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出遊,當心馬蜂!

國慶小長假將至,出門在外,防火、防盜 、還要防馬蜂

国庆出游,当心马蜂!

據瞭解,每年的6月到11月是馬蜂活躍的時節,進入秋季,不少人都認為應該是馬蜂偃旗息鼓的時候,外出郊遊安全係數是有保證的,其實不然,春夏之交的梅雨季節由於持續降雨及低溫,昆蟲找不到食物,反而容易大量死亡,而一旦挺過梅雨期活到秋季,工蜂的數量就會猛增,活動也格外頻繁。 每年9至11月,正是馬蜂的繁殖期,蜂巢甚至可達到直徑50釐米,其中,居住約500到1000只馬蜂。一旦靠近蜂巢,馬蜂就會認為敵人入侵併奮起反擊,發生死傷事故。

接下來的國慶小長假,大家如果要出門遊玩,要謹防馬蜂蜇傷。看到馬蜂窩,千萬不要招惹;遇到馬蜂襲擊,要儘量逃避。 一旦被馬蜂蜇傷,過敏體質的人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被馬蜂蜇傷後,如果馬蜂刺殘留,應該第一時間拔刺。如果有紅腫,最好吸出毒液,或者用手擠。

據急診醫生介紹,時下正是馬蜂活躍的高峰期。近半個月,就已經接到十幾例被馬蜂蜇傷的病患。醫生提醒大家,秋季來臨,出遊時要小心被馬蜂蜇傷,以免有生命危險。

国庆出游,当心马蜂!

案例:

9月1號,湖北竹山溢水的31歲黃女士帶著6歲和4歲的兒子在路邊等車,突然發現大兒子被馬蜂蟄。黃女士獨自向前跑引開馬蜂,最終渾身被蟄了230多口。所幸經過48小時治療,黃女士轉危為安~~~

9月20號,貴陽紅旗村曹師傅家三人摘野板栗時,幾百個馬蜂追著他一家人不放,曹師傅的妻子和孩子已經死亡,他本人正在急救中~~~

9月25號,四川資陽祖孫遭遇馬蜂襲擊,奶奶解衣護住孫女,自己卻被蟄不治身亡~~~

被馬蜂蜇傷如何急救?

馬蜂,也叫胡峰、黃蜂,其身上的蜂針毒性大,尤其是雌蜂,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釋放出一種“信息素”,附近的馬蜂便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秋季溫度適宜,是馬蜂的活躍期,在野外遇到馬蜂,怎麼辦?馬蜂的“處事原則”是“你不惹我,我就不攻擊你”,所以遇到馬蜂時,不要驅趕!不能拍打!

如果在野外發現一隻馬蜂圍著你轉圈,就要小心了。這是馬蜂在偵察,證明你已經接近蜂巢。這時候千萬不要攻擊它,否則它會發出信息激素,讓別的馬蜂支援。馬上靜止下來,等它離開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遭遇馬蜂襲擊,最好就地趴下,用衣服蓋住頭,或者把衣服在天空掄幾圈以後,扔向遠方,吸引蜂群追趕,人則向反方向跑。就地趴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為馬蜂一般攻擊離地面較高的地方。如果遭到馬蜂襲擊受傷,應儘快前往醫院診治。以下幾個預防方法要牢記!

①上山戴帽子。

②不飲酒不用香水。

③不驚擾不拍打馬蜂。

④被蜂群攻擊,用衣物包裹暴露皮膚,可蹲伏不動,不奔跑。

⑤一旦被蜇傷需儘快就醫。

如何判斷傷勢?

如果不幸被馬蜂蜇傷,出現什麼症狀時需引起重視?

醫生介紹,被馬蜂蜇後,最明顯的反應是皮膚過敏,會出現紅腫、疼痛,若傷口不多,在家自行處理即可。被馬蜂蜇傷,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是把看得到的蜂針及時拔除,同時用氨水或肥皂水擦洗傷處,但不能擠壓、揉搓傷口,以免毒素蔓延。

但如果出現頭暈、頭痛、嘔吐等症狀,則應該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如果出現昏迷、溶血、多器官衰竭等嚴重症狀再送醫,就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