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爲什麼沒有終生當政?假如他謀求終身制總統,會有什麼樣的阻力?

爾朱少帥


這一問題,首先回答一下後半部分,即“假如他(華盛頓)謀求終身制總統,會有什麼樣的阻力?”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個人以為

在當時的美國,基本上沒有什麼阻力。事實上,美國1787年憲法,之所以沒有限制總統連任次數,主要就是為華盛頓設置的,因為當時參加制憲會議的制憲者們期望華盛頓出任第一任總統,並且希望他在他的餘生中一直擔任下去。正是因為如此,美國1787年憲法才設置了這一看似與美國革命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觀點相牴觸的條款。這一觀點就是行政首腦職務的輪流制度是對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而在1787年憲法批准通過的過程中,爭論焦點主要是聯邦的權力,缺少權利法案。華盛頓的地位同樣也由1788年-1789年美國第一次大選和1792年第二次大選體現出來:華盛頓在兩次大選中,事實上都是以獲得全部選舉人票的結果當選的。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盛頓如果想要繼續連任下去,成為事實上的終身制總統,完全是沒有什麼阻力的。事實上,華盛頓在1797卸任的時候,已經64歲了,在卸任後的第二年,即1799年12月14日去世,享年67歲,而華盛頓如果想要連任第三任,個人以為,仍然會是以全部選舉人票當選,而當時已經初見端倪的兩大政黨,只能爭取競選副總統,這是1792年大選就已經明確體現出來的事實。因此從這些事實上來看,
當時華盛頓如果要謀求終身制總統,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努力——當然,不會是沒有反對聲音,但這種反對聲音基本上不會影響華盛頓的連任。


華盛頓


接下來對於問題的前半部分,即“華盛頓為什麼沒有終身當政?”這一問題,其實可以換一種問法,即華盛頓為什麼擔任了兩屆總統後就不再謀求連任了。


華盛頓第一次總統就職典禮(紐約,聯邦大廳,即今天的聯邦國家紀念堂)


首先,華盛頓本人並沒有擔任美國總統的意願,事實上在獨立戰爭以後,華盛頓雖然密切關注政治,但他追求的是在弗農山莊平靜的度過餘生,而不是擔任美國總統。如果華盛頓有這個意願,事實上早在獨立戰爭勝利後他完全可以成為新生的國家的“君主”,但他卻選擇辭去大陸軍總司令的職務,退休回到弗農山莊。而在美國1788年到1789年第一次總統大選中,某種意義上,並非華盛頓主觀想要競選總統,而是制憲者們認為華盛頓就是第一任總統,是“新政府成功運作的關鍵”,而作為華盛頓的忠實擁護者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為了試圖說服華盛頓離開弗農山莊競選總統,對華盛頓表示

the point of light in which you stand home and abroad will make an infinite difference in the respectability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will begin its operations in the alternative of your being or not being the head of state(大意是漢密爾頓認為華盛頓是否出任總統,將會決定新的聯邦政府是否具有權威性
.

而在1792年第二次總統大選的時候,黨爭已經初現端倪,如果不是聯邦黨人和民主共和黨人都希望華盛頓留任,以彌補派系分歧,華盛頓甚至可能已經再次退休回弗農山莊了。因此,這些事實說明,華盛頓志不在擔任從政,也並不情願擔任總統,自然對這一職務也不會留戀,所以在第二任期結束的時候最終選擇退休。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華盛頓其實並不是主觀上想要創建總統連任不超過兩屆的慣例,他只是被形勢、被他的支持者們推著擔任了兩屆總統而已。


華盛頓第二次總統就職典禮(費城國會廳)


其次,正如@王衝 所談到的,華盛頓並不長於政治,政治才能一般,協調不同利益的能力也一般,也對結黨、政治鬥爭非常排斥,因此面對著在其任期內黨爭的逐漸形成,力不從心,精疲力盡,所以才在第二屆任期選擇退休,而不是繼續連任。可以說,華盛頓主觀上對總統職務並不留戀,而總統職務也幾乎榨乾了華盛頓的精力,所以他根本不會繼續擔任總統,終身當政。


“死敵”:傑斐遜與漢密爾頓(這一對讓華盛頓不省心啊)


其三,與上一個原因相聯繫的是,在華盛頓兩屆總統任期內,美國國內的黨爭逐漸形成並日趨激烈,美國面臨著政治分裂的局面,而華盛頓從其根本理念上卻是排斥黨派和黨派政治,但卻對此無能為力,只能選擇不再連任。事實上,早期美國的政治分裂早在1787年憲法制定過程中就已經出現了,在批准憲法的過程中,就已經出現了聯邦黨人和反聯邦黨人的爭論,所以當時的美國人才說

獨立戰爭結束了,但是美國革命的道路還很長。恢弘的歷史劇剛剛開幕,我們還得埋頭向前,建立並完善新的政治形式。

當然,在華盛頓第一屆政府初期,還是獲得了廣泛的支持的,但很快美國政府和國會就因為內政和外交問題分成兩派,一派是以漢密爾頓為首的,倡導聯邦制的聯邦黨人(某種意義上,華盛頓本人的政治理念比較接近聯邦黨人),而另一派主要是以傑斐遜為首的共和派:美國最早的政黨開始形成。兩派圍繞以漢密爾頓主張建立的合眾國銀行等財政措施、對待法國大革命的態度、《傑伊條約》以及《平克尼條約》等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與衝突。可以說到了

十八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無論是在國會還是在美國人民之中,原本的政治和諧不復存在,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每個重大問題都引發嚴重的分歧。在這種情況下,1793年7月傑斐遜辭去了國務卿的職務,並聯合麥迪遜等政治家站在了公開反對華盛頓政府的政策的立場上。事實上,民主共和黨資助的《國家公報》就曾描述華盛頓61歲生日慶典是

其他君主制惡習的先驅。

而到了華盛頓第二屆任期末期,華盛頓又遭到了反對派和《國家公報》這樣的政治性媒體的抨擊,認為他野心勃勃,貪得無厭。可以說,這對他決定不再連任有著巨大的影響。這時,華盛頓已經為激烈的黨爭和政治分裂折磨的精疲力竭,可以說華盛頓既已經厭倦政治,又疲憊不堪,所以最終選擇不再連任。


《國家公報》


其四,華盛頓的《告別演說》鮮明的體現了華盛頓的政治理念,體現了華盛頓對美國的政治分裂的痛心。整個《告別演說》以幾乎三分之二的篇幅來談國內的形式和政黨興起所帶來的問題,他尖銳的指出了各種分裂傾向,特別是地區主義以及根植於人們心中的激情和黨派精神對美國和美國人民的危害,並呼籲美國各階層人士聯合起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華盛頓對於美國的政治分裂是多麼的痛心。當然,華盛頓的《告別演說》並沒有平息黨爭,反而起到了加劇兩黨政治的作用,為美國政黨政治定下了基調。


華盛頓的《告別演說》


最後,華盛頓在卸任後回到弗農山莊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兩年多的時光。應該說,華盛頓之所以在第二屆任期結束後沒有選擇再次連任,成為事實上終身制總統,這與華盛頓主觀上對擔任美國總統並沒有什麼渴望,同時華盛頓在其兩屆任期中,也為激烈的黨爭和政治分裂折磨的精疲力竭卻無可奈何,因此才在第二屆任期結束後選擇不再連任,退休回到弗農山莊度過餘生。事實上,華盛頓在其第一屆任期時就已經計劃退休,並計劃由麥迪遜準備告別演說的草稿,不過是因為兩派的挽留才使得華盛頓擔任了第二屆總統。雖然華盛頓在其任期內未能阻止美國黨派政治的形成,其政治能力也並不足以使他駕馭總統這一職務,但他在美國聯邦政府初創的時候擔任總統,確立了憲法的權威,為創建美國做出了別人無法取代的貢獻。從這個角度來說 同意@王衝 @軍武最前哨 的觀點,華盛頓稱得上偉大。


華盛頓之死


另外,多說一句,華盛頓雖然偉大,但他也是人,也有著七情六慾,分析華盛頓為什麼沒有成為終身總統,不能只是大談特談所謂他的品質,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到華盛頓是偉人,道德高尚等比較空的所謂理由上;而應該從人的角度,來發現一個有血有肉的華盛頓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這樣的選擇和當時的環境有什麼關係,和他自己的理念又有什麼關係,只有這樣才能更為準確的還原華盛頓。一個有血有肉的華盛頓,做出不做終身總統的決定,才最能體現他的品質。


hording


有時候我想,近1000年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是誰?科學界也可能是牛頓或者愛因斯坦,但在政界,可能真是華盛頓最偉大。

在華盛頓沒有謀求終身制總統之前,他還做過一件事情,在打敗了英國之後,華盛頓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辭去大陸軍總司令的職務,解甲歸田,他認為戰爭已經打完了,他已經沒事兒了,他本人長於軍事,並不長於政治,因此不想陷入管理,也不希望軍隊對國家進行暴政管理。

此舉讓歐洲各國極為震驚,他們認為華盛頓至少要當總統,或者當皇帝,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已經有人把華盛頓,當作新興的美國的國王了。

但是華盛頓辭職以後,13個殖民地群龍無首,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領導核心,連首都也是數度搬遷。

於是各個殖民地聯合起來,在堅持地方自治的原則下,讓渡一部分權利給聯邦政府,選出自己的總統,而華盛頓由於是眾望所歸,毫無懸念的當選為第一屆總統,並且又連任了一屆。

但是華盛頓本人在政治才能方面一般,協調能力一般,自己也很不喜歡政界的爾虞我詐,因此當總統期間其他的人分幫分派,由此形成兩黨的源頭。

華盛頓本人光明磊落,不貪權,當了兩屆之後表示不再連任,以後形成傳統,直到二戰時候,他這一傳統被羅斯福打破當了四屆,但之後美國通過立法確認了華盛頓立下的原則。

如果他當時繼續做總統,沒有多大阻力,是他自己堅持要辭掉的。

立大功而不驕傲,掌大權而不貪戀,為美國樹立了良好的傳統,也給全世界樹立了榜樣,這就是偉大的華盛頓。


王衝


有著三千多年封建專制歷史的我們,每每談及新生政權的誕生,往往都會"設身處地"的為開國者著想:為何不終身統治?為何不專權世襲?這種想法很正常,它既是封建時代的餘孽思想,也是人性自私的本質。

客觀而言,相比現在的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作為美國的建立者之一擁有很多的決定權;但與此同時,經由大陸議會推選成為部隊最高統帥的華盛頓並非要求獨立的先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華盛頓的代表性要高於他的革命性!

在獨立戰爭中,想要掙脫英國殖民統治的殖民地有多達十三個(也是最初組成美國的十三個州),而這十三個英屬殖民地都有各自的政權和武裝,在集合成聯邦前其實就是軍閥割據。華盛頓作為個人魅力突出、社會威望以及雄厚資產的代表,成為了領袖的最佳人選。

這也意味著華盛頓只是革命武裝的代表統帥,而並非直接統帥。這種權利構成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華盛頓獨裁或者專政的可能。

另外,我們不能膚淺的否定華盛頓偉大的政治抱負:建立一個由人民做主的完善的民主聯邦政權。他提倡美國的官員由選民選舉產生,而絕非由軍隊操控的軍國主義!所以,華盛頓無私的政治信仰也推進了美國的民主進程。

如果非要揪出華盛頓在政治立場上的動搖,那很可能就是其執政末期:彼時的美國在華盛頓的主導下完成了同英國建立友好關係,並簽訂了《傑伊條約》,共和黨認為這有損美國和本黨的利益,而無黨派領袖華盛頓明顯偏袒當時的聯邦黨,所以招來麥迪遜和傑佛遜等人的強烈反對!

1797年,華盛頓在兩屆任滿(8年)後主動選擇退休,回到了位於弗吉尼亞州的弗農山莊園,並於兩年後因病去世。值得注意的是,華盛頓早在當選總統前的六年前就已經主動辭去了軍隊總司令的職務!

其實,以華盛頓當時的能力和威望,只要不是謀求終身專政或獨裁,人民還是很希望他繼續領導美國的!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我們不要說阻力,而是會有什麼樣的示範效應。美國的價值觀其實就是五月花公約。他終身制了,與皇帝無異,五月花公約就形同廢紙,以後誰還遵守?這就是華盛頓的偉大之處,既示範楷模性的以身作則模範的遵守了大家共同制定的普遍規則,成為了自由民主價值的典範,並得到了繼任總統和全體國民的普遍認可,成為美國永久的規範準則、意思形態和核心價值觀。在美國沒有特權,沒有官僚,沒有級別,大家都是自由而平等的,除了公職、公共之外,其它的都是你個人的,個人權力得到普遍認可和尊重,活著的自由讓你沒有禁錮,這都得益於華盛頓的功勞。說他抵得上人類的半部文明史好不誇張。即使是現在移民美國的也可以看作是新近假如五月花公約的人。沒有普遍利益價值觀的意識形態毫無意義。


用戶4221516883005


沒有任何阻力,甚至連他稱王都不會有太大阻力。

那他為什麼不連任甚至稱王?

除了華盛頓的道德品質之外還有如下原因:

第一:對英王的反感,這種樸素的情感支撐華盛頓領導了八年艱苦卓絕的抗英鬥爭。戰爭剛剛結束,華盛頓不可能馬上轉變對國王的態度,這也是他極力反對君主制度的原因之一。

第二:華盛頓沒有子女,客觀上沒有任何為子女謀權位的動力。他悉心培養傑斐遜、漢密爾頓等年輕人,但沒有自己的子女,也沒有和誰情同父子。紀連海說他什麼私生子,完全是滿嘴噴糞。

第三:他個人財富巨大,生活優越,完全用不著靠總統薪金以及貪汙。在總統任上一天,就要接受國會監督,毫無自由。卸任後反而自由自在。

第四:當時歐美國王不同於中國皇帝,中國皇帝是政教合一,亦人亦神,至高無上;而歐美國王首先低於教皇,其次還受貴族、議會甚至司法之約,沒有中國人理解的那麼誘人。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偉人品質,華盛頓是真正的偉人!


談古論今小茶館


華盛頓的偉大就在於不搞終身制,我記得有篇傳記寫到,當時有位將軍曾宣稱,,要支持他終身制,但他只是幹了一屆就去種田了。所以說,當時他要獨裁的話,是沒有多大阻力的。相反,會有很多權貴支持他。


東北nei旮瘩


說實話他要是終身執政也完全可以,用咱們的話說,他是開國之君,美國建國初期在成立一個聯邦還是邦聯的問題上做過深刻討論,美國人認為我們推翻了英國統治幹嘛還要成立箇中央政府繼續統治呢,所以美國建國初期是成立的邦聯而不是聯邦,後來華盛頓幹了兩任就卸任了,但各州各自為政,問題顯現,有人給華盛頓將軍寫信,希望他出來主持大局,我們擁戴你做美國皇帝“喬治一世”。華盛頓婉言拒絕,把各州的代表叫到費城開會,商量了半年,最後確認美國為一個聯邦制國家,一個首都,一部憲法,一種貨幣,一支軍隊。後來繼任的美國總統也就幹兩任就主動卸任了,後來的美國總統傑弗遜說過“華盛頓將軍開創了一個偉大的先例,我會很隨他的步伐,更多的先例就會成為慣例,讓那些企圖妄想延長任期的人無計可施。”


翱翔的大鵝


假如華盛頓當時謀求長期執政是不會有任何阻力的。因為他的兩次當選總統都獲得了全部選舉人團票。就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開國領袖一樣,華盛頓在當時的美國擁有崇高的威望!

然而由單一領導人長期執政所帶來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歷史上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導致自滅三族,而唐玄宗前期開創了“開元盛世”,而晚年造成的“安史之亂”使大唐帝國滿目瘡痍,形成了“藩鎮割據”四分五裂的劇面!又如現代金氏王朝統治下的朝鮮,穆加貝長期執政下的津巴布韋等無不是貧窮落後。

這是因為任何領導人上臺之初都是勵精圖治,希望一展抱負的。可是幾十年如一日的長期執政難免會“江郎才盡”,也難免會乏味。而此時的權力就猶如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所以歷史上長壽的帝王無不在晚年留下敗筆,而有作為且英年早逝的帝王如北周武帝宇文邕、後周世宗柴榮無不是讚譽聲一片。而華盛頓或許有諸多原因不願意長期執政,但這個原因肯定也是其中之一。

倘若華盛頓終生當政必然不會在美國曆史上留下如此美名!美國當時的兩黨制雛形已現,如果華盛頓長期執政在後期必將招致反對聲浪,一生清譽必將毀之一旦!而正是因為華盛頓榜樣般的不貪權、不戀權,給了美國有能力、有才華的政治家一展抱負的機會,才有了今天強大的美國!


隨心所欲127929471


頭條老是改頭換面推出華盛頓不搞終身制的問題,我也在那個“華盛頓辭職有何意義”的提問下回答過,還被腦殘責罵不懂華盛頓的偉大。心裡在想頭條小編是不是抽風了,沒有話題了,幹嗎老是炒舊飯,現在才猛然意識到,這是有深意啊,看看國人那麼熱烈回應這類問題,高度讚揚華盛頓不搞終身制的“高風亮節”,就能感受到民心所向啊。


有懸念的人生


問題是,他“謀求”得了嗎?

成天拿這說事,搞得這個偽君子多偉大似的。自殖民時代開始,北美殖民者就種下了自由的基因,至少在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徒之間,也還追求著所謂平等。而作為聯邦國家,獨立十三州原本就是搭夥過日子的“AA”制,根本就沒有一個所謂“終身總統”生存的土壤

在這種人文和政治、法律環境下,華盛頓就算有那賊心,也沒那賊膽。

一幫子八竿子打不著的中國人,成天為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所謂“偉人”吹喇叭抬轎子,想來也覺得荒謬而可笑。

不是華盛頓有多偉大,偽君子一個。而是他根本就不敢也不可能弄個終身總統來玩,否則死路一條。美國人人手一槍,就是用來幹這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