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 是「花唄」讓國人學會了美國人的提前消費觀念?

前幾天看到一句話:“在我們的一生中,戒掉愛,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唄。”

我把這句話分享到群裡,朋友們都說好扎心。

1

年輕人就一定要花唄嗎?

去年雙十一的花唄還沒還完,今年雙十一Q又為自己的美麗事業“投資”了兩三萬。眼看著9號還款日馬上就要到了,她有多焦慮,用腳趾頭都能想到。

淘寶和支付寶被她來來回回卸載了好幾遍,還款賬單還是那麼長。

“買買買的時候有多愛花唄,還還還的時候就有多恨它。”

Q的這句話,大概也講出了很多年輕一代的心聲。跟Q一樣,他們也是花唄、借唄的活躍用戶。

或者換句話說,花唄之類的平臺,一開始就把目標鎖定在他們身上。

今年5月,“螞蟻花唄”官方發佈的《2017年中國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中,就有提到:在中國,90後年輕一代是花唄的主力軍,25%的90後擁有花唄,並將花唄作為首選支付方式。

21世紀 是“花唄”讓國人學會了美國人的提前消費觀念?


年輕,上網,樂意接受新鮮事物,是他們的共同特徵。

最重要的一點,他們擁有自己的收入匹配不上的消費慾望。

在鋪天蓋地的花唄廣告裡,這種慾望有了一個新的說法:活成我想要的樣子。

要有愛好、要有自由、要去旅遊看世界,這是在廣告裡的“自我”。

而在廣告之外,年輕人們又賦予了“自我”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

心心念唸的手辦要買最新款的手機要買喜歡的口紅要買好看的包包要買


在花唄白條等的加持下,“買買買”幾乎變成一道捷徑,讓年輕人們以最快的速度,活成想要的樣子、過上不將就的人生。

21世紀 是“花唄”讓國人學會了美國人的提前消費觀念?


2

被“消費貸”放大的慾望


比如去年的雙十一,花唄是不是也讓你狠狠地爽了一把?

根據螞蟻金服的官方數據,去年的雙十一,花唄臨時額度提高了1760億元,交易筆數超過2.1億筆,簡直就是一場全民的消費狂歡。

說白了,花唄白條都是消費貸,只不過比銀行信用卡的門檻更低、要求更少。

有了這樣的消費貸,人們“買買買”的能力更上一層樓,特別是原本收入較低、消費能力較弱的學生黨和年輕人。

21世紀 是“花唄”讓國人學會了美國人的提前消費觀念?


數據顯示,月均消費1000元以下的中低消費人群,在使用螞蟻花唄後,消費力提升了50%。

我們的錢包已經在隱隱作痛,可是,誘惑還在一波一波地砸過來——

花唄推出了“大學生認證”,趣店公開聲明“壞賬不追究”,各種接待平臺無處不在的抽獎和紅包,讓我們經常產生一種幻覺:

全世界都想借錢給你,讓你買,讓你花,這不正是美國人提倡的提前消費觀念嗎。

在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社會里,“買買買”似乎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21世紀 是“花唄”讓國人學會了美國人的提前消費觀念?

鋪天蓋地的廣告營銷,把慾望包裝成一種正能量,諸如“不要在最好的年紀,吃得最胖,用得最差,活得最便宜”。

而一旦年輕人被洗腦,開始用“便宜”和“貴”這種詞來衡量自己,便很容易陷入慾望的沼澤。

這個時候,花唄這樣的消費貸“助紂為虐”,不合理的額度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年輕人的腰包,我們的消費慾望被無限地拉扯、放大,很容易就消費了自己根本負擔不起的東西。

而且,當這種“我花錢,我存在”的觀念深入腦海後,我們會習慣性把周圍的一切都跟“花錢”掛上鉤。

“長得好看的人,都自帶燒錢屬性。”“男朋友送我200塊的生日禮物,不分手留著過年嗎?”“那個捨得給自己花錢的姑娘,越活越高級。”


當週圍的一切都跟“花錢”掛鉤、被消費綁架的時候,只要你不夠理智,分分鐘就會過度消費,掉進消費貸的大坑裡。

但冷靜想想,花錢真的能決定顏值、感情、人生髮展程度等所有的一切嗎?

並不能。

21世紀 是“花唄”讓國人學會了美國人的提前消費觀念?

3

我拿花唄賭明天,還了一天又一天


用花唄賭明天,這是當下很大一部分年輕人的生活狀態。

可是,這些進坑的年輕人們,真的有那麼缺錢嗎?

在一份大學生消費信貸調查報告中,有數據顯示,將近64%使用花唄的大學生,都是用花唄來購買電子產品、奢侈品和化妝品。

為此,我還特意採訪了一下身邊經常用花唄白條的朋友。

在他們長長的賬單裡,最常見的是手機、球鞋、口紅、面膜、包包,還有旅遊經費。而生活必需品之類,幾乎看不到。

朋友阿嬌是一個在上海讀研的女生,一個月約有2000塊的兼職收入;男朋友是同校學長,已經在上海工作一年,目前稅後不到1萬。

阿嬌說:“看到我男朋友這麼點工資,我基本就對就業感到絕望了。”

但就是男朋友的“這麼點”工資,今年給阿嬌買了iPhone 8,給她買了2000多的SK2,還幫她還了3000多的花唄。

但是日常生活費還是不夠的,做教師的父母每個月要補貼阿嬌1-2k。

即便這樣,阿嬌的花唄基本是個無底洞,她經常是拖著拖著,拖到必須要還款了,然後向父母和男朋友伸出求助之手。

我問阿嬌,你的花唄額度是多少啊?

她說,12000。

我真的嚇到了,現在當一名大學生,借錢也太容易了吧。尚且還沒有掌握謀生的能力,卻能輕而易舉地透支一兩萬的額度消費。你膽子這麼大,你爸媽知道嗎?

阿嬌說,管爸媽要錢的那一刻特別沒臉特別羞愧,因為爸媽也就是普通的中學教師,沒有其他收入。自己不敢讓爸媽知道要錢是填補花唄的欠款,只能編理由騙爸媽,然後為了一個謊,說更多的謊去圓。

阿嬌的一個朋友知道她的情況後,給她提建議,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可以到另外的消費貸平臺再借錢,拆東牆補西牆,這樣或許能把還款推遲到自己賺錢的時候。

幸好阿嬌沒有接受這個不靠譜的建議,因為,她說她太瞭解自己了,自控力太差,如果再借錢的話,很可能的是,她會把又一個1萬塊花光,最後,局面更加無法挽回。

21世紀 是“花唄”讓國人學會了美國人的提前消費觀念?


更嚴重的問題是,一旦掉進消費貸的大坑,想要跳出去,就太難了。

不可否認,超前消費是現代社會的便利性的體現。

當我們急需資金週轉時,花唄、京東白條、聚美顏值貸等消費貸,申請起來門檻低、手續簡便,動輒上萬元的現金分分鐘到賬,為我們解決了不少應急之需。

但同時,它也是一個陷阱。

當你透支消費去接近“想要的生活”時,你是否知道,如果日後你無法按時履約還款,會發生什麼呢?

提交違約金真的是最輕的懲處了,拖下去,你的芝麻信用分會下降,花唄的賬戶會凍結,並有可能記錄進個人徵信報告。

還在上學的學生們可能還不知道個人徵信報告有什麼用,就是說,可能會影響房貸車貸的申請,以及出入境都要被監管。

近幾年的社會新聞中,因為借貸而導致年輕人的一生都被摧毀的新聞也層出不窮:

女大學生裸貸、賣淫;年輕人因欠款太多無力償還而自殺;小貸公司採取暴力催收,把一個家庭都攪得雞犬不寧。


而所有悲劇的源頭,可能不過就是,一時對於一支口紅、一雙球鞋、一部手機的佔有慾作祟。

我曾經看過一個關於“裸貸”女大學生的採訪,其中一個女生就是因為還不起幾千塊的“花唄”。

為了幾盤眼影、幾件衣服,從花唄、借唄、校園貸、裸貸,一步一步走上了出賣自己的不歸路。

她說:“我真的不是變相賣身,是真的想還完錢,結束這段瘋狂的買買買。”

可她不知道,現金貸這種東西,一旦沾上,就沒那麼容易擺脫。

21世紀 是“花唄”讓國人學會了美國人的提前消費觀念?

調查顯示,揹負著現金貸的人群中,高達95%的負債者在兩個以上的借貸平臺上有借貸記錄。

“拆東牆補西牆”是唯一的辦法,而“上岸”簡直成了遙不可及的傳說。

而在一次一次的透支消費中,他們離“想要的生活”越來越遠,甚至成為商品,躺在10G的壓縮包裡,供人欣賞玩味。

4

戒不掉心中的慾望


道理都懂,可就是想買。

我曾經看過一句話,簡直就是心聲:“在我們的一生中,戒掉愛,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唄。”

為什麼戒不掉?

根據經濟學家Prelec的觀點,人們在進行信用支付時,體會到的“消費快樂”最為強烈,而“還款疼痛感”最為微弱。

換句話說,就是“先消費後還錢”讓人最爽。而這恰好也是各種“消費貸”讓人上癮的套路。

要想不被套路,唯有剋制自己心裡蓬勃生長的消費慾望。

21世紀 是“花唄”讓國人學會了美國人的提前消費觀念?

不要怪我給你潑了一盆涼水,我只是不希望看到,你用別人的錢來建立自己的快樂、身份、尊嚴,這些都是泡沫,而你沉醉於假象,早晚都會發現自己其實一無所有。

錢越花越多,只在一種情況下算是合理,那就是你的能力配得上你的野心。否則只能是,你的債越多,你明天的壓力越大,你漸漸變成了一個有點抑鬱的年輕人。

老話說,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理性消費,量入為出。不如動動手,把花唄調整到自己可以承受的額度,或者,你可以更自律一些,把付款方式調整為“賬戶餘額”,這樣你就不會“習慣性借錢”了。

花唄可以讓我們的消費更加便利,但也別用花唄賭明天了,不如明天賭一下,你能不能管好自己的花唄!


“花唄”刺激提前消費是好是壞?你怎麼認為,留下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