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來了個碧桂園?鄉里又蓋起恆大的售樓部,房企擴張已到極限?

巨型房企的威力,在最近幾年表現的越來越強,以前營收超過千億就已經成為了“巨無霸”,十年前碧桂園幾百億的總量,10%的業績增速,就已經被認為高增長了,放到如今卻顯得那麼微不足道,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TOP10房企集中度達24.1%,而這一數字在2014、2015、2016年分別為16.92%、17.05%、18.35%。

什麼是房企集中度?簡單來說,這個數據越高,說明樓市整體向龍頭房企傾斜的越多,也意味著碧桂園、恆大、萬科、保利、融創等幾大房企,將許多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都擠壓了,更意味著他們擴張的觸角蔓延的越來越深。

村裡來了個碧桂園?鄉里又蓋起恆大的售樓部,房企擴張已到極限?

數據上的表現先放到一邊,以華北某五線小縣城為例,近幾年因為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加上吸引了省會城市外溢的投機資金,當地人調侃“房價高過三線,消費高過二線,堵車超過一線”。兩年前因為新城區建設,周邊城郊區域突然成為了香餑餑,此時就造成了一種很奇特的現象:曾經城鄉結合部的農村,成了大房企拿地的主要目標。

在城南僅通一條環線的村莊,2017年中因為要建CBD商務中心,碧桂園在附近以創全縣地王記錄的價格拿了一塊地,從此引來其他房企趨之若鶩。隨後在2017年末時,恆大在距市區15公里以外的鄉里,佈局了所謂的“城市綜合體”,依靠建設輕軌、快軌、高鐵等預期的包裝,幾個月時間建成了富麗堂皇的售樓部,引發眾多村民駐足感嘆。

村裡來了個碧桂園?鄉里又蓋起恆大的售樓部,房企擴張已到極限?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窺見房企擴張的路徑,先是碧桂園去了環線邊緣的城郊村,後是恆大加速佈局更偏遠的鄉村,他們拿地的風格並不以中心城區為主,反而會選擇在一些區位、地段、配套並不成熟的區域做項目,用城市規劃方向、超級大盤的概念、無處不在的策劃宣傳等手法,吸引購房者的注意。

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看到一個趨勢,在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的時代,房企擴張已經延伸到了極限,以前碧桂園、恆大隻是在三線地市佈局,近三年以來開始向四線城市傾斜,如今連五線小縣城周邊的鄉村,都已經佈滿了它們的身影,未來這些項目還能有多大空間可供透支?巨量庫存還有多少購房群體可以消化?

村裡來了個碧桂園?鄉里又蓋起恆大的售樓部,房企擴張已到極限?

據此前澎湃新聞報道,碧桂園今年叫停了“全覆蓋”戰略,後者回應稱是退出了部分非操盤的項目,而恆大今年表示要全面降低槓桿率,轉型高科技的決心非常明顯,顯然這兩個房企巨頭已經意識到了“擴張空間”的問題,更讓人擔憂的是,9月萬科例會喊出“活下去”的口號,地產圈無不憂心,這種形勢下還在鄉村裡騰挪的恆大、碧桂園,顯然會更加進退維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