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文| 《浙商》全媒體主筆 張名豪

攝影|魯統磊

站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上,以江浙企業家為代表的中國民營企業家再次出發。

8月19日,首屆“太湖·西湖”企業家論壇在無錫舉行。學界、政界、商界及媒體界共300多人參加了此次盛會。

本次論壇由無錫日報報業集團、《浙商》雜誌、紅豆集團共同發起,旨在集聚江浙企業家共同探討改革開放四十年間相互融合的經驗,助力長三角更大融合、更大改革、更大發展。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本次論壇中,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欽敏,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無錫市政協主席周敏煒,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丁榮餘,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元成茂,無錫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陳德榮,無錫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錢文琴,無錫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總裁楊建,《浙商》雜誌總編輯、《浙商》全國理事會理事長臧銫,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的共同啟動下,“太湖·西湖”企業家聯盟正式成立。

記者瞭解到,“太湖•西湖”企業家聯盟的成立,將推動兩地企業家攜手,以合作、開放、共享的姿態,積極主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深入發展。

論壇上還發布了“太湖•西湖”企業家聯盟宣言(←點擊查看宣言內容),並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企業家責任進行圓桌對話。此外,論壇還安排了一場“構築媒體和企業新型關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三角城市黨媒研討會。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元成茂為“太湖•西湖”企業家聯盟輪值主席周海江授牌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丁榮餘為“太湖·西湖”企業家聯盟秘書處授牌,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社長楊建代表秘書處接牌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無錫市政協主席周敏煒,無錫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陳德榮為“錫商·寶界學院”揭牌

主辦方代表無錫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總裁楊建在致辭中表示,太湖和西湖是重要的經濟地理符號,兩座湖泊所依託的長三角地區1000多年來不斷上演著運河時代,長江時代,太湖時代、海洋時代的歷史大劇,逐步將這個地區推上經濟和文化的高峰。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無錫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總裁楊建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從30多年前,蘇浙鄉鎮企業到上海吸收人才,到兩個多月前,滬蘇浙皖審議同意‘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折射出時代變遷和發展變革。風從海上來,大江正奔流。又一輪新的發展機遇正在到來。江浙企業家之間的交流分享能夠在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歷史時刻,碰撞出再出發的火花。”他說。

《浙商》雜誌總編輯、《浙商》全國理事會理事長臧銫表示,長三角已經走到了一個必須融合發展的時間節點,作為太湖、西湖畔的企業家,完全可以先行一步融入國家戰略,並以企業家聯盟的形式形成民間性的常態化互動。兩湖論壇、企業家聯盟除了助推兩地企業家之間交流互動,還要真正形成自己的產品和項目,聯盟還將對接人才機構、投資機構,甚至聯合成立“長三角產業母基金”,形成“產業+人才+資本”的創新體系。

【新聞+】

首屆“兩湖”論壇十大金句

兩個湖泊,兩座城市,相似的人文歷史,同樣活躍的民營經濟,讓長三角企業家相聚於太湖明珠,以期共同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對話,觸動了企業家們靈敏的商業嗅覺。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首屆“太湖·西湖”企業家論壇上,與會嘉賓就經濟領域熱點議題各抒己見,金句頻出。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貿易戰,實質是企圖遏制中國的經濟增長。貿易戰沒有贏家,企業家的積極應對就是要靠自身的發展把貿易戰損失降到最低,不至打斷經濟健康發展的進程。積極應對貿易戰的著力點我認為有三個:一是擴大內需來打破市場壁壘;二是依靠創新打破技術封鎖;三是降低成本來增強企業活力。

——論壇主旨演講嘉賓、著名經濟學家、

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 洪銀興

雖然關稅政策是政府行為,但貿易戰的主體是企業,打貿易戰歸根到底還是要靠充滿活力的企業。應對貿易戰,就要增強企業活力,不僅要補短板,還要降成本。 社會範圍的降成本,一是降電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和物流價格,二是降企業稅費負擔,三是降企業高槓杆產生的利息負擔,四是降低企業承擔的社會負擔。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有明顯下降,企業就可以穩預期,並且克服脫實向虛的傾向。降成本的路徑在更深層次上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政府機構的改革。

——著名經濟學家、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

洪銀興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現代企業制度是西方國家經濟繁榮的關鍵因素,它對中國經濟的崛起亦功不可沒。改革開放,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加速了現代企業制度與中國企業的發酵式融合。同時,現代企業制度也存在三大先天缺陷:一是可能引發勞資糾紛,二是內部人員控制現象,三是“社會責任”缺失。

——紅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

兼CEO 周海江

“三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就是“現代企業制度+企業黨建+社會責任”的“三位一體”,以現代企業制度儘快縮短與國際一流企業的差距,規範企業行為,激發內在動力;以企業黨建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協調社會各方利益,保證科學發展;以社會責任體現中國民企的社會屬性,促進穩定和諧。

——紅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

兼CEO 周海江

民營企業家要肩負三種責任和實現三個變革。三種責任是政治責任、發展責任和社會責任,肩負政治責任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肩負發展責任就是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課題,以自主品牌來實現質量變革,以卓越管理來實現效率變革,以創新驅動實現動力變革;肩負社會責任就是在全面決勝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民營企業主動參與打好“三大攻堅戰”。

——紅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

兼CEO 周海江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風雨之後,明天會更加美好。大家如果有這樣的預期,我們還有什麼可以害怕的?回顧歷史,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就是這樣在各種苦難中走過來的,所以我們要對黨中央有信心,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信心,對企業、對我們正在做的事業、對正在進行的創業和創新有信心。

——絲綢之路控股集團董事長

凌蘭芳

鼓勵企業家有良好的信心和預期的同時,政府也應大有作為,保障企業家享受到應有的權利,為民營企業的生存、發展和創新創造好的營商環境,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更重要的是,在減稅和降本方面有更多實質性的動作。

——絲綢之路控股集團董事長

凌蘭芳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金融機構就應該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機構是離不開實體企業的,實體不好會影響金融,金融機構不可能獨善其身。過去浙江企業往往是兩三個合夥人進行合作,就像一艘小船起步非常快,但是航行到今天,就會發現僅靠這樣的力量不足以撬動更多資源。面對強勢的競爭對手,絕不能駕駛一艘小船獨自前行,應把長三角的企業、金融機構打造成為“聯合艦隊”,像航母一樣破浪遠航。

——華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楊宇瀟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無論從事製造業、互聯網,還是物流業,浙江企業家最大的特點就是目光遠大。浙商認為吃小虧就是佔大便宜,能為了長遠目標放棄短期利益,此外,浙商還非常有市場意識。無錫企業家的特點是崇尚技術、善於堅守、非常有耐心,此外,學習能力也非常好。

——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嚴奇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一個民族,一個企業,要發展,無工不強,一定要有工匠精神。中國現在最缺少的是工匠精神。為什麼缺少工匠精神?就是因為對實體經濟不重視。企業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最終拿得出好產品。培育工匠精神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面對轉型升級的痛點,希望政府能給予更大的支持。

——明峰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潘華素

當西湖遇到太湖,企業家們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