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陝光燈(shaanlight)出品

2017年9月15日,西安市交委辦公室聯合市城管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等4部門曾約談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要求暫停新投放車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禁投令”。

時隔整整一年,共享單車在西安的秩序得到規範了嗎?從下面這個工作通知來看,情況只怕是“不容樂觀”。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前不久,西安市城管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人行道車輛停放及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強調,要切實做好人行道上共享單車停放監管工作,要求全市各級城管執法部門督促運營企業採取有效措施,做好人行道共享單車的停放管理工作;及時清理違停車輛,及時調度轉運車輛,避免影響人通行和市容秩序。

今天咱們就說說西安的共享單車。

1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2017年年初酷騎單車、OFO小黃車、摩拜單車陸續進駐西安 圖/網絡


2017年新年伊始,以摩拜、ofo小黃車為首的眾多共享單車品牌以迅猛之勢進駐西安,道路兩旁整整齊齊擺放著的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甚至成了城市一景。市民們享受著互聯網共享經濟帶來的紅利,“最後一公里”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激勵了大家公共出行的意願,政府層面雖然沒有公開背書,但對這種“綠色經濟”呈現出默許的態度,實屬難得。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停車場收費員整理在街邊亂停放的酷騎單車 圖/看看新聞

然而好景不長,“共享經濟”的另一面顯露出來。各共享單車品牌為了搶佔市場,不顧一切地加大在西安市場的單車投放數量。很快,西安城區“車滿為患”,道路旁停放的車輛遠超市民的實際需求量。加上私自破壞嚴重、亂停放導致道路通行受阻等問題,共享單車成了新的“城市病”,甚至影響城市形象。

在這個問題面前,便有了“禁投令”的出現。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公交站牌下亂停放的共享單車 圖/網絡

共享單車在西安的“失控”,固然有運營企業的原因。資本是有“原罪”的,而“規模化”又是互聯網經濟的大前提,他們必須不計投入地投放車輛來搶佔用戶,才能朝著自身的經營目標邁進。同時,由於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導致共享單車出現大量的損壞和亂停放問題,加劇了這個“城市病”的滋生。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路邊停放的共享單車 圖/網絡

在這個大背景下,2017年底西安出臺了《西安市鼓勵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讀了文件才發現,原來共享單車的管理部門還真多。其中核心的幾個管理部門的職責,在《指導意見》中都有明確:

市交通局負責政策制定和統籌協調,負責把控投放總量。

市城管局負責制定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停放管理標準。協調各區(縣)、開發區指導人行道共享單車停放管理。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負責加強自行車道通行秩序整治,負責和市城管局共同指導停放管理;負責事故處理工作;負責自行車交通的組織與優化,完善道路標誌標線。

市公安局負責對惡意破壞、偷竊以及故意擾亂經營秩序等行為的查處。

這些監管部門的職責履行得如何?到今天為止,共享單車大規模進駐西安差不多一年半時間,市民對共享單車的口碑已經發生了逆轉,亂停放、破損率高、超量投放等問題凸顯,新“城市病”被媒體頻頻提及,“禁投令”已經出臺一年時間,之前的問題不僅沒解決,路上反倒又多了不少藍色和綠色的新車輛。很顯然監管部門的工作是不能讓人滿意的,問題出在哪呢?

答案只有一個,效率低下。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共享單車停放專區並未解決亂停放的問題 圖/網絡

2

還是要辯證地來看這個問題。說實話在去年監管部門的工作還是有一定成效的。

“禁投令”出臺前,城管部門就曾多次約談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要求加強整治亂停放問題,摩拜、ofo小黃車等運營企業也相繼拿出專人巡查、文明手冊、信用積分、智能停車點、電子圍欄等多項措施來改善;9月中旬,城管局又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九禁投八禁停”等17項停放管理標準及措施,共享單車“失序”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禁投令後雖然部分企業仍有私自投放的情況,但城管部門第一時間出手干涉,投放的車輛最終被收回,避免了局面的惡化。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拒絕退市的享騎共享電單車 圖/華商網

但好景不長,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先是被明令退市的共享電動車品牌享騎,公然無視禁令一直“活”到現在;隨後在今年5月,新品牌“哈羅單車”在未向交管部門備案的情況下,悄然出現在城區不少路段,而且這幾個月來其在西安的投放量不降反增,運營方以“用戶從周邊城市騎來的”當做說辭來規避禁投令。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新品牌共享單車被“雞賊”地違規投放在三橋區域 圖/網絡

8月中旬,新品牌“青桔單車”一夜之間在西鹹交界的三橋投放了幾百輛新車,沒幾天這些車子便“進了城”。陝西都市快報曾就此採訪青桔單車的運營方滴滴出行,沒想到人家毫不避諱,不僅直接承認進入西安市場,甚至宣稱要擴大投放,真的是不把“禁投令”放在眼裡。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滴滴出行工作人員稱將在西安加大共享單車投放量

新來者堂而皇之地邁進了門,用的還是打擦邊球的低劣手段,而我們的監管部門又做了什麼?約談?督促?

啪啪啪,在“禁投令”面前,打臉之聲此起彼伏。

3

為何我們一再強調政府監管的重要性?看看共享出行領域的“大哥”滴滴出行就知道了。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滴滴在樂清血案之後的道歉 圖/滴滴官方微博

從出生開始,就在資本的推動下野蠻生長,一味地強調企業的規模增長,直到接二連三的悲劇之後,企業才開始自我反省創業的初心和價值觀是否出現了問題。創始人程維也在前些天的道歉信中承認,激進的業務策略讓自己失去了敬畏之心。

儘管如此,滴滴出行“停止夜間服務7天”的所謂整改,仍然惹來一身非議。滴滴真得深刻反思自己了嗎?有很多聲音覺得這是滴滴通過給消費者帶來不便而綁架輿論,與監管部門討價還價的手段而已。否則為何停止服務的時限設為了7天?有本事無限期停止,到整改完畢為止。

這就是我們需要強調政府監管的原因。一步慢、步步慢,最終當滴滴這種公司成長為行業寡頭、有了支配市場能力的時候,政府的監管效力將會大打折扣,這是非常可怕的。

站在資本的角度上看,政府的絕大多數監管政策,都是企業發展的阻力,而此時具備“議價”能力的企業,又會多大程度上完全服從政府的監管呢?這個時候消費者要求出行安全、政府要求城市秩序,又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廂式貨車夜幕之下在西安街頭投放青桔單車 圖/ 三秦都市報記者 李佳 攝

共享單車不像網約車,大概率不會出現司機性侵殺人這樣的惡性事件,但互聯網企業的“資本基因”是相通的,面對共享單車的“失序”,監管部門萬不可重蹈覆轍,不能讓共享單車行業再出現下一個滴滴。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西安市場上監管力度嚴重低下、執法公信力遭到無視,我覺得享騎、哈羅和青桔的這幾下打臉一點都不冤,是該讓一些部門清醒清醒了。

解決辦法其實一點也不復雜:罰就完了!

讓你退市你不退?違背禁令新增投放?新品牌違規入市?城管局全部查扣!不光要對實物資產進行處罰,還要對違規企業進行重罰。

《指導意見》裡明確,交通局、城管局、金融辦、交警支隊、市物價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等多個部門都參與共享單車的服務和監管工作,如果真心想要上監管力度,我相信上面隨便哪個部門都能找到正當依據罰到運營企業肉疼,讓他們不敢再犯,但為什麼就是沒人做呢?

我只能認為這是不作為了。

4

曾有一位城管隊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出執法者的無奈:“管理條例上只是明確了單車應該在哪放不能在哪放,卻沒有明確如果違規停放應該怎麼辦怎麼罰,所以只能以引導勸誡為主,執法非常困難。”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西安城管隊員規範共享單車的停放秩序 圖/網絡

交警方面雖然也是監管方之一,但因為共享單車的停放地點大多是在道沿上,根據規定,並不歸交警部門管轄,只能在執法時如果看到有市民將單車放在了馬路上,進行勸誡。

西安目前對於共享單車的監管體系,漏洞從政策層面就開始存在,沒有具體的懲罰措施,執法者“無法可依”,這是多麼尷尬的局面,“幫助”企業大大降低了違法成本。加上城管局在執法環節不及時、不果斷、不強硬,使得整個監管效果大打折扣。

從享騎電單車、哈羅單車,再到青桔單車,這些企業在不斷試探監管部門的執法紅線。如果不對違規企業進行重罰,那麼現在街上違規投放的單車,是不可能被清理完的。就像不處罰丟菸頭的人,菸頭永遠撿不完是一個道理。


“禁投令”一年後,西安共享單車是怎麼越禁越多的


△ 圖/新華社

管理共享單車問題,不能簡單地寄希望於企業完善運營機制、更不能依賴用戶文明素養的提升,我們的監管部門也應該制定完整的、有效的規範機制來進行引導、約束和管理。多手抓,每隻手都得硬。

舊的問題還正在解決中,新的攪局者又闖進來。以市交委、市城管局為首的西安共享單車監管部門再不提提神加把勁兒,真不知道這攤子要如何收場了。

陝光燈(shaanlight)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