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在距昆明261公里的西北方向有個叫雲南驛的古村,就是這裡最早謂之“雲南”。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雲南驛牌坊

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置雲南縣,1831年,雲南驛結束了從西漢至明初近1500年間作為行政管理機構的縣、郡、州、賧或軍事機構節度所在地的歷史。雲南驛作為驛站保留下來。雲南驛這個名稱也由此而來,一直沿用至今。

站在青石板鋪就的古驛道上,似乎總能聽到從西漢時期傳來積澱了千年茶馬古道上悠遠的駝鈴聲。一條早於張騫開闢的古西南絲綢之路,承載的不是官方拓展西北的重任,而是民間與西亞商賈繁盛的歷史見證。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雲南驛古驛道

古驛道現存兩條,一條東西走向,長約1.72公里,寬約6米。另一條南北走向,長500米,寬6米。路面兩側均用不規整的石灰石鋪砌,路面中間選用較規整的長方形石板鋪砌,俗稱引馬石。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茶馬古道青石板路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引馬石

從道路兩旁緊挨著的門店就能想見,當時作為“蜀身毒道”重要驛站的“雲南驛”是多麼熱鬧繁華、人聲鼎沸。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一門一戶一鋪臺

蜀身(yuān )毒(dú)道是指我國古代有一條從四川成都,經雲南的大理、保山、德宏進入緬甸,再通往印度,直至地中海沿岸的重要交通線,被稱之為西南陸地的“絲綢之路”。

古驛道上最重要的場所——官辦大馬店在這裡得到了最完整的保存。它是一個三進院式建築,一層拴馬,二層住人,一次可容納上百匹馬隊。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大馬店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馬廄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駝鈴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馬燈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馬幫茶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雕有“漁、樵、耕、讀”的格子門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馬槽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三進院落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馬具

還記得《無問西東》裡的飛機場嗎?沒錯,也在這裡。抗戰時期因滇緬公路受阻而開闢的駝峰航線,雲南驛是當時最重要的補給站。二戰時期的美軍把這裡親切的稱為“小紐約”,至今我們還能看到來雲南驛尋根的飛虎隊後裔。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雲南驛二戰軍用機場

從前 這裡 才叫作雲南

美軍官兵和村民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傳》

看得見歷史在這裡轉身,聽得見馬幫文化在石板路上叩擊,感受得到飛虎隊在這裡起降。時至今日由國外寄到這裡的信件中仍會有人僅在信封上寫道:

寄往 中國•雲南驛。

歡迎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遊侶紀,發現更多有趣的人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