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世界的成都地鐵

“开往”世界的成都地铁

成都發展改革

記錄解讀成都發展改革偉大進程

今年國慶大假期間,成都地鐵線網累計運送乘客2156.37萬乘次,日均客運量為308.05萬乘次,足見成都地鐵在成都公共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成都在建軌道交通線路10條,里程超350公里;開通運營線路6條,運營里程達196公里,最高日客流達410餘萬人。預計到2020年,運營里程將達到508公里。回溯成都地鐵從無到有的過程,其中有艱辛、有拼搏,更有成就與驕傲。

“开往”世界的成都地铁

成都地鐵在承載公共交通功能的同時,也是城市文化與形象展示的窗口。

克難攻堅

隨著地鐵線路的不斷延伸,現在成都市民的出行越來越便利。但很多人不知道,地鐵1號線開建之初,便在地鐵隧道掘進過程中遭遇了世界性的技術難題——富水砂卵石地層。

“這種地質層富含水、易漏水,塌陷危險係數高;卵石硬度高,盾構機刀片極易損耗。”這是當時專家給成都地質特徵開出的“診斷書”,而且世界上還沒有成功破解該難題的先例,所以當時的成都被稱為“不宜修建地鐵之地”。“在成都修地鐵,好比在河邊鵝卵石灘上建房子。”專家如此比喻。

2005年,成都地鐵1號線開工,作為支撐的是世界性地質難題的攻克。“盾構法是一種先進的隧道施工法,它能否順利實施直接關係成都地鐵建設的成敗。”成都軌道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成都地鐵盾構施工初期,隧道月均進度僅50米。鬆散的砂卵石地質除了難以控制地面沉降外,堅硬的卵石對盾構機來說也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地表沉降臨近警戒值、掘進速度不快、刀具磨損嚴重、出渣量難以控制等難題相繼出現。

經過一次次的試驗,成都地鐵人不僅為盾構機量身打造出了“能啃硬骨頭的牙齒”,更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實現了成都地鐵隧道的安全與高速掘進。從月均掘進50米到300餘米甚至更多,成都地鐵開創了富水砂卵石地層條件下大規模盾構法施工的世界先例。

在10餘年建設中,這項技術不斷優化升級,終成“獨門絕技”,並獲多項國家專利;同時成都地鐵還建立了全國首個“盾構姿態實時監控系統”,實時的數據監測,大大增強了施工安全指數……大量先進的施工技術在地鐵施工中使用,助推著成都地鐵的加速成網。

到2022年,成都地鐵通車裡程將達600公里。成都這個“不宜修建地鐵之地”,變成了“地鐵加速成網之地”。

加速成網

2010年9月27日,成都地鐵1號線一期開通,成都正式邁入了地鐵時代。隨著二期、三期的相繼開通,作為城市發展南北走向主軸線的地鐵1號線,將天府新區、北部商貿城與城市核心區緊密連接在一起。特別是1號線三期作為成都“南拓”路徑上的重要交通通道,其開通實現了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區核心區的快速連接,對助推城市空間優化,構建“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的網絡化市域空間結構,重塑城市經濟地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2年9月16日,2號線一期開通運營。隨著這條貫穿成都東西向“主軸”地鐵線路的開通,成都地鐵搭建起“十”字骨架。

2016年7月31日,3號線一期開通運營,成都地鐵“米”字骨架形成。隨著今年年底3號線二三期的開通,也將把新都、雙流主城區帶入地鐵時代。

成都東西方向主幹線地鐵4號線、首條閉合環形線路7號線、首條機場線10號線……目前,在建軌道交通線路10條,里程超350公里;開通運營線路6條,運營里程達196公里,最高日客流達410餘萬人。預計到2020年,運營里程將達到508公里。

進入線網化運營的成都地鐵,在市民出行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成都地鐵線網運營總長達196公里,日均客運量約330萬乘次;線網最小行車間隔120秒,行車準點率99.99%,兌現率持續保持在100%,關鍵運營指標穩居全國軌道交通行業第一方陣。

如今,成都地鐵全線網已實現移動支付購票和充值功能,新版官網和官方APP上線,為乘客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服務。

城市名片

不僅僅是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成都地鐵也日益承擔起城市文化與形象展示窗口的責任。

今年9月6日上午9∶46,全國首創的網絡安全主題列車“安安號”正式在成都上線。“安安號”採用了“萌漫畫+科技元素”的創意,讓網絡安全以更加“接地氣”的宣傳方式走近市民,獲得一致點贊。

“安安號”並非是成都地鐵的首輛主題列車,“盼達號”“蓉漂號”“書香號”“金沙號”“最成都號”……從天府文化獨有元素的呈現,到成都生活美學的展示,再到各類公益主題活動的落地,成都地鐵主題列車以生動活潑、具有動感、接地氣的方式開展宣傳,大力弘揚時代新風,展示天府文化,彰顯成都生活美學、城市軟實力,有力提升了城市文化溝通力和全球傳播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去年9月6日,“最成都號”旅遊文化主題列車隨10號線同步上線首發。因其弘揚天府文化、彰顯城市魅力獨具特色,在媒體報道、網絡評論和市民口碑中形成良好反響,迅速成為輿論熱點。其系列主題海報還獲得了德國紅點獎,評委會評價海報“通過令人過目不忘的視覺畫面和高超的表達方式,展示了成都這座東方之城獨特的城市韻味”。

今年10月15日,成都軌道交通集團宣佈,將面向全球招募頂級軌道車站一體化裝修設計高手和匠心建造團隊,打造出比肩國際一流水平的車站裝修一體化工程,意在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同時展現成都數千年曆史文化名城形象。目前,成都地鐵已先後建成金沙、熊貓大道、機場、理工學院、駟馬橋等多個“網紅”車站,並逐步形成極具成都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

除了坐地鐵,還可以在地鐵車站逛街、購物、休閒——這種“巴適”的車站將在成都出現。根據成都軌道交通集團組織編制的《成都市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開發專項規劃》,75個車輛基地、105個站點,將按照綜合開發理念進行建設,以推動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

目前,成都地鐵已形成“主題列車+”的宣傳矩陣格局,每一次的主題列車上線,都會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與傳播力的熱點事件。成都地鐵不僅開行在成都,也“開出”了成都,“開往”了全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