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沙衝鋒鎗蘇軍愛用彈鼓裝彈,而我國50式衝鋒鎗爲什麼改用彈匣

軍人是共和國的衛士,保衛及守護國家邊境,政府政權穩定,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和平的英雄。每個國家不僅有屬於自己國家的軍人,也有屬於自己的軍事。一個國家如果要強大起來,發展時一定會有軍事!軍事是能讓一個國家在世界中拿到一定的話語權。中國從新時代開始到現在,超越了不止是一個國家那麼簡單,不能說是最強的,但可以說是近幾年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特別是發展軍事方面。軍事的改革,是一個國家要發展時要做的事。我們國家的軍事,在武器與國防方面的發展成就是較為顯著的。軍事背後的暗語,就是維護國家利益,保護國家領土不丟失、保護人民安全、抵制外來侵略者。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國家軍事發生了哪些大事件,在其中又有哪些英雄人物吧!

波波沙衝鋒槍蘇軍愛用彈鼓裝彈, 而我國的50式衝鋒槍為什麼改用彈匣?

波波沙兩種供彈具,彈鼓和彈匣,從歷史圖片來看,蘇軍幾乎都用彈鼓,鮮有用彈匣的,朝鮮用彈鼓多,也有用彈匣的。志願軍初期的圖片用彈鼓的多,後期用彈匣的多,60年代國內圖片清一色的彈匣,我覺得這種情況主要是作戰指導思想和人種體格決定的。

波波沙衝鋒槍蘇軍愛用彈鼓裝彈,而我國50式衝鋒槍為什麼改用彈匣

蘇軍用彈鼓多是因為蘇軍強調火力持續性,彈鼓是71發,彈匣是30發,彈鼓的容彈量是彈匣兩倍半。彈鼓的火力持續性比彈匣大多了,而且蘇軍戰士是歐洲人體格,人高馬大,負重量要大,所以用彈鼓多。

波波沙衝鋒槍蘇軍愛用彈鼓裝彈,而我國50式衝鋒槍為什麼改用彈匣

圖來自網絡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蘇聯的軍援也陸續到貨了。早期志願軍手持的波波沙41等是蘇聯原裝貨,用彈鼓供彈。用彈鼓負重太大,所以後來改用彈匣,更適合單兵靈活機動。後來我國兵工廠進行了仿製,生產出50式衝鋒槍,最大改進就是針對亞洲人體力,棄造了71發彈鼓,改用35發彈匣。

波波沙衝鋒槍蘇軍愛用彈鼓裝彈,而我國50式衝鋒槍為什麼改用彈匣

仿製的50式衝鋒槍因為簡化了工藝和結構,不能使用彈鼓,而且射擊時震動大,易將復進簧和插銷簧震斷或震擊。35發弧形彈匣裝彈太慢,戰士們創造性地把彈匣託彈簧用小繩拴住,通過彈匣底部,一拉彈簧,壓滿子彈的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

波波沙衝鋒槍蘇軍愛用彈鼓裝彈,而我國50式衝鋒槍為什麼改用彈匣

根據上甘嶺戰役經驗,衝鋒槍應有大量的備份彈匣,最好每槍七個,在坑道後邊三個裝好子彈前送,攜帶四個。其實蘇聯早在1942年設計了35發弧形彈匣,但在二戰中配備了波波沙的蘇聯步兵仍然愛使用原來的71 發彈鼓。如果是巷戰防禦,彈容量低就很難守住,還是71發彈鼓的波波沙火力更猛,這也是根據作戰環境的需要來比較。

其實衝鋒槍顧名思義是行動時能夠保持火力持續性的武器,需要輕便一些,用彈匣相對好一些。用彈鼓太重,不方便行動,適合據守時候用。

看到這裡,你們有什麼感觸?小編覺得軍事就是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國力,每個國家都會對軍事進行著力發展。每個國家的軍事,都能夠體現出這個國家的強而有力的精神。無論如何,每個國家要進步,都離不開軍事的支持。我們看著現在國家的發展,你們腦海裡會沒有浮現這樣的畫面:有一個叫中國的女人,從跌倒到現在慢慢地站起來,緩慢的身姿和堅定的眼神!小編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正在崛起的頑強精神,你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