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被逼娘化」



“娘炮”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被逼娘化”


中國男性擅長內部迫害,由來已久。尤其是長相粗糙的男性,對長相柔和的男性隨意傾軋,早就不是新鮮事了。

上小學時,火遍兩岸三地的張國榮,被無數人罵 “娘娘腔”。演出時,他即興把帽子扔下舞臺,又被臺下觀眾扔了回來。回到家查看電話錄音,很多人留言,讓他退出娛樂圈。

讀中學時,李玉剛登上《星光大道》,噴子就沒停過。罵得多難聽的都有,說他 “變態”、“噁心”、“人妖”。他頂著壓力衝擊春晚,最後都莫名敗下陣來。

前幾年,做了變性手術的金星開了脫口秀。在節目中,她說對最喜歡的靳東有些失望,因為他的角色太雷同,沒有新意。靳東隨後在微博中反擊:本人是純爺們,任何不男不女的人,都無意接觸。

你看,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純爺們男性掌握了話語權,不僅把女性當做私產,還把不那麼“純爺們”的男性當做異己,早就成了他們的傳統。

所以雖然到了8012年,還有人在使用“娘炮”這個詞,我也就見怪不怪了。

“娘炮”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被逼娘化”


上週,《開學第一課》引起眾怒。除了因為插播廣告外,還因為請了幾位當紅偶像。

直男們很不滿。為什麼要請一堆娘炮,少年娘則中國娘啊!國將不國啊!


“娘炮”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被逼娘化”


有點好笑。

按照直男的標準,在戲臺子上唱虞姬,扮女相的梅蘭芳,肯定是最娘炮的;在部隊裡指揮精兵百萬,濃眉大眼的汪精衛,肯定是最純爺們的。

但純爺們汪精衛最後淪為漢奸,千里江山拱手相讓;娘炮梅蘭芳蓄鬚明志,打傷寒針,拒為日本人登臺。

誰在誤國,一目瞭然。

以前誤國的鍋一直屬於女性。都怪褒姒和陳圓圓們,紅顏禍水,導致了歷朝歷代的毀滅。現在終於出來幾個“娘炮”,把這個歷史重擔交接了過去。

女性終於舒了一口氣。

但其實,根源還是在歧視女性。它代表的,是當下最流行的

雙重性別歧視

很多人沒發現,“娘炮”這個詞,是在用女性特質,去貶低男性。這背後暗含的邏輯,是男性更高貴,女性低人一等。

而且,在這個話語體系下,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不是娘炮。

你喜歡喝奶茶,不喜歡喝酒,那麼你是娘炮;

你沒有一身肌肉,體型纖瘦,那麼你是娘炮;

你不喜歡戶外運動,就愛宅在家裡,那麼你是娘炮。

……

你和網絡暴民們一起罵朱正廷娘炮,覺得自己特愛國,特榮耀。

殊不知在另一些摳腳大漢眼裡,你也是娘炮之一。

只要外表不夠糙,或者沒當過兵,哪怕是拿了奧運冠軍的羽生結弦,都可以被稱為“娘炮”。

“娘炮”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被逼娘化”


所以當我們反對男性“娘化”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反對什麼?

首先,明確中性審美沒有問題。

但是,當整個偶像市場完全陰柔化,問題就來了。

我知道,肯定會有人說,你剛還說不能歧視,這不是打臉麼?

別急。

我說的陰柔,是基於個人意志、自由選擇的陰柔。

就像姜思達。

從《奇葩說》第一季開始,他就叫“大美玲”,鬢邊彆著一朵花,每天換著花樣穿裙子。

為什麼討厭他的人,遠比討厭蔡徐坤們的少?

因為他是在做自己。他主動展示自己的溫柔和脆弱。

所以,每次辯論的時候,不論是哽咽還是嗔怒,我們知道他是真實的。

反觀之下,為了迎合市場假裝陰柔,成了現在娛樂圈最大的問題。

韓風吹了這麼多年,國內飯圈的主流審美,已經變得和幾年前的韓國一模一樣了。

在粉絲經濟時代,對於偶像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抓住為他們花真金白銀的粉絲。

那麼,迎合粉絲的審美,就成了偶像們不可避免的商業行為。


“娘炮”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被逼娘化”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來看看這些偶像的標配是什麼:

磨到沒有毛孔的濾鏡;

濃重的眼妝;

蒼白的膚色;

卡哇伊的表情貼紙;

精心營造的人設。

他們接的代言,都是口紅、眼影,瞄準的是少女的口袋。


“娘炮”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被逼娘化”



他們在鏡頭前的表現,都是賣萌、示弱,瞄準的是少女的保護欲。


“娘炮”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被逼娘化”


他們真的喜歡這樣嗎?

不見得。

初代“花美男”鹿晗,在公司通稿裡,恨不得比古力娜扎還美。

他每次出場,必定妝容精緻、髮型穩定。

但他接受採訪,又和媒體大倒苦水,說不管自己怎麼做,別人還是說他娘炮。沒辦法,那就娘炮吧。

即使生活中,他就是一個葛優癱的北京爺們。

日常喜歡踢足球,可能比你活得還糙。

但那又怎樣,在這樣一個市場下,藝人的真實想法不需要被知道。


“娘炮”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被逼娘化”



還有這次被罵得最狠的朱正廷。

他做練習生之前,就是一個留平頭的運動風男生。

但公司給他規劃的路線,必須是可愛。

他想跳出“可愛”的人設,說自己走可愛的風格都是被逼出來的。

但是,如果要改變路線,就要冒著丟失粉絲的風險。

一心撈錢的經紀公司,哪管你一個朱正廷怎麼想。


“娘炮”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被逼娘化”


偶像們的真實性格,早就蕩然無存。

在一輪接一輪的商業炒作中,他們早就失去了做自己的權利。

而在資本運作下,藝人的業務能力也不重要了。

經紀公司之所以有恃無恐,就是因為他們有底氣批量複製出周正廷、李正廷、王正廷。

他們不需要有實力,只需要看起來很努力;

他們不需要德藝雙馨,只需要看起來有禮貌;

他們不需要真正的作品,他們的自拍就是粉絲最喜歡的作品。

他們像一個個迎合市場的假人,除了生產批號之外,並沒有什麼不同。

至於粉絲們,對假人就更沒有期待了。

能力不強、三觀不正通通沒有關係,打動粉絲的,始終只有那張妝容精緻的臉。

他們接了代言,粉絲花錢買單;

他們做錯了事,粉絲道歉控評;

粉絲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允許他們談戀愛。

而這,也成了飯圈亂象的開始。

“娘炮”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被逼娘化”


這兩年來,選秀市場大浪淘沙。各大節目裡的男生,終於只剩下最後一款。

他們一個個面目模糊,比韓國選美還難辨認。


“娘炮”不可怕,可怕的是男人“被逼娘化”


當陰柔審美壟斷市場之後,熒幕就前所未有地單調了起來。

滿屏小鮮肉,和只有樣板戲的年代,有任何本質上的不同嗎?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想要的,是多元。

每個藝人都可以做自己。不必硬凹硬漢,也不必假裝陰柔。

這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我們90後整整一代人,就是在多元偶像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

那個時代也有花美男。

F4、飛輪海、183club。衝動的、憂鬱的、霸道的,各式各樣。

還有很多中性的藝人。

比如梅豔芳,張國榮。他們毫無顧忌地做自己,風華絕代。

當然,還有翩翩少年胡歌,功夫巨星成龍,古惑仔鄭伊健,個性十足的周杰倫……

在多元文化的薰陶下,90後這一代的審美,是最包容的。

而現在的00後和10後,卻只剩下蔡徐坤和朱正廷們可以喜歡。

不是不好,只是不夠。

這些天大部分公眾號對“娘炮”的討論,都拐入了一個二元誤區。

一部分支持滿屏糙漢子,一部分支持滿屏中性男。

不該這樣。

一個健全的市場,除了朱正廷和吳京,還可以接納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我們反對“娘炮”這個侮辱性的詞彙,絕不是最終目的。

我們真正希望的,是衝破“陰柔”和“陽剛”的二元對立,迎來多元、自由的審美。

就像羅素說的,參差多態,才是幸福本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