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晚的「紅星新聞」獲6000萬支持,暫不追求盈利只求影響力

不怕晚的“红星新闻”获6000万支持,暂不追求盈利只求影响力

紅星新聞(題圖)

陳浩洲/傳媒大觀察

今天,一則極具誘惑力招聘啟事在傳媒圈引發廣泛關注——紅星新聞重金招聘。這個有點低調的新媒體項目就這樣進入我們的視野之中。

公開信息顯示,紅星新聞是成都傳媒集團出資6000萬打造的一款聚焦熱點新聞的原創新媒體項目,致力打造全國最有深度與思想的新聞平臺。

目前,成都傳媒集團總編輯段後雷任出品人,《成都商報》總編輯陳海泉任紅星新聞總編輯,《成都商報》編委蔣泉洪擔任紅星新聞執行總編輯。蔣泉洪曾是《成都商報》編輯、深度調查記者,曾任《成都商報》要聞部副主任、新聞中心主任。

為什麼叫“紅星新聞”?蔣泉洪告訴觀媒君,紅星路是成都的新聞地標,成都傳媒集團所屬的主要媒體都在紅星路二段159號,另一方面,紅星還象徵著主流,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取這樣一個名字。

今年1月9日,紅星新聞官方微博註冊成立,第二天就已經開始發佈記者的報道,目前微博粉絲已經接近11萬。2月7日,成都商報社旗下微信公眾號“成都商報新聞中心”更名為“紅星新聞”,也開始發佈深度報道。

今天,傳媒大觀察獨家對話紅星新聞執行總編輯蔣泉洪,請他為我們分享紅星新聞創立的故事。

做符合互聯網傳播規律的新聞

觀媒:今天看到招聘啟事,感覺紅星新聞就像是一夜之間冒出來了。大概做了多久?團隊有多少人?

蔣泉洪:我們的招聘主要是在微信朋友圈發佈,還沒有正式進行宣傳和推廣。紅星新聞是1月9日啟動的,我記得那天微信剛好推出了小程序。目前團隊接近30人,你也能看到,我們正在招聘,而且力度很大。

觀媒:集團做這個新媒體,主要出於哪些考慮?

蔣泉洪:做紅星新聞既是成都傳媒集團自上而下的考量,也是滿足成都商報的轉型需要,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已經如火如荼,東方早報向澎湃新聞的轉型就是一個現實的例子和路徑。

觀媒:紅星新聞推出的時間比較晚,如何能夠做大做強?

蔣泉洪:我們雖然起步晚,但也能少走很多的彎路。在我看來,其實媒體轉型的路徑已經很明晰了,以前老是糾結於做內容還是做平臺,內容不值錢,所以去做平臺,但傳統媒體的優勢就是做內容。

今天平臺和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我們不用投入很多的資源,要集中精力做好內容。什麼是好的內容呢?我認為是符合互聯網傳播規律的新聞。以前報紙的傳播週期是一天,現在的新聞是即時新聞,我們的思路很簡單,就是沉下心,按照新媒體的傳播規律,一門心思做好內容生產。

在主要出新聞的地區安排記者關注

觀媒:我們發現,紅星新聞其實已經做了不少有影響力的報道,例如獨家採訪韓春雨、周立波被捕事件、天津大媽氣槍案,其中有不少都是獨家新聞,還有最新的穿山甲公子、大理客棧老闆猥褻女遊客事件,這些線索都是怎麼找到的?

蔣泉洪:周立波是全國獨家新聞,我們第一時間採訪到了和周立波一起被捕的在美留學生,這其實對我們來說是很正常的操作,並不是有了紅星新聞後才有的。“大理客棧老闆猥褻女遊客”這個線索是紅星新聞駐昆明記者劉木木發現的,劉木木是國內資深的調查記者。

觀媒:紅星新聞招聘記者和評論員共22人,其中調查記者就有10人,為什麼如此看重調查新聞和評論?

蔣泉洪:紅星新聞主要做深度調查和評論,記者和評論員的招聘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已經有專門負責北京、武漢、昆明等幾個幾個地區新聞的記者,希望以後主要出新聞的地區都要有記者關注。我們第一階段準備佈局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長春、哈爾濱、蘭州這些城市,也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媒體人加入。

觀媒:我注意到,紅星新聞現在生產的內容都嵌到了成都商報客戶端,有沒有考慮做獨立的客戶端?

蔣泉洪:紅星新聞客戶端和成都商報客戶端、談資客戶端的定位不同,所以做客戶端是有必要的。紅星新聞客戶端也正在建設中,研發有一定的週期,正式上線還需要一段時間。

觀媒:分發體系是怎樣的呢?

蔣泉洪:紅星新聞主要立足國際和國內新聞,和成都商報形成良性互動。目前內容首先發布到紅星新聞的微博和微信平臺,以及成都新聞客戶端這個平臺,同時我們也建立了全媒體分發體系,入駐了今日頭條等第三方資訊分發平臺。

做出新聞影響力是唯一要求

觀媒:現在團隊定了哪些目標?有沒有考慮以後的盈利?

蔣泉洪:目前集團對我們只有一個要求:做出新聞影響力。我是做深度新聞出身的,我們這個團隊,也包括我個人,始終懷有新聞理想,這個定位非常符合我們的追求。

我們暫不追求盈利,我們這個月並沒有進行宣傳和推廣,但我們被其他的平臺轉發的非常多,周立波事件、穿山甲事件、麗江打人事件都很有影響力。

觀媒:關於擴大影響力,團隊現在有哪些想法?

蔣泉洪:我們主打“調查+評論”。在我看來,互聯網時代,真相是最缺失的,“調查+評論”是一種很好的結合,以事實說話,用觀點來引導。

我們追求有銳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基於這樣的定位,我們來做這個項目,我們還處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現在主要是調查,評論還比較少。招聘人員到位後,我們還會進一步加大評論的力度。

觀媒:我注意到,有的傳媒集團嘗試用較弱的媒體做新媒體項目,而成都傳媒集團卻用最優質的採編資源做新媒體,這是怎樣考慮的呢?

蔣泉洪

:我理解你說的這種部分傳媒集團的情況,先試一試,行就行,不行損失也不大。而成都傳媒集團不一樣,成都商報是集團採編力量最強的報紙,在全國的影響力也很大,讓最優秀的媒體來操刀,足見集團的決心和勇氣。成都商報又挑選最優質的採編資源,也就是讓做深度調查和評論的人員來做這個項目,也足見成都商報的決心和勇氣。

[觀媒推薦]

央視詩詞大會成綜藝清流

新京報投資同志社交軟件

華西都市報微博粉破千萬

觀媒(傳媒大觀察)成立於2011年2月15日,是受到主管部門、媒體總編、傳媒學子等關注的"媒中媒"。

bigmedianews

長按二維碼即刻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