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這個故事很美,美是美在兩個青澀的戀人在分別七年之後,彼此依然把心留給對方,最終破鏡重圓,有情人終成眷屬。

它之所美,是因為兩個相愛的人在分別的七年裡,耐得起繁花似錦的誘惑,耐得起時光機器對青春記憶的消磨,耐得起漫漫長夜的無邊孤寂,耐得起對彼此移情別戀的猜想煎熬。

它經受了時間的考驗,所以得到了滿室芬芳,漫天彩虹。

《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可是換個角度想,這七年,人生最美麗的時光,從十八歲到二十五歲,雙方都錯過了彼此的芳華,是不是又有點可惜?

既然那麼愛,為什麼要分開呢?

《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何以琛與趙默笙的分開有客觀的原因,其一何以琛得知了趙默笙是害死自己父母的仇人之女,一時之間心裡無法接受,情不自禁說出了分手的狠話;其二趙默笙的父親面臨牢獄之災,為了不把女兒牽涉其中,強硬把她送到美國,趙默笙沒有跟何以琛告別的機會。

所以在七年前,兩個人的分開是無可逃避的命運劫數,但是分開的兩人日復一日都瘋狂地思念著對方,餘情終是難了,既然如此,為何又不重新聯繫呢?

《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這就要歸咎到客觀的原因,人為的因素。

主要有兩個。

第一,愛情中切忌說“重話”。

在趙默笙跟何以琛講述她在美國的艱難日子時,以琛問她既然過得那麼苦,為什麼不回國找他。

默笙一臉委屈地說你那麼兇我怎麼敢回去找你啊!

以琛不服氣地說我也會有衝動的時候,哪有情侶吵一次架就分手的案例啊!

《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是嗎?沒有情侶吵一次架就分手的案例嗎?那有沒有吵一次架就說“我希望從來沒有認識過你,我以後再也不想見過你”這樣狠話的案例呢?

雖然何以琛是男神,如眾星圍繞的明月,如高傲的鶴立於雞群,可是那番話毫無懸念成了他一個汙點,字字句句都帶著要跟默笙分道揚鑣永不相見的意思。

一個人,尤其是有擔當的男人,如果你還珍惜一段感情,分手或離婚二字千萬別輕易說出口,否則出得你口,感情就碎裂在你手。

《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正如劇中,默笙咀嚼著以琛那翻兇狠的話別,咀嚼了七年,她一直都認為是以琛放棄了她,放棄了這段感情,所以在她不再受父親朋友束縛的時候,她依然沒有勇氣去聯繫他。

即使後來她回國了,還是試探般出現在他身邊而不敢直接找他問個明白。

曾經在《讀者》中讀到一個故事說有個父親叫兒子每說一次傷害人的話就在牆上釘上一個釘子,兒子照著做了,多年以後發現牆壁被釘得滿目瘡痍,慘不忍睹,父親說,你看,傷過總有痕跡,總有一天這賭牆就承受不了了。

《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情侶之間也是如此,感情的裂痕是由那些傷人的話語積累而成,如果你還希望對方安好,切莫貪口頭之快意。

第二,愛情中要卸下面子好好溝通

何以琛雖然在法律專業上伶牙俐齒,但是在生活上與人溝通卻是很有問題,這個不是能力問題,是心理問題,得追溯到幼年失去雙親的經歷,也是因為如此心一直是封閉的。

他築起一面冰牆,把所有人都拒之門外,唯獨放一個趙默笙進來,歸根到底,是那些雖然舉著追求他旗號的女孩子們都無比驕傲,因為她們都和何以琛不相上下的優秀(許影就是典型的例子),驕傲和驕傲的碰撞自然是無話可說。

《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而只有趙默笙,毫無特別之處的她,能厚著臉皮屁顛屁顛跟在以琛的後面,嬉皮笑臉地熱臉貼到冷屁股上也毫不氣餒,更是把肺腑之言全部掏出來毫無保留。

所以在何以琛面前,趙默笙就是像清澈見底的湖水,所有一切都一目瞭然,在不善於用語言去了解別人的情況下,他不需要費力去猜想她的心事她的煩惱,她讓他感到輕鬆愉快。

如果不是趙父的出現,也許一切安好,他們上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一切順理成章。

《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然而趙父出現了,何以琛的溝通意識也在這時使他陷入了痛苦的深淵。

雖然默笙不辭而別了,但是曾經何以琛有一千個機會也許可以找到她,比如去調查她的媽媽,尋得蛛絲馬跡,比如因為默笙喜歡攝影,可以查美國的攝影學校等等。

從辦理默笙與應暉的離婚案件中可以看出,以琛在美國也是有一定的資源的。

《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但是以琛沒有動作,他只想站在最明顯的地方,試圖讓默笙注意到他,所以低調沉穩的他會高調地接受電視臺的採訪,說到底是自尊心在作祟,面子為大,他寄希望於默笙主動回來找他,然後向他認錯,他就能順著臺階倨傲地走下來。

而另外一方面,趙默笙在苦苦回憶何以琛的狠話,自尊心很受傷,她是那麼那麼地思念著這個人,竟然也沒有去問問他,當年你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能否給我一個解釋?

《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只要一個電話、一封信或者一個郵件,本來他們可以穿越千山萬水,破鏡重圓,但是他們誰也沒做,就任由七年隨風飄散,把思念撕成碎片丟到風裡。

最終,趙默笙還是在應暉的推動下才踏進回國之路(何以琛是要好好謝謝應暉的),重新見到思念了七年的人,何以琛感情的閘門終於被自己的感性衝破了,放低身段卑微地求她跟自己和好。

可是趙默笙說“我結過婚。”

《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看到這時你急不急?反正我急得直跺腳,你為什麼不可以一口氣把事情全部說出來啊,大意無非是為了幫助一個鄰居,領養她家可憐的孩子才跟一個男人假結婚了,現在已經辦理了離婚手續,這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嗎!

趙默笙不說,然後何以琛也不會問多一句:“你結婚了,你丈夫呢?為什麼一個人回國?”

這誤會真是產生得莫名其妙啊,吃的就是沒有好好溝通的虧!

《何以笙簫默》:把七年大好青春用來等待,以琛默笙誰之過?

最後他們終於消除了誤會,甜蜜地在一起了,但是從冷戰到冰釋前嫌的距離,他們走了很多不必要的彎路,承受了很多不必要的煎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