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历史上最不该忘记的一位企业家,指挥了一次大撤退

时势造英雄,种种的历史机遇汇集到一起,把卢作孚推倒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卢作孚,是民生轮船公司的老板。他从1925年开始创业。经过10余年的经营,把民生打造成宜昌到重庆航线上最大的轮船公司。

撤退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卢作孚一个人的身上。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卢作孚火速赶往宜昌进行指挥。指挥撤退的卢作孚,他亲赴各个码头检查,把每条船只的性能、运载量、运行情况进行了了解。


中国抗战历史上最不该忘记的一位企业家,指挥了一次大撤退


然后,他又来到轮船公司,将那些来自各单位想要走关系的人们劝退。于是将客运舱的铺位一律改为座票,这种做法能提高一倍以上的客运量。与此同时,卢作孚并没有借此机会大发国难财。

反而是降低收费,自掏腰包让撤退能够顺利进行。他对所有公教人员实行半费,战区儿童免费。所有的货物则只收取平时十分之一的费用。而且,为了防止出现“走后门”的状况。卢作孚规定所有轮船、码头都只听他一个人调遣。


中国抗战历史上最不该忘记的一位企业家,指挥了一次大撤退


人员和物资的转运顺序一旦排定,必须坚定执行。为了搬卸方便,他临时增加雇工3000人,并且征用了民间的普通木船上千艘,便于运载轻型物资。除了在运载方面进行了改变,卢作孚对航线也进行了调整。


中国抗战历史上最不该忘记的一位企业家,指挥了一次大撤退


他根据各个船只的吃水深度、马力大小为依据。把宜昌到重庆的线路分成了三段。每段安排不同的船只运送,这极大地增进了运送的效率。一些重要的物资,则由宜昌直接运往重庆。

而回程途中则载满奔赴前线的士兵。10月24日,第一艘满载物资和人员的轮船起航,生死时速开始上演。装满物资的民生轮,10月27日,武汉全部沦陷,日军的战略重心开始转移到宜昌。


中国抗战历史上最不该忘记的一位企业家,指挥了一次大撤退


在这样的硝烟和炮火中,时间终于来到了1938年的12月。此时,江水低落。之前喧闹的宜昌城已经完全安静下来。经过40天的苦战,奇迹真的发生了。原来堆满器材、挤满人流的码头已经空空如也。

在这次大撤退的运输中,民生公司以损失轮船16艘,牺牲员工116名的代价,运送出部队、伤兵、难民等人员共计150余万人,货物100余万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