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豪,我的老師是許慎!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你的老師是杜甫?我的老師是許慎!”漯河市召陵區的孩子都敢這樣自豪地對別人講!

你想啊,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散佈在中原大地上的文化資源燦若群星,那些被歷史記住的偉大人物和珍貴物件,一直被教育工作者珍視和景仰,在課程與課堂中隨處可以體現,讓那些幸運的孩子們成長為有著深厚文化之根的人!

小編髮現,漯河市召陵區教育系統近年來,重視挖掘許慎文化和王拱璧精神,把祖先留下的文化寶藏充分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取得了具有示範意義的一些成果。本期,小編帶大家去看看,他們是怎麼挖掘“字聖”許慎這位老鄉的文化與教育價值的!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許慎(約公元58年~約公元147年),字叔重,東漢時期汝南郡召陵縣(今漯河市召陵區)人 ,東漢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說文解字》是許慎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用了他半生的心血。由於許慎對文字學做出了不朽貢獻,後人尊稱他為“字聖”。

看文章前,先送一張河南教育時報社組織的公益論壇門票給您!

第十三屆河南課改先鋒公益論壇暨

“傳承文化·均衡發展”觀摩研討會通告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這裡是中國“字聖”許慎的故里,這裡的學校充分挖掘許慎文化,讓地域文化資源進教室、入課堂,讓學生充滿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這裡是中國近代鄉村教育實驗先驅王拱璧辦學的地方,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濃重一筆,這裡的老師們紮根鄉村、安心從教;

這裡的鄉村學校足球課、器樂課、舞蹈課等,開展得有聲有色、成績斐然,他們為農村學校體音美教學探索到了一條新路。

10月19日、20日,第十三屆河南課改先鋒公益論壇暨“傳承文化·均衡發展”觀摩研討會將如期在漯河市召陵區舉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文化名城,探尋如何增強師生的文化自信,培養鄉土情懷;如何在農村學校師資緊缺的情況下,實現體音美教學的常態化、有效化開展!

會議內容:

1.“傳承文化·均衡發展”組合報告。召陵區教體局領導及學校師生代表將做組合報告,全方面展示區域如何挖掘和傳承文化,實現義務教育的深度均衡。

2.城鄉學校現場觀摩。與會代表將走進召陵區許慎中學、青年中學、老窩鎮廟王小學等學校,實地觀摩文化給學校師生帶來的精神力量,觀摩鄉村小學音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

3.音樂教育志願者組合報告。他們風雨無租,只為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睛,堅持9年義務送教,放飛了鄉村孩子音樂的夢想。

4.鄉村學校學生綜合素質展演。這裡的鄉村小學,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可能——農村的孩子不缺音樂天分,給予適當的土壤,他們都能落落大方,站在舞臺的中央美麗綻放!

5.沙龍研討。專家和與會代表將共同研討農村學校體音美教學的問題與出路。

6.專家點評及報告。知名專家學者將蒞臨現場,並做有針對性的報告。

與會專家: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申宣成:教育學博士,杭州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特級教師,首屆河南最具影響力教師特別獎獲得者,河南省中小學名校長培育工程導師。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徐萬山: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河南省教育學會副秘書長,河南省陶行知研究中心秘書長,特級教師,課程教學和學校發展研究專家,中小學課題研究指導和評審專家。

主辦單位:河南教育時報社

承辦單位:漯河市召陵區教體局

協辦單位:“教育時報”“河南教師”微信公眾平臺、河南睿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報到地點:漯河市召陵區萬景花園酒店(黃河路與中山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

注:本次論壇為公益性質,不向與會者收取會務費。有意參會的老師,請通過關注“河南教師”微信公眾號留言進行預約報名。留言內容為“公益論壇+姓名、單位、手機號碼”。微信後臺管理員將及時回覆並予以確認。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諮詢電話:13592630195 (吳松超)

參加公益論壇之前,先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吧,這樣去的時候就有主題可看,就不會眼花繚亂啦!

我們的老師叫許慎

漢字是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與載體,在漢字發展的幾千年中,“字聖”許慎厥功甚偉,一部《說文解字》搭建了“古字”與“今字”相通的橋樑。

史載,許慎,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今漯河市召陵區)人,因而漯河有“中國漢字文化名城”之譽,每年有高水平的國際漢字文化研討會召開。

作為地道的“字聖”家鄉,漯河市召陵區更是把“許慎”作為拉動文化和教育發展的重要能源:2016年,召陵區一所新建的高標準九年一貫制學校就以“許慎中學”命名;開發地方課程,編撰地方教材,開展實踐活動,使召陵區的孩子熟識許慎、瞭解《說文解字》;轄區內各中小學都做好“字”文章,讓學習有趣高效,讓“許慎精神”與經典滋潤師生心靈,學校更有文化,教育更有價值……一言以蔽之:把“字聖”請回學校來!

“說文解字”進課堂,

伴隨識字學文化、通思維、立精神

在許慎中學的校園裡,記者看到“許慎符號”無處不在——許慎廣場、說文樓、解字樓、甄陶堂、許慎文化走廊……校長楊軍平說,這些文化標誌好打造,真正讓學校有文化氣息,讓師生身上有許慎精神的烙印,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做事,一點點積澱。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於小學生而言,識字更是智慧全面開啟的基礎,但是,怎麼去識字、追求什麼樣的成效,能夠檢驗教師的教育智慧、學校的教育品質。目前關於小學生識字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可楊軍平更願意領著學校年輕的教師們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親身去經歷探究的過程。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清明節,師生走進許慎文化園,誦讀經典,緬懷“字聖”

學校的課題《小學“說文解字”進課堂教學研究》已經在漯河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立項,課題組成員、許慎中學小學部教導處主任周娟娟告訴記者,現在低年級語文總課時量少了,可課文數量多了、課文篇幅長了,識字量隨之增加不少,教學效率怎麼提高就成了現實問題。“不少老師為了趕進度或擠時間做‘閱讀分析’,生字教學像是走過場,獨體字數數筆畫,合體字說說結構,或乾脆讓學生課前自學、課後機械抄寫,久而久之導致識字效益下降,學生造句、作文錯別字連篇。”

“識字教學中一定不能少了字理講解。”楊軍平說。他領著課題組成員及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師,讀《說文解字》,讀《常用漢字字理》,讀《漢字演變500例》……每個人都積累了厚厚的一大本筆記。

周娟娟提供的王婷婷、謝傑鳳、黃豔豔、宋阿曼、李華芳、王三輝、常素俠等老師的教案、課堂實錄、課後反思顯示,老師們都盡力把字形演變、字源解說、字理闡述,以及聯想識字、集中識字等理念融入日常教學之中,讓孩子們感知識字的樂趣,瞭解漢字背後的文化和思想觀念。

課題組成員張二麗老師經過兩年的實踐,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現在看見一個字,就想去探究一下它的演變。有了字理意識,每個字都能講出故事來,課堂上學生有學習興趣,我也特別有成就感。”

“每一個漢字都一段歷史。”“每一個漢字的構造都有很深的道理。”張二麗的學生四(1)班的李瑩瑩、張雨萌不約而同地說。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隸書,很多字孩子們都能一筆一畫地寫出來,漢字在他們眼裡,已經不僅僅是有含義、讀音的符號,有了生命溫度,有了智慧的光亮。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班級裡的“詩詞大會”一樣扣人心絃

召陵區實驗小學很多年前就參與了一項全國性的字理識字課題研究,成果顯著,課堂上“說文解字”已成為常態,讓孩子們在識字、寫字、讀書中養成良好習慣成為學校堅持的教育理念。林衛華校長告訴記者,“許慎”在學校不是一種特色,而是文化和精神資源,其滲透到學校的方方面面,在養成教育、社團活動開展中發揮著引領作用。

據歷史記載,除了《說文解字》,許慎還有《五經異議》和《淮南鴻烈解詁》傳世,其專注於學問的批判性思維、學術創新精神,以及做事專心致志、持之以恆的踏實作風,對於師生來說,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嚴謹務實,敏行圖新”“崇文尚典,立德創新”——這是對許慎文化的教育價值非常準確的挖掘與總結,如今許慎中學的老師、學生每天抬頭都會看到這16個字。她並不專屬許慎中學,而是滋潤著每一個認真研究漢字、對待漢字的教育人。

寫出“最美”漢字:

向漢字文化最真誠的致敬

已是晚上8點,在翟莊小學古樸典雅的書法教室裡,副校長楊愛軍看到孩子們認真投入地練習書法,忍不住拿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隨手發到了微信朋友圈,一會兒就引來一堆的“贊”。看到朋友們這樣熱情地鼓勵,他在評論區補充道:歐顏柳趙全面開花,隸、魏,大字、小字全部練習!

寫不了一手好字,咋好意思說自己是許慎的“家鄉人”?可能就是因為這樣一個簡單的理由,召陵區的中小學沒有不重視寫字的,每天,不僅學生有專門用於練習寫字的時間,老師也不例外。

翟莊小學是一所城中村小學,位置憋屈、校園狹小,但就是這樣一所名字普通、缺少 “空間”的學校,硬生生辦成了家長嚮往、特色鮮明、文化氣息濃郁的名校。翟莊小學校長張素敏告訴記者,學校的做法說起來挺簡單,就是把字認好,把字寫好,把書讀好。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每所學校都十分重視寫字

在2009年張素敏就任校長之前,學校就有這個傳統,但張素敏把對書法的重視程度又提升了幾個量級。彼時,由於計算機、手機輸入法的衝擊,“漢字書寫危機”已經初現端倪,隨著電子教學設備進入課堂,一些學校老師的板書量也在減少,可翟莊小學反其道而行之——他們認為,對於小學來說,這些全是根本。

近幾年,政府大力提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書法進校園成為熱點,但很多學校遇到了專業師資匱乏的問題。起初翟莊小學也面臨這個問題,在自稱“書法愛好者”、實際上有專長的楊愛軍的辛勤付出之下,學校把全體教師都變成了“書法老師”,督促和指導學生寫一手好字,不再只是語文老師的事。

與此同時,為了杜絕教師在寫字指導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保證指導水平,學校研發書法課程、編寫校本教材——《墨香書韻》,一二年級學習硬筆書法,中高年級學習軟筆書法,書寫涵蓋顏、歐、柳三體。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經典誦讀隊伍不斷壯大

學校整合課時,將書法課程排進課表,每班每週安排一到兩課時的寫字課,而且每天下午固定20分鐘的寫字訓練時間。

“寫字、書法,就是一種技能練習,強調熟能生巧、筆不離手,以及提筆就是練字。最開始,我們領導班子成員除了自己練,每個人還分包班級,檢查學生的作業書寫及老師們的批改情況,確實下了很大功夫。” 翟莊小學教學副校長鄭小紅說。

學校還成立了書法社團,發現了好苗子,就吸納進來。幾年下來,翟莊小學收穫碩果累累:不僅楊愛軍、韓素華、周東娜、黃彩婷、師君英、許林娜、李賀等十多位老師的書法藝術造詣愈發深厚,頻頻在省市級書法比賽中獲獎,學生的成績也同樣優異,書法小明星不斷湧現。萬思涵、萬思源等十餘名同學在漯河市中小學師生書法大賽及少兒才藝大賽中,均拔得頭籌,學校連續四年獲得漯河市“許慎杯”書法比賽優秀組織獎,作品展中入選學生上百人次。

“練字讓學習得到放鬆,自己做事更有耐性,同時瞭解到很多書法知識,開闊了視野。” 六(4)班的萬思彤這樣說練字的收穫,而張素敏感慨地說:“書法成績只是一個方面,更多的孩子在把字寫好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像審美、情操、專注力、意志力等對一生有益的素養獲得非常大的提升,這是我們認為最有價值的。”

“端端正正學寫字,認認真真學做人”——每年初夏時節,在孩子們經過一個學期的練習之後,實驗小學就會以此為主題舉辦一次寫作大賽,全校總動員,從班級到年級,再到學校,檢驗以寫字養習慣、育性情的成效,激勵引導學生。

寫一手好字,是一種能力,更是對字聖最好的懷念、最真誠的致敬!

打開經典之門:

充盈內心,走向文明,拉大格局

在許慎中學,與張二麗班上的幾個學生聊天時,記者隨口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許慎要寫《說文解字》?”可能這個問題離孩子們的生活有些遠,沒有探究過,故面面相覷,答不上來。採訪歸來,經過一番搜尋,記者終於搞明白,許慎耗費大半生的精力創作《說文解字》,竟然是為了讓人更精準地“明經”:一字一句把經典真正的意思搞懂。

《說文解字》是為了讓我們更精確地打開經典之門!

面向未來和世界的現代教育,並不能忽視中華傳統經典及唐詩宋詞提升學生文化修養的教育價值。政府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作為了重大的國家發展戰略。

召陵區的中小學沒有拂字聖之“美意”。除了每年清明或端午時節,師生要到許慎文化園利用紀念活動做有儀式感的經典誦讀,各個學校都在用心推廣經典學習。除了學習語文課本上的古詩文,學校都開發經典誦讀校本教材,每個學期還要策劃形式多樣的大賽,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激勵學生。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漢字大賽”選拔賽競爭激烈

比如,翟莊小學自編校本教材《博學雅頌》,每天20分鐘“晨讀”落實,期末,每個班每個學生都要考核,日積月累,小學畢業,學生個個熟背《唐詩300首》《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錘鍊了語言,文明瞭行為,更培養了氣質。

召陵區實驗小學除了常規性的誦讀、大賽,還開辦了“遨遊詩海誦讀社”,副校長張衛紅與熱愛朗誦的王秀巧、趙樹瑞、林小燕等老師一起,吸納喜歡朗讀和古詩詞的同學參加,師生陶醉在經典古詩詞的美妙之中共同成長。

召陵區實驗中學是位於城鄉接合部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建校時間不算長、生源也很一般,但召陵區教體局教研室主任李建嶺告訴記者,這所學校的教學質量卻是位居全區前列。

校長周耀威說,學校沒有什麼絕招,實際上主要抓兩點:一個是“讀書”,一個“玩耍”。在他看來,小學重點是習慣養成教育,中學看重四個方面——思想、身體、心理與文化,“讀書、玩耍做好了,小學、中學的目標都能實現。玩耍,就是好好開展體育活動,孩子們都能有個好身體、不近視;讀書,我們看重經典,這個做好了,中學生思想端正、心理健康,有了遠大的目標,有家國情懷、大格局,文化成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為經典誦讀和讀書開展得紮實、靈活、有效,還帶動影響了學生家長,實驗中學已經多次承辦全市的經典誦讀交流活動。

八年級語文教師龐靈豔,還擔任著學校心理室主任一職,她發現現在很多問題孩子難以管教,根源其實在家庭。“等孩子出問題了,管教不了了,家長才非常著急。實際上‘預防’比‘治療’重要,改變家長比教育孩子重要,我們學校長期堅持經典學習,孩子變得樂觀、自信、上進,我就覺得特別有價值。”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教師書法大賽,越寫越幸福

今年暑假,龐靈豔與九年級語文教師崔啟智一起做了志願者,推廣經典誦讀的公益活動,最初是自己的幾個學生,到假期快結束時已吸引了150多個孩子參加,帶動了150多個家長。受益的家長也成了志願者,加入推廣經典誦讀的隊伍,影響不斷擴大。

八(3)班的胡絲怡原先內向膽小,身體也柔弱,最初誦讀時,覺得氣息跟不上,頭暈眼花。堅持一段時間後,她感到自己的肺活量大了,身體也有勁兒了,不知不覺有了妙不可言的愉悅感,深深愛上了誦讀。“當主持人,讀倡議書,參加演講比賽,這些是以前我都不敢想的,現在都能從容地參加。”

更值得講的是,讀熟了的《論語》《道德經》等,進入學生的思想觀念,改變著他們對人對事的見解和態度。

“我感覺自己現在有大氣魄、大格局,會提醒自己要有‘快樂人格’,不再為小事焦慮、生氣;我也懂得怎麼愛惜和保護自己的身體,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哪些是誘惑,該抵制,這都是經典帶給我的。” 胡絲怡說,“英文經典我也很喜歡,像《海濱仲夏夜》,就提升了我的口語能力,還讓我領略到大自然神奇。”

“作文也寫得好啊!語文老師常常誇她,這都是多讀經典的好!”龐靈豔滿臉笑容。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原載:教育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