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難道由鉑金構成?科學家第一次確認地核堅固但相對柔軟

地核難道由鉑金構成?科學家第一次確認地核堅固但相對柔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第一次確認了地球的內核是固態的,而且具有和黃金、鉑金一樣的彈性——難道地核是由黃金和鉑金構成的?

地球核心究竟是什麼樣的?普遍的觀點是,地核分為固態的內核及液態的外核,半徑約3400公里,溫度達5000多度,接近甚至可能超過太陽表面溫度。其中內核半徑1220公里,約為月球半徑的3/4。

地核難道由鉑金構成?科學家第一次確認地核堅固但相對柔軟

地核是45億年前地球形成初期行星分化時,在高溫熔融狀態下,較重的物質下沉到中心形成的,所以地核的成分大致可以推斷為80%的鐵、鎳以及一些輕元素,當然還富含金、鉑等其它親鐵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正是這些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讓外核處於熔融狀態,產生磁場,保護著我們的大氣層,沒讓它被太陽風吹走;也保護著地球上的生命,讓我們不被宇宙射線狂轟濫炸。

地核難道由鉑金構成?科學家第一次確認地核堅固但相對柔軟

對地核的認識僅僅始於一個世紀以前,當時的科學家們認為地球是由一層厚而脆的外殼,以及熔融狀態的粘稠金屬核心組成;上世紀30年代發生的新西蘭大地震,數據顯示地球核心出現了不該存在的壓縮波(P波),丹麥地震學家英格·萊曼才推斷認為,地球中心可能是固體的,這些壓縮波就是反射的回波。此後,地核分為內外兩層就成為了公認的模型。

但又有什麼證據可以肯定地核就是固態的呢?畢竟沒有人方便親自去那兒看一看,摸一摸,所以地核究竟是不是固態的就成了懸疑,就像辛普森案,所以人都知道是他乾的,但就是沒有證據證明是他乾的,最後只好釋放了事。

地核難道由鉑金構成?科學家第一次確認地核堅固但相對柔軟

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決定把注意力集中到可以穿過固體地核的J相地震波上,這種地震波可以探測到星球內部各層的彈性細節,唯一的缺點是它非常弱,幾乎不可能探測到,所以地震學家把測量J相地震波看作是地震學的“聖盃”。

幸運的是,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已經部署了一個被稱為地震儀的全球網絡,可以捕捉到繞地球傳播的微弱震動和顫抖。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重新分析了2010年到2016年期間發生的6.8級以上地震的歷史數據,發現S波比原來想象的要慢2.5%,這足以表明地球內核是“堅固而相對柔軟的”,具有和黃金、鉑金一樣的彈性。

地核難道由鉑金構成?科學家第一次確認地核堅固但相對柔軟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科學家們還沒有肯定的答案,但估計是因為地球中心炙熱的環境,鐵在高壓下呈現的固有屬性,或者是一些比較輕的元素被困在內核中造成的。研究人員將很快在新西蘭和南極洲之間的麥考瑞島及周圍建立一個地震儀網絡,希望在這個地震頻發的地區找到更多的線索。

看起來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指向地球中心的大型望遠鏡,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能夠準確地知道地球核心是由什麼構成的嗎?要真的全部是黃金和鉑金,那可怎麼是好,那可怎麼是好啊!好吧,這只是一個美好奢侈的遐想,理論上完全沒這個可能。

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天(10月19日)的《科學》雜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