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汉艺,两年里……

两年前,我在汉艺拿到了SAIC、NYSID、SCAD、CCA的offer,两年后的今天(其实准确来说是大概两个月前),我回来啦!

回来之后我联系了当时负责辅导我的老师叙叙旧,并在其他老师的介绍下重回这里,第一反应是:

这变化也太大了吧!什么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想当年我来这的时候只有小小两间屋子,现在已经这么有规模甚至还开分公司了……

佩服佩服(手动抱拳)。

还能说什么呢?那就只能献上这篇迟到了两年在这里的“毕业论文”作为回报了。当然,其中还夹杂着我对SAIC的回忆录,也算是好好整理了一下在离开的这两年,我都学到了什么又经历了些什么。

| 本期分享人 |

A同学

获得SAIC-室内建筑 研究生 offer

01

- 芝加哥回忆录 -

与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之所以在好几封offer里选择了SAIC的理由很简单粗暴:我要去大城市。

而芝加哥这座城市也没有让我失望,其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都非常深得我意,甚至在毕业的时候都非常不想走。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芝加哥很适合学建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座城市居然每个世纪的建筑都有,简直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

除此之外,也特别适合学设计,因为芝加哥相对于纽约的快节奏,更加缓慢而接地气,加上多元的文化,非常适合进行艺术创作。


离开汉艺,两年里……


而SAIC令我喜欢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art school不是一个design school,与美国其他学校相比没有那么商业化和充满“铜臭味”。做的东西更偏向概念化也更加自主,而不是说固定的你一定要做出一个怎么样的东西。可能由于个人性格原因吧,我更喜欢这种比较“飞”的学校。

比如说,选课的时候你可以选任何可以让你“放飞自我发散思维”的课,像我研究生两年时间就修了六个系的课(什么都想玩一点)。其中也有像绘画啊编曲这种跟室内建筑基本没沾什么边的课程(但是编曲课到最后final时真的愁死我了),就是他比较不像是其他学校那样就根据你的major,其他的东西都不接触,每天就是画图然后做方案这样。

但是,这一点既是SAIC最吸引我的点,同时也是SAIC会让我觉得不适应的一点。因为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模式不同,刚入学的时候会很崩溃。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个degree,他没有说像国内一样一门课程有一个固定的老师让你去做这个做那个,完全是你自己去选老师,然后老师固定时间过来给你建议,去讨论。


离开汉艺,两年里……


这就会导致刚入学时很多亚洲学生就会十脸懵逼,我到底要干嘛?从哪里开始啊到底?我做东西做成这样真的合理吗?

如果可以我想对两年前刚入学的自己说:OK,习惯就好。


离开汉艺,两年里……


对了,如果是喜欢纯艺的同学更应该来我们学校了,芝加哥博物馆(在我心里仅次于大都会了)内一大片莫奈的真迹,纯艺氛围好到尖叫。

02

- 国内外差距,不止是一点点 -

我觉得这一块内容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吧,中西方的差异很多东西都被大家说烂了。我就简单说一些不一样的。

一是美国的酒吧,大家可能看美剧看多了受的影响比较大,以为美国的人都像美剧里面一样个个都是玩咖,然后每周末混迹CLUB,校园内天天抽大麻。

其实不是这样的,就像国产青春剧天天早恋早孕劈腿堕胎,我国高中生大多数却还是小小少年茁壮成长的(起码我是)。而美国也一样,我认识的大部分美国人都很宅,也很“无聊”,你可能以为很嗨的CLUB也很无聊,就是拿个酒杯然后聊天,个人不客观的看法,觉得其性质和中国南方的“下午茶”差不多(摊手)。


离开汉艺,两年里……


而其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可能就是受美国高热量食物导致不得不进行的一项——那就是健身。嗯,反正我在美国也是养生局那挂的,除了健身就是看电影。新一代真健康·养生达人。

二是东方和西方学生对自己或是老师的一些态度上。比如我们每次课程考核时都会有六个无论是长相还是面部表情都很像教授的教授和你在同间教室里,然后一个人大概四十五分钟这样,你就站在那儿跟他们讲解你的作品。

有些亚洲同学(包括我)刚开始的时候就会非常紧张,手抖,结巴等等。但是西方学生就不会,他们会特别有态度,完全不会说去担心这件事,他们就觉得,老子是最棒的。即使是老师当着所有同学的面说你的作品是个垃圾,他们也不会说特别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当然了,这肯定是由于从小受教育的环境和背景不同导致的。但是我去国外学习这段时间这个点对我来说特别有感触。一是自信,二是不会说去讨好老师。这两点我认为是国内学生在学习中普遍缺乏且需要去改进的一点特质。


离开汉艺,两年里……


三是在学习的要求上,去年我受邀回到自己的母校参与了母校专业本科的一个也是类似期末作品的一个东西,看了很多作品加上听了一些同学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和解说。我当时就:emmmm……

这样说吧,对于学习的考核,就拿作品集来说,国内是非常讲究或者极端点来说是只讲究结果的。而国外相比于结果来说更讲究你的做作品集时的整个思路和过程。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国内的同学作品你看多了会有种“都差不多”的感觉,因为框架还是那个框架,如何做出漂亮的图纸?路走多了也就成了套路。


离开汉艺,两年里……


03

- 开始的开始 -


如今学成归来,我自然得感谢两年前在这里学习的那段日子。其实这两年真的变化很大,记得两年前HART还没有发展这么成熟和规模自成体系化,信息来源也没那么丰富和快速。当时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辅导模式也还没有发展到像现在好几个老师辅导一个学生的高质量程度。

A同学 部分作品集展示


离开汉艺,两年里……


而当时负责辅导我的Z老师,到现在我们还是会经常联系喝酒吃饭的好朋友。从当时由准备作品集结识,到后来的慢慢交流和分享彼此对建筑的想法,这确实是我在收获offer之外一个意外的收获。所以,你想想跟一个交流零障碍的好朋友在一起做作品集,自然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了。

A同学 部分作品集展示


离开汉艺,两年里……


而留学两年让我感到更加受影响的是,因为当初在这里学习的那段日子,我在进入SAIC后才不至于太慌乱而不适应从而乱了方寸——当然,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不是立竿见影的。也是我现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才能看的更清晰。

从东方教学模式到西方教学模式,你真的需要一所这样的“预备校”来进行过渡,而如今来自西方“各路神仙”名校毕业带回来的西方教学模式,确实和在西方的教学模式,或者说教学理念,总体上来说是一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