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纍纍=身家千萬?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負債的概念。

日常我和父母逛街,吃飯、買衣服的消費都習慣用信用卡、螞蟻花唄來支付。但父母不同,無論買什麼,他們都習慣用自己的錢。

消費理念的不同,並沒有爭論的必要。在父母一輩看來,賺的錢夠花,不需要負債。而且無債一身輕,不想欠別人的,哪怕是支付寶和銀行。

所以說白了,老一輩人認為:負債就是欠錢。跟親友借,跟銀行借,都是負債。

對個人來說,螞蟻花唄、信用卡是一種貸款,因為不是直接花自己口袋的錢,而是在花未來的錢,這也是一種負債。

但對於負債,很多人還是繞不過來彎。其實我們必須要意識到,總資產=淨資產+負債,負債明明就是每個人擁有的一筆資產啊。

負債累累=身家千萬?

負債的好壞之分

負債有兩種,一種是壞的負債,一種是好的負債。

小編有一個朋友,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索性就一直宅在家裡。沒有工資,又不好意思找父母開口,他只能借錢滿足自己的消費,可他揮霍無度,消費水平遠遠大出他的消費能力,這就是壞的負債。所幸,他的負債額度有父母為他兜底,還算馬虎過得去。可一旦超出家庭償還能力,他就只能拆東牆、補西牆,讓負債把自己逼上絕路。

那什麼是好的負債呢?有兩個標準:

1、借債用於生產經營活動;

2、債務成本必須低於經營的利潤。

比如,你開了一家店,急需2萬塊錢做週轉,因為這筆錢是借來賺錢的,這就符合好債的第一個標準。但如果這筆債務的利息要3千塊,而你借這筆債所賺來的錢只有2千,那麼這就不符合第二個標準,因此,就不是那麼好的負債了。但總比借債消費來得強。再比如,你每個月工資6000,你選擇用它投資付融寶,預估年收益12%。日常生活,則利用螞蟻花唄,信用卡滿足自己的消費。利用消費免息的期限,去賺取更多的收益,這也是好的負債。

好的負債,就是讓現金流通起來。

另外,好的負債也是一種信用增值。我們都知道,信用是種無形資產,平時積累,關鍵時刻才用的上。跟銀行多次有借有還,再借不僅不難,將來買房貸款額度高不說,利息還低。

那麼如何合理管理自己的負債呢?

通常來講:資產性負債優於消費型負債。

負債累累=身家千萬?

比如一二線城市的首套房房貸。對於大城市,房價已經趨於穩定,國家各項調控政策,也是在穩定房價。在房價長期穩定的情況下,首套房貸款比例越大越好,因為人民幣長期來看是貶值的。以後還這個錢,肯定比現在還划算。如果房貸比例控制的好,我們手上還能握有更多資金去投資賺取更多的收益。

一句話,債務槓桿控制在適當範圍內。當你有穩定收入,當你有穩定家庭,當你有資產保證,當你的徵信記錄很漂亮,你就有了負債的能力,也能享受到負債的福利。

時代真的就是這樣。負債的人繼續加槓桿,存錢的人繼續把錢埋銀行。這個和收入沒關係,只是思維方式。

富的人總是繼續富,窮的人只是在掙脫貧窮。

就像優秀的人有目標,平庸的人只有願望。

負債累累=身家千萬?

最後,良性負債碩果累累,惡性負債罪惡深淵;請君正確對待負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