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爱看的“电视”,至今仍存在,还成了国家级非遗

作为一个80后,小的时候能抱着电视看两集《西游记》就是莫大的幸福了,这是工业时代的福利。而古代没有电视,那老百姓看什么呢?其实古代人有一个更有趣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皮影戏。“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今天看来,皮影戏就是古代的电视。

1.皮影戏起源。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戏,将文学、音乐、手工艺与民俗完美结合,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相传2000多年前,汉武帝因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整日神情恍惚,大臣李少翁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板树叶,围方帷,张灯烛,请皇上坐帐中观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2.江淮皮影出罗山。

我国皮影戏共分河南、山西、陕西、唐山四大流派,罗山皮影戏则是河南平影戏的代表。据《罗山县志》记载,罗山皮影源自河北滦州,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罗山县繁衍生长,距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了。豫剧较粗犷,楚剧较婉约,黄梅戏较清丽,而在豫风楚韵的浸润中,罗山皮影戏音乐唱腔博采众家之长,深得当地百姓的喜爱。

3.罗山皮影人畅销海内外。

与其它流派的皮影人不同,罗山皮影的影人是用牛皮制成的,整个制作过程需要数十道工序,需要引人工匠熟练掌握民间绘画、剪纸、雕刻、彩绘、油漆、扎制等手工艺技法。罗山皮影的影人因制作精美,被认为是美妙的工艺品,大批量出口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

4.影子戏好唱,三根棍难戳。

罗山皮影几百年来沿袭至今,演出道具极其简陋,总是扯一块白布便是舞台,演出道具就是皮影,而操作影人只需三根小棍,使影人的形象映于银幕之上。根据剧情的发展,举止动静、喜怒哀乐的表现,都要靠演员拿影子的基本功。

5.罗山皮影的传承。

新时代,皮影戏在娱乐功能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它的文化底蕴变得越来越厚重,我们既要接受又要努力,要保护和传承。2008年6月,罗山皮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罗山县的一张文化名片,罗山皮影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欢迎和喜爱。

古代人爱看的“电视”,至今仍存在,还成了国家级非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