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內勁精品好文推薦:內家拳術本末體用與練法打法,滿滿的乾貨

內家拳術有“本末體用”之說。本者,體也;末者,用也。但體用二字又分為兩層論法,茲分述於下。

第一層 本末體用之說

自己練習者為(健)體,行之於敵為用。說到這裡,就涉及到體、用與拳之練法和打法四者不分的問題。因在練本體時就要涉及到顧法與打法,要想取勝於彼,必先健其體,在練功時不出一切偏差。要有明師指教,在練法中要通醫理合道義,練法中又分為初練,長練和久練。

初練時,意念要注意到形體姿勢正確與否(只因練武術練的是經脈之氣,經脈之氣要以形體來引動),由初練者至長練者就是把正確身形固定下來。在這段時間內,自己練習時眼神不可散亂,或視一遠點,或看自己之手,神氣要定住,內外要合一,不可移動。這就給大腦神經開始灌入了打法的印象。

由初練、長練身形正確固定之後,就轉入久練階段。意念也就要隨之轉變,應注意到以打法為中心的習練。開始利用拳經所云“眼前無人似有人”的意念練法,要幻想著敵我二人彼來我往相攻守,彷彿敵人在面前相較勝負的情景。這就又給大腦皮層慢慢滲透至腦神經接到彼方的刺激,自動就有本能性的反應得以鍛鍊。所以,在套路熟悉以後,練習時眼神就水能散亂,或視一遠點,或看己手,要將神氣定住,周身要活動,不可拘束,達到內外合一。(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但到長練時,就要將身縮住(縮住丹田、即抱也),內外開合。雖往回縮,外形之式還要舒展,順中有逆,逆中有順。是故形意拳之道,內中之神氣要中正相交,外形之形式要和順不悖。總之,身形動作要按合道之竅而內外合一(即形神合一),定而不可移動。

第二層 體用之說

敵我相較體為本。敵我二人相較勝負之時,首先要顧住本體自身不受彼方之傷害,為“保其本”。既保其體,所以說“本者體也”。體者不受彼之傷害才有其末。末者,是對彼所用之招術。如若本體為彼所傷,末則自然消失,也就無用的必要。因此,“本末體用”四字可使“體用”二字代稱即可。

內家拳最主要的體用不分之說,是指出某一拳全是顧打相兼。所以說體用莫分。拳經雲:“起為躦,落為翻,起躦不見躦,落翻不見翻。”又云:“起落躦翻一瞬間。起也打,落也打,起落如同水浪翻,躦翻顧打俱周全。”又云:“起為躦,落為翻,不躦不翻寸為先;伸為打,縮為顧,出入連環敵難顧。”拳經又云:“起無形,落無蹤,起意好似卷地風。”再雲:“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等等,這類術語多矣。

練內勁精品好文推薦:內家拳術本末體用與練法打法,滿滿的乾貨

以上所述,說明了形意拳之顧打全在陰陽變化同時協調,內外如一,團結如球,一枝動百枝搖,全身之整勁由丹田而發。所以說“形意拳之體用是不分”,體用是同時兼而行之的。體用莫分的練法配合在一起,這在練體時,身形固定之後,練套路時,把前面所寫的起、落、躦、翻、顧、打,還有利用陰陽、動靜、虛實、剛柔、閃展、伸縮、曲直、縱橫、往來、變化無窮之意念,全配合協調,加於所練習的五形、十二形及各種趟路的招術之中同時練習。

以上兩種本末體用之說,形意拳師在給學生教拳練習的過程中,全要把這些通醫合道之拳理按部就班的講說明白,使學者法清理明,大腦中有了對技擊初步體用二字的印象。也就是認識了顧與打的路徑,使學者就在練習中慢慢滲透於大腦中樞神經之中。那時如接到彼方的刺激,自然就有本能性的反應加以鍛鍊。這種教學方法就比從前保守式的教法(等練好拳後再教顧打之法)比較容易進步到實戰。(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前輩打法譜訣關於形意拳術的打法(即體用之用),筆者採選了幾位師祖的留著,也有代代相傳的口授秘訣,現公諸於各位武術愛好者。

劉師祖奇蘭公對打法曰:“形意拳用之於彼,或看彼之兩眼,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之兩足。不要站定成式,不可專用成法,或掌或拳,望著就使。起落進退變化無窮,是用智取勝於敵。若用成法,即使勝人,也是一時之僥倖耳。所以曉者,須固住自己神氣,不使散亂,才能制勝於人。”

拳經雲:“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固靈根而動心者,敵將也。敵將之用者,起如鋼銼,落如鉤竿;起如伏龍登天,落似霹雷擊地。起無形,落無蹤,起意好似卷地風。束身而起,長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膽心如風響,起落似箭躦。遇敵取勝,四梢要齊,是內外誠實如一也。進步不勝,心有膽寒之意也。此是固靈根而動心者,敵將所用之法也。”

“道藝之用者,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忽然有敵來擊,心中並非有意打他,隨彼意而應之。拳經雲:‘靜為本體,動為作用’。此是養靈根而靜心者所用之法。”

恩師張長髮按師祖奇蘭公之子文華師爺密本之傳,曰:“如遇高手,在彼我二人未曾交手之前,言談話語之中,要察其言,觀其神。在彼我交手往來兩手初期又有四種勁,即,剛者有明剛、暗剛,柔者有明柔、暗柔也。”

我對四勁之體會

明剛者,不與人交手,周身動作神氣皆露於外,若是相交,彼一用力抓住我手,如同鋼鉤一般,氣力似透於骨,自覺身體如同被人捆住一般,此是明剛中之內勁也。暗剛者,與人交手,動作如平常,起落進退之動作,亦極其和順,兩手相欺,覺彼之手指軟如棉,用意一抓,神氣不只透一骨髓,而且牽連心中,如同觸電一般。此是暗剛中之內勁也。明柔者,視此人形勢或動作毫無氣力,若是知者視之,雖身體柔軟無有力氣,然而在動作時身輕如羽,內外合一;神氣圍身,並無一毫散亂之處。與彼交手時,抓之似有,再用手打或撞而又似無,此人又毫不用意於己,此是明柔中之內勁也。暗柔者,視之神意威嚴如同泰山,若與人交手,兩手相擊如同轉動之鋼珠,手到此人之身似硬,一用力打擊,則彼身又極靈活,手如同鰾膠相似,胳膊如同鋼絲一般,能將人粘住或纏住,自己覺得諸方法不能得手,此人又無格外用力,總是一氣流行。此是暗柔中之內勁也。

此是我與人道藝相交之經驗。以後學者如遇這四種勁勢之人,量自己道理深淺,神氣厚薄而相較量。若是自己不能被彼之神氣欺住,可與彼相較。若是見面先被彼之神氣鎖住,自己先懼一頭,就不可與彼較量。若是有求道之心,只可以虛心而恭敬之,以求其道也。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能如此待人,可無敵於天下也。無敵天下並非能勝人,乃為英雄也。(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虛實巧拙者,是彼此兩人,一見面數言,就要交手,察彼之身形高矮,動作靈活與否,又看彼之神氣厚薄,一動一靜,言談之中是內家,還是外家,不可驟然取勝於人。先用虛手以試探之,等彼之動作或虛或實、或巧或拙,一露形跡,勝敗則可知也。若高於己,只可待機而動,乘其不備而攻之,擊其不意而取之,或以智勝於彼,則不能直打硬上而攻也。若不如己亦不可自驕。兵法雲:“驕敵必敗”。要用“捉貓如捉虎”之態度,才能勝於敵也。

宋師祖世榮公曾雲:“形意拳術有道藝武藝之分,有三體式單重雙重之別。練武藝者重心在兩腿之間,則為之雙重,其堅如鐵石,站如泰山,與人相較,不怕拳打足踢。”經雲:“足打七分手打三,五營四梢要合全,氣連心意隨時用,硬打硬進無遮攔。”此謂之敵將之武藝也。若練到至善處,亦可無敵於天下。

李師爺存義先生雲:“靜為本體,動為作用,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是化勁練神還虛之用也。明暗勁之體用,是將周身四肢鬆開,神氣縮回,而沉于丹田,內外合成一氣,再將兩目視定彼之兩目或四肢,自己不動而為體也。若是發動,剛柔、曲直、縱橫、圈研、虛實之勁,起落、進退、閃展、伸縮變化之法,此皆為用也。此是與人相較。按練時而應之為用也,虛實變化不能常用,因彼之所發形勢而生之也。

師爺周明泰留著雲:“形意拳術對彼之用,外形不可有散亂之勢,內中不可有驕懼之心。就是遇武術至淺之人,或遇不識武術之人,內中不可存驕傲之心,也不可以一手法必勝他人。自己兩手或虛或實要靈活,不可拘力。兩足進退要便利,不可停滯,或一二手或三五手不拘,將伊之真情引出,再因時而退之,可以能勝他人也。倘若遇武術高超之人,知其功夫深矣,亦見其身體動作形神相合,己心中讚美他之功夫,亦不可生恐懼之心,務要將神氣貫注,兩目視定他之兩眼這順逆,再視他之兩手兩足,或虛實或進退。相較之時,彼進我退,彼退我進,彼剛我柔,彼短我長,彼長我短。亦得量彼之真假虛實而之。不可拘定成法,而必勝於他也。如此用法,雖然不能勝於彼,亦不能一交手即敗於彼也。故練拳之道不可自歲其能,無敵於天下,亦不可有恐懼之心,不敢與人相交也。所以務要知己知彼,知己不知彼不能勝人,知彼而不知己亦不能勝人。故能知己知彼,可以能勝人,亦能成為大英雄之名也。”

練內勁精品好文推薦:內家拳術本末體用與練法打法,滿滿的乾貨

師祖郭公雲琛拳經所談化勁的練法與打法言道:

道本自然一氣遊,空空靜靜最難求。

得來萬法皆無用,身形應當似水流。

從前面之談來看,是以眾位師姐祖對打法之留著為主,有的為明暗化勁相互相連打法之論述,有的將明暗兩勁打法寫於一起,把化勁分開另寫。筆者本文開卷之談,是在練習中內含幻想之打法。

打法三種

在練體時,師祖郭公雲琛曰:“練體分三層道理,三步功夫,三種練法。”此論甚為合理。筆者以此聯想,在對彼之打法方面,亦可作三種來講。

第一種打法(即用),要按照前面諸位師祖留著之言,詳細研考理解清楚。在對待彼方時,能夠想到諸位老前輩說的,並能作到的真理明言,來指導自己的行動,要做到心裡明白。如二人見面之後,在言語中就要先做到審查彼方是練內家的還是練外家的。如我與彼方抱拳較技開始用於彼方時,先要看其兩眼,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之兩足,不要站定成式。這就是要用形意拳與八卦掌相合之盤根術,使身形左閃右轉前後進退,抱丹田定神氣,以神形合一,你進我退,你短我長等等方法。行動之間看彼之神與身形步法,動作巧拙,剛柔虛實變化如何。這些是為了知彼知己,這第一關。看清彼方,自己心中不可有驕懼之心,可攻可守,心中以道理而定。

如攻,不要有用手一定勝於彼方的思想。如遇彼方有變化,自己還可繼續而變之。但還要記準兵法雲“兵不厭詐”。要以智而勝彼,指左打右,指上打下,乘其不備而攻之,擊其不意而取之。如得機而發手時,必要用拳經上所云“寧在一思盡,莫在一思存。寧在一氣先,莫在一氣後”。在這時發動猛攻,一要毒,二要狠,三要穩,四要準,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總之,在利用緊急發動之勢,對彼方連發三至五手,被彼全部化轉而神穩,自己應當退轉回身。此時應明白古人云:“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當退則退,以詐法長身而退(退時必須長身,起用踐步才能退出燃眉之險地。或以敗中取勝之手法取勝於彼),束身而落(將身形束住,也就是用踩、撲、裹、束、決之。束字,束而為一也。身形一束丹田即抱也)。同時迴轉身形,落地抱丹,面向彼方,以避彼方追擊之患。伺隙再進也。此乃明暗勁之用法,也就是“敵將動心者”之用法也。

第二種用法即化勁之道藝。除要詳細深研苦練,功到自悟而明其理,還必需師兄弟或其他拳友在一起真打實戰。這樣練打齊攻,功才可成也。總之,把藝業練至一有彼方之刺激,自身就有本能之反應而對敵。也就是練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之境界。

第三種打法為久練時防之打法。亦可說成九練十防之打法。分述於下:

1、久練時防,即是由初練、長練之後,繼續如常來鍛鍊,甚至有志習練於一生。此為久練。時防,簡明來說就是時時刻刻要有病患與敵我之防,為防而久練。

2、九練十防之打法,此又分兩種。一種是師祖郭雲琛講“三回九轉之練法”,另一種變九數之練法,是三回九轉是一勢。指明是要多練,由練明勁而轉入暗勁,由暗勁之畢方能進入到化勁。總結三種練法才能稱為三回九轉是一勢。由此觀之,這一定是練的功夫年久月長。可是以九字為多數之練,但下面還有個十字的十防。由此之見,防字之重要比練字還要重矣!也就是防住病患,才有健康之體,藝業加健康之體才能防住敵之擊打,才有對敵用法,因此才有九練十防之說。我們久練還是為了防患未然,總之還是要以防為主。也就是說防護住本體,才有用字一說。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練內勁精品好文推薦:內家拳術本末體用與練法打法,滿滿的乾貨

練內勁精品好文推薦:內家拳術本末體用與練法打法,滿滿的乾貨

練內勁精品好文推薦:內家拳術本末體用與練法打法,滿滿的乾貨

練內勁精品好文推薦:內家拳術本末體用與練法打法,滿滿的乾貨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