達到126萬人。縣域城鎮化率達到67.5%,縣域城鎮人口達約85.2萬人。

十、中心城區人口規模

規劃至2035年,虞城縣中心城區人口為53萬人。

十一、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

規劃至2035年虞城縣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56平方公里以內,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06平方米/人以內。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中心城區用地規劃圖

十二、縣域空間結構

規劃縣域城鎮空間結構為:“一路一帶、一核兩心四區”。

一路:沿S208的南北向城鎮發展軸帶,打造為創新、創業、開放、美好之路,充分發揮其貫穿三省、聯接25鄉鎮的南北大通道作用,打造城鎮空間、產業、人口、信息、物流綜合發展主軸帶。

一帶:連接商丘、虞城、夏邑的東西向城鎮發展軸帶。

一核:商丘中心城區東部組團,行政、文化、服務、信息、產業集聚中心,生態宜居片區。

兩心:打造利民鎮為工業重鎮,文化旅遊,打造杜集鎮為縣域南部商貿中心。

四區:以中心城區及利民鎮為核心的重點發展區;稍崗鎮、杜集鎮及站集鎮構成的協調發展區;北部沿黃河故道鄉鎮及南部木蘭鎮構成的特色發展區;其他鄉鎮構成一般發展區。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縣域空間結構規劃圖

十三、城鄉規模等級體系

統籌虞城全域城鄉用地佈局,形成縣域中心、中心鎮、一般鎮和村莊的四級居民點規劃體系。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縣域鎮村佈局規劃圖

十四、中心鎮發展指引

1、利民鎮

職能定位:縣域北部地區經濟、文化、科教、信息服務中心,發展食品加工業、商貿物流及文化休閒旅遊業的綜合型城鎮;

人口規模:4.4萬人;

用地規模:6.1平方公里;

發展指引:適當擴大鎮區規模,提升服務能力,重點發展食品(乳製品)加工業,商貿物流及古城旅遊業、文化休閒旅遊服務業,打造利民鎮豫東小吃城品牌及旅遊休閒特色小鎮,逐步建設為綜合型特色小城鎮。

2、杜集鎮

職能定位:縣域南部地區經濟、文化、科教、信息中心,以發展商貿、旅遊、文化、信息、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商貿型城鎮;

人口規模:2.9萬人;

用地規模:4.1平方公里;

發展指引:重點發展旅遊、商貿、文化、信息、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藉助交通及區位優勢條件,建設商貿服務平臺,構建棉紡產品集散市場,形成服務虞城縣域以及周邊夏邑、柘城、商丘部分鄉鎮的區域性商貿中心。

十五、城市發展方向

虞城縣中心城區以向西發展為主,對接商丘

,實現融合發展。在總體向西的格局下,以向南拓展為主,向北發展為輔,控制向東發展。

十六、城市開發邊界

西部以行政邊界為界,北部以規劃省道S207為界,東部以規劃省道S208為界,南部以規劃遠期國道G343為界。

十七、城市空間結構

規劃形成“一帶引領,軸向生長;四心輝映,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佈局結構。

1、一帶引領

規劃依託響河和周商永運河構建“響河-運河生態景觀帶”,引領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格局。

2、軸向生長

依託木蘭大道—大同路、灕江路—十字河形成“一橫一縱”的城市發展主軸;依託倉頡大道、人民路形成聯繫多個組團的城市發展次軸。

3、四心輝映

依託老城區商貿中心的提升和改造、新城綜合服務功能的完善與優化、南部“人民公園—雙創湖”產城融合的強化與推進、北部生態文化園的保護與建設,形成商丘東部組團城市的核心功能,四大綜合服務中心交相輝映,構建城市發展的四心格局。

4、組團發展

依託主要的交通走廊及綠色廊道將城市劃分為六大功能片區,分別為老城發展片區、西部綜合服務區、中部新城區、南部產業集聚區、北部生態宜居區、道北物流商貿區。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中心城區規劃結構圖

十八、片區規劃

1、老城發展片區

東啟規劃東環路,西、南至響河,北至隴海鐵路,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為904.75公頃。定位為地區門戶樞紐、現代商貿集聚發展的重要平臺。結合火車站及人民路、大同路、勝利路周邊地區的改造更新,實現功能業態調整,形成特色商業及商貿綜合服務中心。

2、西部綜合服務區

西部綜合服務區西至虞城縣行政邊界,東至響河、灕江路,北至隴海鐵路,南至誠信大道,規劃用地面積約為1082.91公頃。依託特色商業區及文化行政功能,形成集商貿服務、金融服務、文化會展、行政服務、生態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區。

3、中部新城區

中部新城區西至至誠四路、伊尹大道,北至誠信大道,東至響河,南至江浙大道、G343,規劃用地面積約為1293.01公頃。依託人民公園、雙創湖及產業服務功能,形成集現代產業孵化、金融商務、運動休閒、文化娛樂、居住生活於一體的現代化城市綜合服務區。

4、南部產業集聚區

南部產業集聚區西至虞城縣行政邊界,北至誠信大道、至信三路,東至響河、虞單公路,南至遠期G343,規劃用地面積約為1721.07公頃。依託虞城綜合保稅區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五金工量具、農副產品加工及紡織服裝業等,並配套發展現代物流業等相關產業。注重產業用地的節約集約利用,提高產業准入門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城融合。

5、北部生態宜居區

北部生態宜居區西至規劃濟廣高速,北至鄭徐高鐵,東至灕江路,南至隴海鐵路,規劃用地面積約為1205.57公頃。定位為虞城生態休閒後花園、豫東生態文化旅遊重要節點、四省通衢旅遊集散地。規劃結合森林公園、國家溼地公園等,發展生態文化旅遊度假,打造旅遊集散區。

6、道北物流商貿區

道北物流商貿區西至灕江路,北至鄭徐高鐵,東至黃河路,南至隴海鐵路,規劃用地面積約為393.12公頃。規劃依託隴海鐵路物流倉儲功能,發展及現代商貿市場、電子商務、物流延伸配套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物流產業集聚區。

十九、鐵路

虞城縣域規劃形成“三橫兩縱”的鐵路網,“三橫”為隴海鐵路、鄭徐高鐵、邢商永地方鐵路;“兩縱”為商合杭高鐵、京九鐵路。

二十、公路

規劃形成高速公路系統、公路幹線系統和一般公路三個層次的路網結構。

規劃形成“兩橫一縱”的高速公路網絡,“兩橫”為連霍高速公路和商碭高速公路;“一縱”為濟廣高速公路。

幹線公路系統主要由國道和省道公路構成。

規劃一級公路包括G310、G343、S208(原S203)及商丘東環路。

規劃二級公路包括S207(新建、改建)、S314(新建)、S316(新建)、S317(原S325)、S319(新建)、S320(原S327)、S326(改造)、規劃南北快速通道、規劃沿黃快速通道。

一般公路系統主要由縣道、鄉道和其他公路構成。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縣域綜合交通規劃圖

二十一、城市道路系統

規劃形成城市主幹路、城市次幹路和城市支路三級道路結構體系,形成方格路網為主的網絡格局。

規劃形成“九橫十二縱”的主幹路網系統,“九橫”指規劃鄭徐路、北環路、嵩山路-勝利路、木蘭大道-大同路、工業大道、至信三路、江浙大道、G343、遠期G343,“十二縱”指科迪大道、倉頡大道、至誠五路、伊尹大道、至誠六路、至誠七路、灕江路、至誠八路、人民路-原虞單公路、黃河路、規劃東環路、規劃東外環。主幹路網密度達到2.80公里/平方公里。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圖

二十二、城市公共交通

形成以軌道交通引導、快速公交為支撐、常規公交為基礎的多層級一體化公交系統。依託商丘地鐵三號線,規劃虞城地鐵支線,沿虞城木蘭大道入虞城中心城區,並結合城市節點佈置6處軌道交通站點。

規劃形成“五橫四縱”的公交主走廊,“五橫”指木蘭大道、嵩山路、工業大道、江浙大道、G343;“四縱”指倉頡大道、伊尹大道、灕江路、黃河路。

二十三、綠地佈局

規劃形成“一核嵌城、四湖映城、多脈楔入、水綠交融、多園點綴”的空間佈局結構。

一核嵌城:以虞城縣周商永運河和響河交匯處的兩河口公園為景觀核心,結合周邊歷史遺存,合理塑造虞城縣歷史文化品牌。

四湖映城:以東明湖、木蘭湖、孟渚澤湖和雙創湖等綠色空間為依託構築核心區景觀,充分發揮水體、綠化調節城市氣候的功能,以歷史、生態和人文作為脈絡,構築城市標誌性景觀觀特色。

多脈楔入:利用虞城縣優越的自然生態本底,將響河、周商永運河、十字河、牛河、運糧河等內河及濱河防護綠地楔入城市各個功能空間,形成景觀水系廊道。

水綠交融:水系和綠地結合佈局,串聯新老城區,構建城區的慢行系統和海綿系統,形成水綠交融的活力景觀帶。

多園點綴:結合現狀用地佈局,合理佈置各類綠地,佈局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等各類公共綠地,強化大型綠核核心輻射的功能,促進場地生態過程的發生與完善,起到城市景觀標識和門戶的作用。

二十四、公園綠地

規劃市級公園4處,分別是人民公園、木蘭文化公園、兩河口公園、雙創湖公園,規劃社區級公園17處,專類公園6處,遊園若干處。

二十五、廣場

虞城縣城區目前主要有文化廣場一處,本次規劃另新增廣場2處,結合出入口、綜合交通樞紐、城區公共設施和社區中心佈置,以方便市民舉行聚會、娛樂活動。

二十六、水系規劃

規劃利用虞城縣優越的自然生態本底,以響河和周商永運河為依託,利用十字河、牛河、運糧河和中心乾渠等水系串聯城市各個功能空間,結合城市綠色隔離帶,形成生態水網。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圖

二十七、海綿城市建設

根據生態基底屬性及建設開發程度,圍繞滲、滯、蓄、淨、用、排等六大技術措施,將中心城區劃分為三級進行海綿城市的管理引導,進行低影響開發模式建設。至2020年,縣城建成區1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至2035年,縣城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二十八、給水排水系統

虞城通過商丘的區域調水工程,水源以“引江濟淮工程”“引黃水”“南水北調”等地表水為主,地下水為輔。中心城區規劃3座水廠,總供水能力達到18.5萬噸/日。

規劃區內城鎮排水採用雨汙分流制排水體制。中心城區規劃汙水處理廠2座,總處理能力達到15萬噸/日。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標準符合國家一級A標準。

二十九、能源供應系統

規劃區供電網採用220/110/35/10/0.4KV五個電壓等級,高電壓應深入負荷中心,以加強城網結構,保證供電質量。根據城區負荷預測結果,結合電力部門規劃,規劃區內新建220千伏變電站2座、110千伏變電站7座。

規劃區近期以“西氣東輸”天然氣為氣源,遠期以“西氣東輸”和中海油氣為氣源。中心城區供氣管網採用中壓(A)一級供氣系統,鎮區周邊的規劃村莊可經鎮區天然氣中壓管道延伸供氣。

城區供熱熱源為虞城縣供熱中心和商丘民生熱電廠。建設熱網調度中心和監控系統,實現規劃區內城鎮集中供熱。

三十、通信系統

加強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的融合與安全保障,實現通信技術的智能化、數字化、綜合化、寬帶化和通信業務的多樣化。

三十一、綜合防災

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和綜合應急救援體系,建立城市綜合安全防災指揮體系,建設一個縣級綜合防災指揮中心。加快城市公共安全立法,依法進行安全防災管理。建立應急救援管理體制,逐步健全城市安全應急聯動系統。

虞城縣中心城區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出不受淹。

三十二、環境保護目標

規劃區環境空氣質量執行二級標準,環境空氣質量好於二級標準的天數達到300天以上。

地表水力爭全部達到Ⅲ類標準。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100%,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100%。

各類噪聲功能區晝夜間聲級達到國家聲環境質量標準中的規定。

中心城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5%;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三十三、城市總體風貌定位

延續虞城縣城市、河湖、生態交融共生的特色空間格局;挖掘以“木蘭文化”、“倉頡文化”、“民族文化”交融為主題的歷史人文特色;突出虞城縣的活力形象,塑造“萬頃渚澤、雙港綠城”的現代宜居城市。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將來商丘虞城厲害了!

和商丘市區成為一體!

快讓家鄉人瞭解一下!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厉害了我的城!商丘虞城将来也要通地铁,速看详情!

生活.新聞.活動.美食.玩樂.公益.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