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編者按:在上個月底,《全面戰爭·三國》又有了新的大動作。這次出的是《全戰三國》首個DLC陣營——黃巾軍。黃巾軍預告CG中水墨畫的風格讓人眼前一亮,但其中黃巾軍領袖,打扮的倒是頗像一位武僧(其實那是黃巾軍形象,佩戴的是道教的流珠)。於是不少讀者發出這樣的疑問:三國時期真的有武僧嗎?常說的僧兵又是怎麼一回事?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全面戰爭·三國》新預告中的黃巾軍


現在的佛教在很多人心中是一個和平和慈悲的宗教,其對信眾更有著殺生的戒律。但是在佛教剛剛誕生伊始,由於要與當時的婆羅門和耆那教競爭,因此除了講壇鬥法之外,雙方在私下的武裝械鬥,也是司空見慣。尤其是在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統治時期,阿育王秉持著“你不肯信教又不肯去死,我也很為難”的思想,通過武力方式在印度傳播佛教。這也自然得到了當時佛教僧人們的讚許,稱其為“斬罪業而非斬人”。在這一過程中,佛教武裝也開始初見端倪。而孔雀王朝衰落之後,新的巽伽王朝是婆羅門教的忠實支持者,因此對佛教進行打壓。這導致了印度的佛教組織開始向北和向南轉移,並使得佛教徒的武裝越加正規和強大,以求抵制當時巽伽王朝統治者的壓迫。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印度佛教早期的佛塔



說回中國漢末三國,在佛教傳入中國時,印度佛教的“尚武”風氣也隨之傳入中國。從漢末三國開始,佛教在中國迎來了自己發展的黃金期。當時中國很多上層權貴,開始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過在這一時期有關佛教組織的相關記載較少。但是有一個很特別的人物,倒是可以用來作為當時中國佛教發展情況的例子。這就是《後漢書·列傳·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中記載的一位陶謙的同鄉——笮融。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影視劇中的陶謙,相對於歷史上的陶謙,《三國演義》裡的陶謙被羅貫中嚴重洗白。


笮融的經歷絕對算得上驚世駭俗。他“聚眾數百”,論實力在漢末時期,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地頭蛇級別的人物,因此不得不依附於陶謙。對於這位同鄉,陶謙也表現得相當大方,任命笮融“督廣陵、下邳、彭城運糧”。然而在接過這一重任之後,笮融卻“遂斷三郡委輸”大肆中飽私囊,之後用這些錢財建造可以容納三千多人的豪華佛寺,吸引了當地前來就食觀佛禮萬餘人。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然而在曹操攻打徐州時,笮融便立刻率領“男女萬口、馬三千匹”,跑路到了廣陵。當時的廣陵太守趙昱對待笮融可以說相當客氣,以高規格禮節對待。但是因為笮融盯上了廣陵的物產豐富,因此在酒宴中趁趙昱酒醉將其殺害,並隨即“放兵大掠”。不過笮融並不敢在廣陵多呆,他急忙渡江向南前往豫章,“殺郡守朱皓,入據其城”。最後,他被楊州刺史劉繇擊敗,逃入入山中,遭人殺死。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劉繇



有關笮融的具體身份,總的來說還是爭論頗多。首先因為相關記載太少,因此無法確定笮融是否真的出家為僧。其次他所率領的“男女萬口、馬三千匹”,究竟佛教信徒還是被他裹挾的百姓都有待考證。但是從笮融的經歷不難看出,當時的佛教信眾,大多都是以伏於豪強,而且很多都絕非普普通通的“善男信女”。不過,考慮到當時黃巾軍與佛教之間並非同一宗教,因此黃巾軍當中,有佛教武裝參與的可能性不會太高。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但有關僧兵的歷史,幾乎遍佈所有有佛教或者說曾經有過佛教的國家。在中亞和印度,這些宗教摩擦較多的地區,不僅信仰佛教的國家會以“斬除外道”的名義對其他宗教信徒發動戰爭,甚至於那些平常吃齋唸佛的佛教僧侶們,也時常“身體力行”,親自披掛上陣。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在東亞地區,佛教寺院所擁有的武裝,不僅僅只是一種自保的手段,時常還成為了一種政治籌碼。雖然近代有關少林寺救李世民的故事並不真實,但是在宋、明兩代,包括五臺山、伏牛山、少林寺等等,這些寺院的僧兵,就時常被朝廷召集為國效力。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五臺山,傳說楊家將中的楊五郎就是在五臺山出家。有意思的是,根據記載,五臺山傳承著“楊家槍”,這應該是宋初有跟隨楊家將的士兵在此出家,所帶來的武術。

比如今天能夠成為武僧甚至是中國佛教代表的少林寺,就曾在明代中葉平定倭寇的戰爭中,積極響應朝廷的徵召。因而使少林寺的名聲在東南地區影響極大,並發展出了一些列的分寺。在《江南經略·僧兵首捷記》中,就記錄了當時在杭州應召的僧兵中,少林本山出身的武僧天員和分寺出身的月空,為了爭奪將領之位大打出手。而且僧兵所表現出的戰術素養,其實也完全不亞於當時明軍的正規部隊。在《倭變事略》中,記載了一次倭寇和僧兵交戰的場景,倭寇“賊戰,每搖白扇”擺出“蝴蝶陣”被僧兵識破,一個僧兵“乃令軍中各簪一榴花,僧手撐一傘以行,但作採花狀”。倭寇的兩個首領立刻“望見僧,即若縛手然,蓋以術破之也”。這段雖然看起來非常玄學,但其實無論搖扇還是撐傘,都是一種指揮方式,只是因為當時人的迷信,因此使用了“各簪一榴花”的方式,導致戰場看起來頗像鬥法大會。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少林緊那羅王棍其實脫身於槍法,加之實戰性很強,因此應該也是吸收了軍隊槍法

除了中國,在朝鮮、日本和東南亞都有參與到戰爭當中僧兵。在朝鮮壬辰倭亂時,北逃義州,基本喪失對國家控制的李朝王室,尚且能募集八千僧兵,整個李氏朝鮮時代的僧人武裝規模植達可想而知。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現代日本重演活動裡的僧兵



日本的僧兵相對於朝鮮僧兵更加出名,日本的寺院僧兵制度學習自新羅,不過相對於朝鮮的僧兵,日本僧兵更加積極的參與到了日本政治事務。在平安時代,各大名寺的僧兵們,就開始干涉日本的政治和宗教事務。因此這些寺院,也成為了當時日本各個政治勢力拉攏的對象。到了戰國時代,以比睿山、本願寺一眾,更是開始直接參與進了當時大名之間的戰爭。


遊戲《全面戰爭》竟出現武僧角色,三國時期真有佛教武裝嗎?


▲平安時代通過“抬轎”也就是抬著裝著佛像的神轎,向日本朝廷抗議示威的僧兵

其實說到底,能流傳到現代並保持興盛的宗教,怎麼可能當初不能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