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古區居民點讚:出門即賞景推窗即見綠

红古区居民点赞:出门即赏景推窗即见绿

時下秋高氣爽

走在紅古海石灣的大街上

一幅青草碧樹滿畫屏

曲徑幽廊探深綠的美景

不禁讓人心曠神怡

红古区居民点赞:出门即赏景推窗即见绿

有滋有味的市民生活

“這兩年來變化太大了!馬路寬了,高樓多了,環境越來越美了,我們這些老年人也心情越來越舒暢、越活越年輕啦!”退休幹部李大爺一邊整理著二胡和曲譜,一邊高興地跟記者說。李大爺在海石灣生活了幾十年,見證了紅古從貧困落後的偏遠小鎮一步步煥發青春活力,成為蘭西經濟帶上的璀璨明珠。

紅古區是蘭州市的遠郊區,是亞洲第一龍——馬門溪龍化石出土的地方,也是齊家文化、馬家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近年來,全區上下認真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戰略思想,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的理念,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增綠量、建精品、強管理、創特色”,大力實施園林綠化、生態修復、市容市貌、市政建設各項城市環境提升工程,城市面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宜居指數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成效明顯。

精建:讓城市生態宜居

紅古區緊扣“美麗紅古”“生態紅古”建設總要求,緊緊圍繞“創建園林城市”高起點編制規劃,依託特色小遊園綠化、廣場公園改造提升、窯街沉陷區治理、生態村鎮建設等綠化項目建設,逐步形成以廣場、公園為核心軸,輻射窯街、川區兩側的綠化景觀帶,居住環境得到徹底改觀。

“海石灣城區以城市主幹道路網為骨架,實施中和路、大通路等11條道路的改造提升和綠化景觀提質工程,‘一路一品位,一路一模式’建成綠化長廊。我們積極加大公共綠地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單位(小區)園林綠地進行改造提升,同時積極推廣建築物屋頂、陽臺、牆面、坡面等立體綠化,擴展城市綠化總量,城市主次幹道、支路街道綠化普及率達94.4%,道路綠化面積達4.92公頃,人均道路面積14平方米,全區園林式居住小區已有22家,花園式單位1家,綠化先進單位(含花園式單位)9家,完成立體綠化面積8000平方米,開展坡面綠化9400平方米。”紅古區園林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截至目前,紅古全區已建成綠地總面積414.49公頃,綠化覆蓋面積478.16公頃,綠地率達到31.9%,綠化覆蓋率達到36.8%,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1.3平方米。建成海石灣公園、海石廣場、窯街沉陷區小遊園等綠地公園和廣場17個,大大提高了紅古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

與此同時,紅古區還積極加大生產綠地建設。鼓勵和引導發展苗圃,發展壯大苗木基地,擴大城市苗木供給。注重加強園林綠化植物引種、馴化育種、定植,培育和生產適應本地區自然條件的品種,逐步提升本地區苗木產業知名度。建成華威、綠蕊等苗木基地10個,苗木品種達50多個,城市各項綠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給率達70%,規格、品種、質量均符合綠化工程需要。

細管:讓生活和諧有序

近年來,紅古區著力打造現代衛星城區和特色精品小城鎮,在狠抓各項建設的同時,緊緊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務這個重點,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紅古區緊密結合城市管理工作實際,不斷提升精細化水平,通過開展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補充管理短板,加大執法力度,綜合各方力量,嚴格按照“淨、明、齊、治、美、和”6字目標要求,建立健全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監督有力、科學規範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有序推進城市管理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

“淨”:城區環境清潔衛生。紅古城區環衛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完好率達到95%以上;主次幹道、公共場所保潔及時、到位,清掃率達到100%;城區出入口、背街小巷無衛生死角,生活垃圾清運率達到100%。轄區“二次揚塵”整治效果明顯,運輸車輛無遺撒、城區落實灑水抑塵,空氣質量明顯提高。

“明”:城區市容整齊規範。戶外廣告、臨街櫥窗、牌匾、門頭廣告設置管理規範、整齊統一、美觀大方;無亂貼亂畫、亂髮亂派、亂搭亂建和店外經營等現象,店鋪做到明亮可見。轄區所有建築工地全部落實圍擋作業、環境整潔、文明施工的要求。

“齊”:城區店鋪規範有序。主次幹道、重點街巷和步行街等嚴格落實座店經營,各類店鋪不得擅自張貼櫥窗廣告,門外不得隨意堆放掃把、簸箕、拖把等雜物;主幹道無佔道經營行為,次幹道應季果蔬等臨時攤點按要求規範擺放,其餘臨時攤點一律入市經營。

“治”:城區違建監管治理。違法建設是城市管理的頑疾,對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等違法建設易發多發地區,始終保持高壓監管態勢,實行“5+2”、“白+黑”巡查監管模式,確保違法建設“零增量”,同時,做好對存量違法建設的逐步消化拆除工作。

“美”:城區面貌優美舒適。穩步推進城區街巷改造提升工作,對城區主幹道和小街巷、步行街、廣場等地進行特色鮮明、風格協調的改造提升,逐步建成生態效果和景觀效果並重的城市,凸顯管理規範、有序的大市容環境。

“和”:城市管理以和為本。城市管理工作是服務與執法的綜合體,更是矛盾體,通過執法與教育引導相結合,實現由管制型執法向服務型執法轉變,實行“首違免罰制”,做到懲教結合、以教為主,杜絕以罰代管、只罰不管現象。同時,大力宣傳城市管理工作,不斷提升市民環境衛生意識和文明素質。

如今的紅古,市民出門即賞景,推窗即見綠,生活悠樂美,幸福長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