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殼」之風或重回A股,殼資源的春天來了

殼資源 是指股份制公司的股票具有在二級市場流通的資格,該公司也同時享有上市公司的相應權利和義務。但一般經營較好的公司是不會隨意放棄這一資格的,只有經營虧損,面臨退市風險的公司,才有意退出市場。其他想上市而無法獲批的公司,此時可通過股權收購等手段成為已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這就是所謂的“借殼上市”。

例如A公司想上市募集資金,但根據證監會的規定,達不到上市的條件(比如說要求資產達到一定數量,連繼三年盈利等條件)。於是A就通過收購,資產置換等方式取得已上市的B公司的控股權,這樣A公司就可以由B增發股票(因為B有這個資格)的方式,進行融資.就是說B公司是A公司在股票市場融資的"殼" 。B這樣的公司就叫作"殼資源"。

借殼的話,對殼公司有諸多要求,尋找合適的殼公司是借殼上市中最關鍵的步驟之一,關係著借殼上市的最終目的能不能實現。因此,這些要求都可以成為我們再進一步縮小範圍的工具。

首先第一條:創業板不能借殼。

第二條,殼公司的市值。對借殼方來說,殼公司的市值越小越好。因為殼公司市值大,將大大攤薄被借殼公司股東的權益。也就是說,找個小市值 的能利益最大化。現在一般選擇殼公司都是在10億-20億之間.

第三條:過去到處賣殼,各種炒作噱頭,名聲不好的,各種重組,歷史沿革複雜的,剔除。

第四條:剛剛上市的,不可能借殼。一般來說,上市不滿三年,幾乎不可能賣殼。一方面,上市不滿三年,大股東限售股都還沒解禁。一方面,上市時間不長,很多上市公司還沒淪落到要賣殼的地步,即便是經營不善,很多大股東都有這種想法:扶我起來試試,我還行。

第五條:剛做過再融資/增發 的,或者以前就重組成功過的,或者近期重組失敗過,不適合做殼。

第六條: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東被政府部門處罰,也會讓殼失去吸引力。這種有黑歷史的票通過借殼重組的機會小

20日晚間,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就IPO被否企業作為標的資產參與上市公司重組交易相關政策答記者問,常德鵬指出,證監會將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間隔期從3年縮短為6個月。

常德鵬介紹,為防止部分資質較差的IPO被否企業繞道併購重組登陸資本市場,前期證監會發布相關問題與解答,對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設置了3年的間隔期要求,並強化信息披露監管。這一做法對防範監管套利、維護市場秩序起到了積極作用。考慮到IPO被否原因多種多樣,在對被否原因進行整改後,不乏公司治理規範、盈利能力良好的企業,其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呼聲非常強烈。

為回應市場需求,統一與被否企業重新申報IPO的監管標準,支持優質企業參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證監會將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間隔期從3年縮短為6個月。證監會將繼續深化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服務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此,山西證券分析認為,這一因素將顯著影響市場投資風格,殼價值將從冰點復甦,小市值股票受益首當其衝。當前市值低於30億的“殼股”或類“類殼股”在兩市中超過千家,“炒殼”之風或重回A股。整體市場大概率會在小市值個股帶領下開始活躍。

對於後市,山西證券認為資金可以在做好對風險敞口管理的情況下對部分成長型股票、“殼股”進行配置。

新時代證券任浪表示,可以看到對於併購重組政策監管層的態度出現了非常大的轉變,開始又緊轉松。這輪併購重組政策的鬆綁力度是比較大的,會對已經在企穩回暖的併購重組市場起到加速回暖的作用。

IPO被否到籌劃重組上市的時間大幅縮短,為併購重組市場提供了大量優質的大額併購標的,疊加上週對控制權變更認定的放寬,借殼重組上市和大額併購有望興起。據統計,在2016年併購重組政策趨嚴之後,小額的併購傾向於現金的方式,統計發現超過20億的大額併購雖然數量佔比只有31.8%,但規模佔比達到了82.6%。也就是說大額併購的興起會帶來整體併購重組市場的加速回暖。

10月23日訊,早盤市場下探後震盪走高,三大股指一度翻紅,個股走勢明顯分化,市場連續大漲後獲利資金回吐跡象明顯。板塊來看,券商股延續昨日強勢,酒店餐飲、環保等板塊漲幅居前,釀酒、電器儀表、電力等板塊領跌。題材股方面,殼資源概念股早盤大漲,鳳形股份、凱瑞德、商業城、步森股份、東方新星、精倫等多股漲停。截至發稿,滬指跌0.18%報2649點,深成指跌0.18%報7734點。

消息面,央行今日開展1200億元逆回購操作,因今日無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淨投放1200億元。民幣中間價報6.9338,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9236;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報6.9372,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報6.9499。

近兩個交易日,A股長陽崛起,傳遞罕見重磅信號,券商板塊向來是市場風向標,其股價通常會領先市場上漲。分析人士表示,券商板塊整體漲停,說明資金看好A股未來大方向。從中長期看,政策落實尚在途中,築底完成,行情有望再度穩步上揚。國泰君安指出,近期包括深圳在內的多地均針對股權質押的風險推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將有利於緩解市場對於股權質押業務的過度擔憂,也有利於此前被股權質押風險壓制估值的券商板塊的估值修復。

分析人士認為,此前市場回調對情緒面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估值與信心的匹配,通常所謂市場見底則意味著對於中長期價值投資者而言,配置價值已經顯現,對於趨勢博弈投資者而言,後續負面因素衝擊可能形成回調的恐慌已顯著降低;其次在風險籌碼的分散消化過後,市場上行過程容易形成“羊群效應”,強勢板塊抱團形成籌碼集中是必然的,而在此過程中也是籌碼持有者風險偏好持續下降的過程,而在市場回調過程中實際上也是在不斷尋找相對風險偏好更高者的過程。

機構人士指出,近期監管罕見的密集表態,表明了高層對當前股權質押風險的高度重視,政策底已經相對清晰。然而由政策底向市場底的過度也許還需一定過程,需要將高層的政策精神逐步的兌現落地,轉化成更具體的改革行動,屆時投資者信心的重建才能更為堅實。建議投資者弱化搶反彈的交易性行為,在市場底部,更多關注個股業績,基於長期價值進行個股的優化再配置。

中銀策略團隊認為,本波反彈行情能有15%~20%空間,是年內最後一波行情,也是全年最好行情。海富通表示後續關注的投資方向有受益政策調整、低估值、年末博弈特徵明顯的大金融板塊;有符合轉型方向、行業地位突出、景氣度較好的核心成長股;還有那些抗經濟週期板塊,受需求下滑影響較小、業績穩定增長、中期邏輯穩健的必需消費品、醫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