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磁鋼到底是個什麼玩意?電動車磁鋼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磁鋼其實是個含義很廣的玩意,簡單說來就是永磁體,傳統叫吸鐵石,當然這種東西的磁性很弱,工業革命以後經過法拉第、麥克斯、韋洛倫茲等人研究,電磁轉換成了引領時代發展的動力。那麼這個時候的電磁學理論是有了,但受制於永磁體的工藝和材料問題,直流電機的體積就成了一個無法突破的瓶頸。9.18那年不單是日本人進了東北,日本人在冶金方面也取得了突破:三島德七突破性的發現鋁鎳鈷配比得當可以獲得很好的磁性,而且這玩意可以造高溫(600度環境)下不退磁,由此帶來了直流電機小型化的一個飛躍發展,當然隨著人類的需求這玩意很快又跟上需求的節奏,於是電動車電機使用的釹鐵硼稀土磁鋼在70年代初問世,並於1983年定型釹鐵硼配方標準一直延續至今霸佔磁王的寶座,而且不巧的也是日本人再次獲此殊榮。


電動車的磁鋼到底是個什麼玩意?電動車磁鋼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磁鋼的優點自不必說,釹鐵硼這東西的磁性在所有磁材料裡最具有性價比,可以靠很小的體積釋放較大的磁能積,這也是電動車電機在十年內可以大規模普及的原因;但怕高溫怕腐蝕的缺點也很明顯,所以什麼樣的磁鋼才是好磁鋼,從這其工藝流程中也可以看得出來:

配料→熔鍊制錠/甩帶→制粉→壓型→燒結回火→磁性檢測→磨加工→銷切加工→電鍍→成品。

俗話說再好的廚子偶好材料也做不出上等的宴席,磁鋼也是一樣,材質決定了產品的性能,所謂磁鋼耐溫與否,首先取決於他的材質,然後才是他的體積。以前我說過,釹鐵硼磁鋼在電動車這塊使用的只有N,M,H,SH四種標號的材料,性能也是由低到高,其中N料由於耐溫太低只有80度,基本只能在轉把上起起作用;M料耐溫100度,成了電動車電機的首選;H料耐溫120度,適用於比較大功率的電機;至於耐溫150度的SH料,從11年磁鋼大漲價以後基本就消失在電動車行業裡了。

那麼同牌號的磁鋼有沒有區別呢?人有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層,同牌號的產品也有區別,首先就是一致性。一臺電機裡面磁鋼動輒就是40+的數量,磁鋼廠能夠將其穩定在一定範圍

內才能夠形成均勻的磁場,這樣的電機才會具有高效率,否則就會陷入:磁場不均勻-功耗大-發熱溫升-磁鋼退磁-近一步不均勻-功耗再加大-繼續溫升的惡性循環。

其次就是含鏑量的問題。鏑在磁鋼中起得作用就像味精,加的量不多但有決定性意義:耐溫。這裡面所謂耐溫指的是磁鋼在輪轂環境下在測試溫度下2小時內退磁不得超過規定數值,一般這個數值規定是不超過3%,而這種退磁是不可逆的,同牌號的材料在含鏑量上面不同,那退磁係數可就差的多了,偏巧這玩意現在的價格將近700萬/噸,於是各家磁鋼廠為了降低成本,基本都在這玩意身上打主意,這也就是很多人的電機在騎行幾年後感覺越來越慢,耗電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有人會問,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經銷商,根本看不到這些所謂的工藝流程,也無法確定廠商是否保質保量的加工,怎麼辦?辦法很簡單,大部分的切片廠也無法確認前道工序的燒結過程以及配料,但他們可以掌握你的測試數據來確定是否合格,那麼消費者用來評判是否合格的測試數據,就是質保期。直流無刷電機在電動車上出現到今天已經有近二十個年頭,其中電子部件質保期都有相應的規定:電機三年,控制器電池一年,轉把三個月。這個電機質保三年是硬性規定,因為你的材質如果合格,設計合理,在三年內正常運行是不會有問題的;如果質保不到三年,基本可以判定其偷工減料,否則就是工藝方面有很大的不合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