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娣:她的疆域無國界(夢野)

楊銀娣:她的疆域無國界(夢野)

楊銀娣:她的疆域無國界(夢野)

相夫教子,有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生活富足……這應該是許多女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吧?(小提示:百度“楊銀娣”這三個字,你會搜到很多相關信息。)假如一個女人得到了這些還嫌不夠的話,會是什麼原因呢?再或者,這個貪婪的女人還想再從生活這裡掠奪些什麼呢?

這話去問楊銀娣好了,她未必告訴你真相,但她內心一定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答案等著你。這裡我不想隨意揣度一個女人的內心,或者再八卦些不痛不癢的花邊。因為楊銀娣不需要這些。看她做的事,相信你會對這個女人心生敬畏。

一個女人在最光鮮亮麗的歲月——要知道,現代人的青春期正在被無限拉長。你能說四十歲的張曼玉不美?她是時光雕刻的玉,大家都這麼說。在一個女人最懂得保養肌膚,享受生命的賜予時,不是把自己鎖在廚房,不是與知己在咖啡廳裡浸泡,讓人生更飽滿溫潤,而是邁開腳步,將舒適狠狠甩在後面,將對家人的牽掛打進包裹,藏匿於內心深處,不讓任何人看見,然後將悠閒搭在肩上,一頭鑽進叢林,跋山涉水,再不回頭

……

楊銀娣:她的疆域無國界(夢野)

人跡罕至對楊銀娣來說是個常用詞。她曾經在沙漠裡感受恆古。那一刻,她幻化成一粒沙,前半生的俗事塵緣恍如隔世般陌生,陽光下,楊銀娣熱淚洶湧成河,掩蓋了歲月流過的痕跡;她也曾在西藏高原膜拜,躺下身來,用整整一下午的時光,來記住遍地野花的香氣,任空曠而寂寞的風從髮髻拂過,帶走凡身,站在比高原更高的高度解讀人性。我相信,不用快馬揚鞭,楊銀娣已離天三尺三。

自然的純美像油畫中的背景,楊銀娣才是煙視媚行的女主角。如我這般的印象中,她應該是強悍的,駕著越野車,穿長靴,有鷹隼一樣犀利的目光。我呼著俗氣,說著風涼話,站在夢野的角度解讀著楊銀娣。哪裡真正理解這個揹著行囊走天下的女子呢?及至看到她的樣子,讀到她的文字,我一下子被太陽灼傷了:就是這樣一個柔弱的小女人?寫著水一般清洌的文字,字字見底,句句砸進骨縫裡。她的悲傷和快樂毫不掩飾地透明著,像萊茵河畔打瞌睡的天鵝,白得耀眼,在綠水間浮浮沉沉。

楊銀娣:她的疆域無國界(夢野)

當事物美到極致的時候,人會變得無言,這時真的不需要再說什麼。一個字都顯多餘。就像月光下,婆娑的樹影中,抵在一起的頭,拉在一起的手,你能說什麼?或者春風初度,靜靜的湖水邊,有人站在那裡拉小提琴,你能說什麼?唯有安靜地坐下品味,品味楊銀娣帶來的不一樣的美。

每個人都很獨自,誰都不會真正走進另一個人的內心。回過頭來再想:做一個家庭主婦,應該很容易吧,一顆簡單的心,一桌拿手好菜,一個甜美的笑容,就可以了吧?就這樣和自己相愛的人過一輩子,不是挺好的嗎?可是,當一個人決定走進未知,走進另一個世界,我只能說,這樣的人是特立獨行的,是不甘平庸的,是光榮的,是大寫的,她不屬於某個家庭,某個人,她屬於社會。尼采,那個孤獨一生的哲人;梵高,那個生活困苦的畫家,為什麼過去這麼多年,我們還忘不了他們,喜歡他們呢?因為精神。從本質上說,人類是痛苦的。當一個人哭著來到世間,最終戀戀不捨地離開,活得多麼艱難。還要忍受太多的痛苦和打擊,在各種意外災禍或者病痛中失去我們的親人。

楊銀娣:她的疆域無國界(夢野)

每個人的悲傷都會在這個世界產生一種看不見的粒子,讓活在當下的人受到感染。誰來收集我們最需要的那部分感應呢?那些比我們高的人。所謂高,是站得高,思想遠,想法超前,只有這些人才能收集到這種物質,讓我們在獵取後獲得情感上的共鳴。美國作家丹。布朗在《失落的秘符》中曾經提到過,所羅門家族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究,美國911

事件後,人們那種悲傷的氣氛如果可以測得出來的話,將會是一種多麼可怕的情緒感應!這種力量就是思維的力量。其實,無論作家說的多麼玄妙,有一點我們還是認同的,人在發怒的時候,憤怒的情緒可以殺死一頭牛。不然,我們怎麼理解為什麼領袖能一呼百應,有強大的魅力呢?答案就在這裡。

然而在羨慕的眼光背後——說羨慕,是因為我們被許多的事情羈絆,無法像楊銀娣那樣放下,把左腳放到右腳前面,獨自天涯。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一個相對平庸的環境裡,少數人若仍要追求優秀和獨特,難免就會遭到譏笑、嫉妒甚至謾罵,於是為了自保而退縮,違心地隨大流。於是,我們用藉口編織了各式各樣的繩子,最後把自己捆綁,心被禁錮在一個小盒子裡,發黴,生鏽,然後腐爛變質。人類本身是有缺陷的,因此才讓我們有這麼多的慾望。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當然希望有人替我們完成。無疑,楊銀娣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或者說,我們更羨慕這一個與我們多麼不同的人。

楊銀娣:她的疆域無國界(夢野)

果真如此嗎?說到底楊銀娣還是一個小女人,當她離開溫暖的家,為她的夢想行走在路上的時候,她是美麗的,憂傷的;也是豐富的,寂寞的。就在那一段悠然恬然寡然索然的日子,她遇到了自己的康巴漢子,於是又有了三年的幸福時光。三年後,那顆開花的樹再次祈盼春天的來臨。一番思索,楊銀娣決定繼續前行。一個女人該用怎樣的利刃,才能剪斷一個男人經過淬火後的情感呢?

在一切都是過眼煙雲的流光隨影中,誰能讓我們停下匆匆的腳步注視並且傾聽?誰又能讓我們滿懷溫暖地想念並且深愛?楊銀娣得到了她想要的,但她不會獨自坐在角落裡。她一直在跟大家分享,把美好的故事傳遞給讀者是楊銀娣今生的最愛!在她出版的幾部紀實讀圖系列中,我們看到了她的世界。

楊銀娣:她的疆域無國界(夢野)

這個喜歡繫頭巾的女人,目光安詳,過去完整,沒有缺憾。但是,她看起來很讓人心疼。當年,三毛攜帶著愛情出行,幸福是滿的;楊銀娣不是這樣的三毛,她將孤單甩進行囊,一個人出發,所有的風景全是她的。她開著吉普,比別人快些,將眾人遠遠甩在了後面。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小說,如果沒有絢麗璀璨、恍若天堂、溫暖芬芳、宛若夢境的描述,沒有震顫、眩暈、飄舞、迷失的字眼,這部小說將是多麼地蒼白單調,無滋無味。” 可是,我為什麼那麼傷感、那麼心疼呢?

我知道,這種想法是俗事的,帶有塵埃,不見得適合這樣一個情繫山水,讓許多人仰視的女子。其實我要說的非常簡單,當楊銀娣出發時,我會為她倒一杯酒踐行;當她走累了想回歸生活的平凡,我會張開雙臂,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至於她為什麼這麼做,我不會問,只願意傾聽——如果她想說的話。

活在其上,活在其下。

楊銀娣:她的疆域無國界(夢野)

楊銀娣:她的疆域無國界(夢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