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省工、省時、省投資下,讓桃園創造高收益?

桃樹省工提質增效要走標準化生產之路,關鍵詞:標準化、規模化、從簡化、機械化、規範化。

隨著桃樹面積的不斷增加,桃果供大於求的局面逐年變得突出,價格持續下滑。以追求產量不重視質量的時代逐步被優果優價所取代,加上勞動力工資不斷提高,增加了成本,使傳統栽培模式的果園費用不斷增加使效益下降。近幾年都有部分桃農賠了錢,怎樣省工減少勞動成本,怎樣使桃樹產業有一個良性健康的發展,走標準化管理模式是省工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

如何在省工、省時、省投資下,讓桃園創造高收益?

一、優良品種選擇是關鍵

品種不對,努力白費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選擇好的品種,不但豐產性、抗逆性、適應性要好,貨架期要長,關鍵是品質好、口感好是第一要素。中農樂桃樹研究所在全國篩選引進優良品種30餘個,以含糖量及固形物達到16~20%以上,最高達31%為優質標準,編號為農樂紅1~15號……。從五月中下旬到十一月都有相繼成熟品種,有油桃、毛桃、油蟠、毛蟠、黃桃、黑桃、血桃等品種。

如何在省工、省時、省投資下,讓桃園創造高收益?

二、建園必須達到區域化、規模化

希望有雄心的桃農通過轉包、流轉、入股等方式變成新的農場主,根據當地地理條件,小氣候選擇,宜早則早,宜晚則晚。品種必須區域化,就是一村一品,利於品種規模化栽植、規模化發展。有規模才有客商,才有銷路,多客商才有價格,也利於機械化發展,同時中農樂提供技術管理系列服務。

三、栽培必須標準化

從世界先進栽培模式來看,都是從稀植向密植栽植髮展,由複雜樹形向簡單樹形發展,就是密植寬行栽培。寧叫密了行,不叫行裡密。利於桃樹通風透光,便於機械化操作,把勞動成本降下來,標準化栽培必然是大勢所趨。目前流行推廣樹形是主杆形,Y字形或叫一主兩杆形,三杆形。開心形就是小角度樹形,也可叫一根棍、兩根棍、三根棍栽培模式,向空間發展,像一個模具刻出來儀仗隊一樣。培養牢固的骨架是關鍵,骨架強、負載量大、不變形利於優質豐產增效益。反之,沒有好骨架產量低、著色差,還不利於機械化操作。

如何在省工、省時、省投資下,讓桃園創造高收益?

四、整形修剪、培養樹形、以繁從簡化

從樹形的演變來看,60年代是三主六叉十二股到多級次開心形,有主枝、側枝、副側枝、結果枝組,又變為自然開心形,只有兩個級次——主枝和側枝。以上專業人員都很難弄通,修剪費工費時,還容易出現脫節現象,外強中乾。現在變成主杆形或一主兩杆形(丫字),屬0級。直接從主杆上著生結果枝,採用短截一疏一留法,簡單又好學,由稀植變密植成形快,豐產早、光照好、優質有保證,便於規範管理,利於機械化作業。

如何在省工、省時、省投資下,讓桃園創造高收益?

五、桃園機械化,大勢所趨

隨著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和創新,機械智能化的機器不斷髮明,我想很快在栽培管理上用上現代機械化。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把勞動成本降下來。如冬棗基地用機械一人打藥15~20分鐘可打藥3畝,採用人工半機器打藥需2個多小時,而且用兩個人,費時費力,機械化打藥是人工效果10餘倍。如採用機械化修剪、疏花、除草、施肥等。再加上水肥一體化管理採用滴灌、滲灌,節約成本無疑是巨大的。

如何在省工、省時、省投資下,讓桃園創造高收益?

六、管理必須規範化

栽培管理雖然是活的,必須做到規範化管理。要根據桃樹的生理特徵,結合氣候變化靈活調整,要結合開花幼果期、硬核期、膨大期和秋季需肥的特點要做到科學合理不浪費。什麼時間清園、防病治蟲、澆水整枝,不能想當然幹,以免錯過有利時機造成損失。看時間結合物候學制定出管理方案即可做到規範化管理。

以上六條做好了,即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減少了投工,把勞動成本降下來,提質增效才能實現。

作者:中農樂果業科學研究院講師 王萬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