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7號線開通半月,南湖街道近半有車族變地鐵族,還有人賣了車

地铁7号线开通半月,南湖街道近半有车族变地铁族,还有人卖了车

22日,緊鄰地鐵七號線建安路站的南湖華錦花園小區,私家車輛集體趴窩,居民紛紛選擇乘坐地鐵上班出行。 記者苗劍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10月22日訊 武漢地鐵7號線開通半月,南湖地區居民出行發生巨大變化。長江日報記者在對南湖街道幾個小區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地鐵瑞安街站和建安街站周邊近半數有車的上班族已變成地鐵族。

街頭——高峰時段私家車減少近一半

南湖街道所管轄範圍面積約2.67平方公里,6個社區,共28個小區,近3萬戶,總人口近8萬。因交通條件有限,早晚高峰交通擁堵,一直是該地區的一大“特色”。

地鐵7號線開通後,在南湖工作了十多年的交警徐波深切感受了當地交通的變化:“高峰時段,馬路上的私家車減少了近一半,公交車上的人不再擠得像沙丁魚了。”

徐波介紹,整個南湖街道的私車家估計在1萬輛左右,南湖通地鐵前,幾個南湖的進入口早高峰擁堵時間是1小時起步,如今緩慢通行時間30至40分鐘,比以前減少一半時間。

南湖居民吳漢秋轉發給記者10月10日朋友圈的一個視頻,當時7:57,地鐵開通前堵得水洩不通的平安路上,卻只見兩三輛車在馬路上,髮圈的居民感慨,這還是南湖的平安街嗎?

小區——工作日也停滿了車

地铁7号线开通半月,南湖街道近半有车族变地铁族,还有人卖了车

地鐵7號線建安街站B、C出口分別是南湖街較大的兩個小區——虹頂家園和華錦花園。兩個小區共有4520戶,共1.15萬人。

經常穿行在此的南湖街道工作人員黃聰俐發現,7號線開通後,小區裡以前開出去上班的車,現在都停在小區了。

16日是一個週二,當天下午3時左右,長江日報記者在華錦花園看到,小區裡能停車的地方都停滿了車。

“地鐵開通後,工作日小區裡停的車增加了大約50%以上。”華錦社區書記周林介紹說。她所說的這個50%,可不僅僅是華錦花園,而是社區管轄範圍內的華錦花園、虹頂家園、馬應龍小區以及春天裡小區共4706戶的用車情況。

私家車主——有新地鐵族打算賣車

長江日報記者在南湖街多個小區的業主群進行一個小型問卷調查,收回184份有效問卷中,82人表示以前是開車上班,現在成為地鐵一族,這個比例佔到了44.6%。

在這群新地鐵一族中,還有一些人甚至有賣掉車的打算。居民劉超群的反應最迅速:今年年初,她通過報紙得知地鐵7號線將開通的消息後,立刻將家裡的兩臺車賣了一臺。

地鐵運營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10月8日,地鐵7號線開通試運營後首個工作日,建安街站當天就迎來大客流,至上午9時客流量已達1萬人次,最高1小時進站5000人次,客流量排全線網第四。

目前,地鐵7號線建安街站日均集散量為 3.3萬人次,超過7號線武昌火車站,排名7號線第一。“為這一數據做出貢獻的主要還在地鐵站周邊的南湖街的居民們。”建安街站值班站長唐婷對長江日報記者說。

一家人可以圍著桌子吃晚飯

地铁7号线开通半月,南湖街道近半有车族变地铁族,还有人卖了车

南湖沁康園小區的於鎖珍老人很高興,現在晚餐可以一家人圍在桌子前吃了。以前,外孫放學回家,先吃,女兒下班回來,接著吃,最晚回家的是女婿,最後吃。

“因為大家回家都沒個點,在街道口上班的女兒是開車回來,要是早,就能在晚飯的點到家,要是遇到堵車,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女婿在漢口裡上班,公交回來,時間更晚。”

現在,女兒、女婿都是坐地鐵回家,到家時間有定數,於奶奶也好安排什麼時候做飯,什麼時候炒菜,保證孩子們一進家門就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

“開車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華錦花園的吳漢秋以往是天天開車上班,可從國慶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開始,至今她就僅僅是一個週六開車出去了半小時,其他時間,她把車停在一個不錯的停車位上後,就沒動了。“你看看,只要是車上有些灰塵,有些樹葉的,肯定和我一樣,坐地鐵上班的,不用開車了。”她悄悄地跟記者說起自己近段時間的觀察。

“車這一陣子都停在小區裡,沒怎麼動。如今地鐵到處都能去,開車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以後可能就是去武漢周邊自駕遊的時候能用得上了吧。”吳漢秋笑著說。(記者郭佳 通訊員曾斯 產啟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