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獎告訴我們,想要有發展還得靠科技

2018年10月8日17時55分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

201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

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和保羅·羅默(Paul Romer)

以表彰二人在創新、氣候和經濟增長方面研究的傑出貢獻。

諾貝爾經濟獎告訴我們,想要有發展還得靠科技

諾貝爾經濟獎告訴我們,想要有發展還得靠科技

諾貝爾經濟獎告訴我們,想要有發展還得靠科技


經濟學獎聚焦生存與發展

可以看出威廉·諾德豪斯的研究成果針對的是人類的生存問題;保羅·羅默的研究成果針對的是人類的發展問題。生存與發展是人類的兩大核心問題,對於這個時代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諾貝爾經濟獎告訴我們,想要有發展還得靠科技

那麼這兩個理論對我們的生活又有哪些影響呢?


首先來說,威廉·諾德豪斯研究的氣象經濟學,他創建了綜合評估模型的人,那是一個描述了全球經濟與氣候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定量模型。


諾貝爾經濟獎告訴我們,想要有發展還得靠科技

舉個例子,如果夏天變得比較溫暖,那麼每十個德國人中就有一人會比去年多買一件T-Shirt,如此一來,T-Shirt的生產與銷售總額就多了八百多萬件。也就是說天氣的改變不會瞬間對經濟產生影響,但是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段讓對人類的消費行為發生巨大的變化。

再來說保羅·羅默的內生增長理論,在長期的研究中構建了內生增長的模型,簡單來說就是研究如何在以稀缺資源為代表,收益遞減的物質世界中維持一個經濟的持續性發展。

諾貝爾經濟獎告訴我們,想要有發展還得靠科技

保羅·羅默的第一個模型就對我們所有人的世界與生活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知識付費!它使得知識成為能夠提高投資收益率,像資本一樣的一種生產要素,推翻了新古典絕對趨同的結論。

對企業而言,科學就是生產力

浙江財經大學經濟系主任文雁兵看來,今年獲得諾貝爾經濟獎的理論直接告訴我們,科學就是生產力。尤其對企業最直觀的啟示在於,企業要想獲得長遠收益和持續競爭力,需要老老實實和一步一腳印進行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

目前有不少企業通過進口中間投入品方式進行技術引進、模仿、吸收,儘管短期能帶來利潤和收益,長期則技術受制於人和轉型升級困難。

諾貝爾經濟獎告訴我們,想要有發展還得靠科技

這條理論告訴我們,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內生技術進步和自主技術創新是其自生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源泉,這為當下的中國企業指明瞭一條道路,啟示企業關注到技術創新的本身。

沐盟智庫認為,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不僅是企業重要的生命力,對於投資者來說同樣重要。沐盟集團一直以來將投資科技產業為核心,幫助一大批有高新科技水平的企業發展壯大,如進化者機器人、柔宇科技、他山科技等。同時擁有專業過硬的科學導師團隊幫助公司及被投企業合理規劃發展路徑,實現產業快速升級。


諾貝爾經濟獎告訴我們,想要有發展還得靠科技

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啟發下,未來沐盟集團會更加深耕科技領域,讓金融與科技更好的融合,在FBI模式的引導下,加速產業和商業的發展,引領社會新文明。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素材、圖片僅供大家欣賞和分享,其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切勿作為商業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