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善良的時候不要善良,孩子你慢慢去體會

中國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和遺傳,大人從小教育小孩就是聽話,懂事,乖,安分守己,尊老愛幼,善待別人,誠實守信,賢惠善良……

在我們的認知體系中,別人需要我們幫助時我們會沒有原則的善待別人,不敢說不,怕得罪人,一味的遷就忍讓別人。

不該善良的時候不要善良,孩子你慢慢去體會

《奇葩說》裡,柏邦妮說:“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善良沒有錯,但不能毫無底線。你沒有底線,他就沒有原則。強權是這麼產生的,蠻橫也是這麼產生的。一切的居高臨下、一切的欺辱,都是這麼產生的。越是善良的人,底線越要高一點,在事情變壞之前,學著適度“零容忍”。

有些人,很善良,善良到無底線,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善良是好,可無底線的善良便很有可能演變成縱容了。

但是現在的社會和以前的社會真的不一樣了,我們不是要去和孩子們說什麼時候要善良,什麼時候要選擇性善良,你也說不明白,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不該善良的時候不要善良,孩子你慢慢去體會

我們做家長的要從自身做起,當孩子有時需要我們幫助時,我們就要狠下心來,說不,大聲說不,說我幫不了你,這件事你要自已解決。

簡單來講,沒有體會過冬天的寒冷,怎麼會知道春天的溫暖。

感覺是一種相對的體悟,沒有經歷過低落,怎麼會知道得到幸福時的感受。

只有自己成熟了,強大了,有能力了,就可以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