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動詞 雪消門外千山綠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韻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

群芳爛不收,東風落如糝。

參軍春思亂如雲,白髮題詩愁送春。

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

萬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物態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

這是宋 · 歐陽修的一首詩,創作於在公元一О三七年。前一年冬天歐陽修被降職到我們夷陵做縣令,謝伯初從許昌(現在屬河南省)寄詩安慰他.這是他回答謝伯初的。詩裡裡首先作者想象許昌西湖的春景,接著寫自己和謝伯初的交情。讀起來還是蠻有意思的,其中有一個名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成為後世酒文化一個重要的段子。全詩以“萬里”一句為界分為兩部分,前半寫西湖景色及朋友相念之情;後半寫自己異鄉逢春的新鮮見聞和落寞情懷。詩中春景寫得明媚可喜,感情寫得真摯動人。結構上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層次分明,而接轉自然,語言明白曉暢,讀起來很有一點飄逸味道,有點李白的那種詩意,也體現了歐詩的基本特色。

消,形聲字。字從水,從肖,肖亦聲。“肖”意為“變小、變細直到消失”。“水”指“水流”。“水”與“肖”聯合起來表示“水流變小、變細直到沒有”。本義:水流變小、變細直到沒有。東漢·許慎《說文》解釋:消,盡也。現在漢語裡做動詞,有這樣幾層意思:1.消失:煙~雲散;2.使消失;消除:~毒;3.度過(時間);消遣:~夜;4.需要(前面常帶“不、只、何”等):不~說。

根據現在漢語用法,消在英語裡也有同步解釋。disappearvi.不見,消失;不復存在,滅絕;eliminatevt.淘汰;排除,消除;除掉;幹掉;vanishvi.消失;突然不見;消亡,消滅;[數]化為零;dispelvt.驅逐;消除(疑慮等);驅散(雲霧等);removevt.去除;開除;脫掉,拿下;遷移。

看到這個字,我記起幾個成語。香消玉殞、玉碎花消、玉碎香消,其實,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要說美女,歷史上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其實這些絕世佳人,之所以能著名於世,因為他們都作為男人一種政治工具,往往都死的很慘。

西施,西施,春秋末期越國美女。讓大家記得她,是她為了越國,去迷惑了吳王。當時,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被夫差打敗的越王勾踐忍辱負重,給吳王夫差做牛做馬,為了讓吳王放鬆對越國警惕,於是越國美女西施就是當做一個物品送給夫差,用來迷惑夫差。夫差欣然接受,從此紙醉金迷。而勾踐就返回越國,臥薪嚐膽。最終勾踐以雪前恥,殺死夫差。當越王逆襲成功,西施也迷惑夫差任務,但是作為越過國英雄,西施卻造成勾踐遺忘,於是選擇自縊。民間也有一種說法,還有人說西施被范蠡溺死於太湖之中。至今成迷,反正結局很慘。一個國家英雄,居然這種結果。不過我願意還有一種民間謠傳,說西施被范蠡帶走,最後二人雙宿雙棲,泛舟於太湖之上。

另一個當做政治交易,便是三國時期的貂蟬,其實這個美女原本正史和野史都沒有記載,是不是一個虛構人物知道懷疑。不過小說裡,貂蟬原本是東漢司徒王允家中的一個小妾,後來司徒王允為了剷除漢室奸賊董卓,於是巧設美人計。先將貂蟬介紹給董卓義子呂布,後又獻給董卓,結果呂布看自己心愛的女人被董卓搶走後,於是一刀捅了董卓。之後貂蟬成了呂布的女人,呂布死後,貂蟬結局成謎,極有可能慘死。

最可憐應該是楊貴妃,成為玩物,還被後人恥笑。“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帝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是說楊玉環的美麗,這種讓誰都心動。而她的美麗對於她來說有錯麼,“春霄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痴迷在她的美色裡忘記身為君王責任是治理好國家。由於唐玄宗不作為,才有了“安史之亂”爆發,唐朝才由盛走向衰王,這與和楊玉環的有關,但是錯不在她吧?楊貴妃被“紅顏禍水”了,由於她養子鬧出“安史之亂”,殺他堂兄楊國忠。將士縱容下六軍還不肯前行,把所以責任歸於楊玉環身上去,於是都認定楊貴妃死罪,且立斬不赦,否則六軍不發,最後楊貴妃亦被自縊死於馬嵬坡,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最可憐的是,死了死了,還成了紅顏禍水代言人。

至於昭君,本是我們宜昌人一種驕傲,雖然後來香消玉殞,但是唯一被歷史稱讚一位。她本是作為夷陵美女而選取成為漢元帝劉奭的妃子。漢元帝劉奭此人最大的快樂愛好就是泡妞。所以經常被匈奴騷擾,但是又沒有能力抗衡。於是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歷史沒有讓她在毛畫家的筆下淪落,卻賦予她神聖使命,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先後成為祖孫三人的妻子,依然是最後一杯鴆酒永眠。

所以紅顏多薄命,女人長得漂亮,也不是她們的錯,在中國這樣一個男權社會,她們被消費,但是最後結果卻令人非議。男人錯誤,最終都歸於可憐的他們。

不過,突然又想到一個女性,虞姬。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了爭奪帝位,進行長達四年的戰爭。最後項羽在烏江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最後自刎身亡。雖然也是香消玉損,但是特別讓後世敬仰。

公元前202年,項羽趨於敗局,被漢軍圍困垓下,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此時,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隨侍在側的虞姬,愴然拔劍起舞,並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如果每個女性能跟虞姬一樣,既是香消玉碎,依然是靚瞎後人!

2018年10月17日於宜昌市夷陵區吾同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