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除了諸葛亮,還有3大頂樑柱

古人云:能安天下者,唯在用人。三國時代的三個君主,劉備、曹操、孫權,個個深諳此道。魏蜀吳三國,都匯聚了一大批當時最優秀的人才,並因此而獲益良多。特別是劉備,一貫注重招攬重用賢才,他才得以從一個整天寄人籬下的跑龍套角色,一躍成為能與曹操平分秋色的一方霸主。

蜀國除了諸葛亮,還有3大頂樑柱

人人皆知劉備得天下就靠諸葛亮,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看法,是《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過度誇張渲染所導致的錯誤看法。老百姓常說:一個人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用在治國平天下這件大事上,實在堪稱至理名言。

征戰天下治理國家,是一項複雜艱鉅的系統工程,諸葛亮就是三頭六臂,一個人也玩不轉。劉備手下還有一批和諸葛亮一樣重要的人物。

蜀國除了諸葛亮,還有3大頂樑柱

在三國當中,蜀漢手下的人才儲備相當厚實,最興盛之時,文臣中的傑出者有諸葛亮、法正、龐統等人,武將中的五虎將更是盡人皆知。遺憾的是,蜀漢這些精英人才之中,有很多人卻出師未捷身先死,正當盛年卻遭遇橫禍,因為各種意外而殞命,給蜀漢的用兵和治國都帶來很大打擊,其中一些堪稱頂樑柱的關鍵人物之死,更是直接讓蜀漢稱霸天下的夢想化為泡影。

第一個是龐統

《三國演義》中把他稱為與諸葛亮齊名的奇人,在正史中,龐統為人多謀善斷,明察事理,諸葛亮都佩服不已,稱讚他為"贊興世業者也"。在劉備入蜀攻取益州的過程中,龐統出力甚大,顯示出了他高超而狠辣的用兵技巧。可惜的是,龐統運氣不好,在雒城之戰中,他本不用衝鋒陷陣,卻意外被流矢射中,重傷而死,死時才三十六歲,正當奮發有為建功立業之間卻殞命疆場。

蜀國除了諸葛亮,還有3大頂樑柱

第二個是張飛

張飛對劉備和蜀漢的重要性更是不必多說,武將中的地位和貢獻僅次於關羽。關羽在荊州之戰中被殺後,張飛自然成為劉備手下頭號武將。然而不幸的是,張飛性格暴躁,有醉酒後鞭打士卒的惡習,劉備為此規勸過他,他卻不以為意。結果在伐吳之戰的進兵途中,他沒有死在兩軍陣前疆場之上,卻窩窩囊囊地被自己手下部將暗殺,腦袋被兩個叛徒當成見面禮送給東吳。

蜀國除了諸葛亮,還有3大頂樑柱

第三個是費禕

費禕知名度雖然不如前兩人高,但在劉禪在位期間的三國後期,費禕作為諸葛亮親自指定的接班人,曾將擔任後軍師、尚書令、大將軍等要職,封為成鄉侯,地位與重要性堪稱第二個諸葛亮。費禕不僅忠心耿耿,且才幹卓異,無論用兵打仗還是治國理政都卓有成效。

蜀國除了諸葛亮,還有3大頂樑柱

費禕死的更是冤枉,姜維征戰魏國時,曾經收降魏國一員降將名叫郭循。郭循雖表面降順蜀漢,心中卻一直心向魏國。在延熙十六年的新年酒宴上,蜀國群臣共聚一堂,歡暢醉飲。費禕也喝得酩酊大醉。降將郭循見有機可乘,突然拔刀衝向費禕,費禕毫無防備當場被刺死。一代名相遭遇意外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