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出動十幾萬軍隊就能將北宋滅國,北宋的軍隊去哪了?

中國歷史上的諸多朝代最終走向滅亡,往往是國力羸弱,民窮財盡,導致的結果。但有一個朝代卻是例外,那就是北宋。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國名將完顏宗望、完顏宗翰率領約十五萬大軍,兵分兩路向北宋首都汴京(今開封)進軍。靖康二年(1127年)初,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及大量皇親國戚、後宮妃嬪、朝廷大臣共三千餘人成為金軍俘虜,汴京遭金軍洗劫一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北宋自此滅亡。那麼問題來了,金國僅僅出動了十幾萬軍隊就能將北宋滅國,北宋的軍隊去哪了?

金國出動十幾萬軍隊就能將北宋滅國,北宋的軍隊去哪了?

北宋的軍隊分為四種編制,分別是:禁軍、廂兵、鄉兵、蕃兵。其中,禁軍是國家最主要的軍隊,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看過《水滸傳》的讀者想必都會知道,“豹子頭”林沖原來的職務為“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從林沖的職業名稱上可以看出,北宋光禁軍人數就高達八十萬,再把另外三個編制的軍隊(廂兵、鄉兵、蕃兵)加在一起,累計兵員數量高達百萬。

但是,一個國家的軍隊人數並非是恆久不變的。北宋所謂的“八十萬禁軍”只有在宋仁宗時期和西夏開戰的時候才臨時招募了那麼多人。到了宋神宗的時候,“王安石變法”提出強兵之法,即提高士兵質量,減少士兵數量。此後,北宋的禁軍人數大約維持在四十萬左右。

北宋軍隊遵循“強幹弱枝,內外相維”的原則。也就是說,四十萬禁軍有一半留守京城附近,另外一半分散到外地駐守。這樣一來,京城兵力最強大,地方上自然不敢叛亂。而一旦京城軍隊發生動亂,各地駐守的禁軍聯合地方軍隊進京勤王,也足夠對付動亂。這樣就形成了“內外相制,無輕重之患”的平衡格局。

金國出動十幾萬軍隊就能將北宋滅國,北宋的軍隊去哪了?

如今有許多人認為北宋軍隊之所以戰鬥力不強,主要就是由“強幹弱枝”造成的。但這種批評事實上並不客觀。“強幹弱枝,內外相維”的原則其實是個非常聰明的辦法,基本杜絕了地方將領擁兵自重,挑戰中央的可能性。後來的明朝、清朝基本也都是沿用了這個原則,誰會說明朝和清朝的軍隊太弱呢?

有點扯遠了,下面繼續言歸正傳。北宋的四十萬禁軍再經過這樣分兵,留守京城的滿打滿算也就二十萬了。不過,這還沒完。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北宋和金國達成協議,雙方聯兵從南北兩面夾擊,攻滅遼國。結果金國很快就完成了戰略目標,北宋卻接連兩次攻打遼國南京(燕京,今北京西南),均遭到重挫,兵力損失慘重。更關鍵的是,聯金滅遼之戰讓金國看清了北宋軍隊戰鬥力有多弱,這為幾年後的金軍滅宋埋下了重要隱患。與此同時,北宋國內也不太平。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北宋內部相繼爆發了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雖然這兩場起義最終都被鎮壓,但對北宋也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金國出動十幾萬軍隊就能將北宋滅國,北宋的軍隊去哪了?

雖然當時北宋面臨的形勢並不樂觀,但朝廷還是非常有錢的,按理說應該乘機加強軍隊建設,提升軍事實力。可是,當時的皇帝宋徽宗卻盲目樂觀的認為,國內外矛盾都已經得到解決,不需要白白花掉過多軍費。

宣和七年(1125年)8月,金國兵分兩路入侵北宋,北宋駐守河北的軍隊遭遇大敗。靖康元年(1126年)1月31日,金軍兵臨北宋首都汴京城下。此時,金軍人數只有六萬(另一路軍隊尚未達到),而北宋駐守京城的禁軍加上各地陸續趕來的勤王軍隊,總數達到了三十萬。另外,汴京市民在愛國情緒的帶動下,群情激昂,紛紛請求參戰。

按理說,北宋軍隊人數擁有碾壓對方的優勢,同時又是守城戰,吊打對手應該完全不成問題。可是,剛剛從宋徽宗手裡接過皇位的宋欽宗卻嚇尿了。他派人去向金軍求和,並接受了金國極為苛刻的撤兵條件: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之地(今山西、河北兩省大部分地區);支付一筆鉅額的戰爭賠款;每年向金國交納銀30萬兩、絹30萬匹,銅錢100萬貫。此外,還要送一名宋朝的親王到金國做人質。

面對金國明目張膽地敲詐,宋欽宗甚至不敢向對方討價還價,全部答應了下來。金軍在大撈一筆後,滿載而歸。

金國出動十幾萬軍隊就能將北宋滅國,北宋的軍隊去哪了?

宋欽宗畫像

看到金軍撤退,宋欽宗終於鬆了一口氣。可他沒想到的是,付出如此高昂代價換來的和平竟然不到一年時間。靖康元年(1126年)9月,金軍撕毀停戰協議再次向北宋出兵。到了次年1月,金軍約十五萬大軍再度包圍了汴京。這次北宋有多少軍隊呢?答案是不足七萬。原來,第一次金軍圍城撤兵後,宋徽宗接受降派大臣唐恪、耿南仲的建議,以節約軍費(因為要支付鉅額戰爭賠款)為由,裁撤了大批軍隊。後來在金軍南侵初期,又將部分駐守京城的禁軍派往太原解圍,結果到了第二次金軍圍城的時候,汴京城中可用的兵力就只剩這麼一點了。

不過,雖然京城人不多,但各地勤王部隊陸續開到的話,加起來人數肯定還是要超過金軍。關鍵時刻,宋欽宗再出昏招,命令勤王部隊裹足不前,以免激怒金軍攻城。結果,只有南道總管張叔夜違抗這一腦殘命令,率領一萬三千人突入京城,這也是唯一一支參與第二次圍城的勤王軍隊。

金國出動十幾萬軍隊就能將北宋滅國,北宋的軍隊去哪了?

擁有壓倒性優勢兵力的情況下,宋欽宗尚且不敢與金軍作戰。這次在兵力少於對方的情況下,他更是幾乎嚇死。他似乎不明白守城戰中,防守一方是擁有很大的地理條件優勢的。

靖康二年(1127年)1月9日,糊塗到家的宋欽宗竟然撤下守城士兵,派了一群道士上城牆作法。金軍看到機不可失,立即下令攻城,結果汴京的外圍城牆被迅速攻佔。之後,宋欽宗親赴金營乞和,被金軍將領玩弄於股掌之中,“靖康之恥”就這樣發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