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嗓子」王毓寶

“金嗓子”王毓寶

王毓寶1926年生於天津一個手藝人家庭,父親王振清是油漆匠人,業餘時間以演唱【靠山調】自娛。雖然是票友出身,但是卻教了幾個徒弟,其中以王毓寶、二毓寶、魏毓環三人最為有名(除此之外王毓珍、王毓儒等)。這三人中,以王毓寶年齡最長,藝齡最長,成就最大,且聲譽最隆。自13歲登臺以來,雄踞曲壇七十餘年,風頭始終不減,成為時調界繼趙小福之後,當之無愧執牛耳者。

“金嗓子”王毓寶

王毓寶的嗓音極佳,既能上天入地,又能左右逢源,堪稱是一條“金嗓子”(具有這樣嗓子的演員北方曲藝界也只有駱玉笙、石慧儒、王毓寶等數人而已)。

王毓寶自幼隨父學藝,上世紀60年代拜在姜二順的名下(姜是著名的“大口【靠山調】”藝人,解放後加入了紅橋區曲藝團),但是王毓寶的唱法還是私淑趙小福、盧成科開創的“小口【靠山調】”(用王毓寶的原話說:“我偷藝學得最多的是時調前輩藝人趙小福的演唱”),僅從藝術體系上看,王毓寶應該算作是“小口【靠山調】”的優秀傳人,她以趙小福的唱法為基礎,把時調藝術帶進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可以說,沒有趙小福、盧成科的奠基,也就沒有王毓寶後來的成績。

“金嗓子”王毓寶

雖然王毓寶可以說是時調界留下資料最多的一位藝人了,但是相比較於她所掌握的傳統節目來看,她留下來的資料無非是冰山一角而已,只有《七月七》、《喜榮歸》、《放風箏》、《踢毽》、《摔西瓜》《大五更》、《風吹鐵馬》、《要女婿》、《嘆青樓》、《青樓悲秋》以及近期錄製的《漁樵耕讀》等幾個傳統節目留下了錄音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