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照:典雅新穎 美意延綿

吳秀之 魯立

建盞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建盞的文化底蘊是一種精神的修養,它既有造型藝術、自然妙化,又蘊含著藝術家的思想品德,理想追求。建盞之美,既是盞之美,又是藝之美。建盞藝術家林子照的作品就具有以下幾個審美特徵。


林子照:典雅新穎 美意延綿


林子照:典雅新穎 美意延綿


一是器形美。從林子照的作品來看,他善於運用簡潔的線條來勾勒其整個外部輪廓,線條曲直變化,剛柔並濟,直使得器形挺拔,曲可讓器形豐滿,曲和直和諧的共處在同一整體之中,使其作品形體端莊優美,高雅怡人。藝術創作必須跟隨時代步伐,林子照一邊繼承傳統,一邊刻苦創新,努力打造自己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品牌。為符合人們審美,製作中,他把盞重心向上移動,寬大的口沿,小小的圈足,讓人看起來高聳挺拔、亭亭玉立,具有強烈的個人藝術風格和時代審美特色。


林子照:典雅新穎 美意延綿


林子照:典雅新穎 美意延綿


二是釉色美。 建盞釉色有不同的欣賞標準。如兔毫、鷓鴣斑、油滴等,林子照以油滴盞為主,其斑紋大小不一,且清晰可見,盞內外斑點分佈均勻,並有金屬感、立體感、鏡面效果等。建窯黑釉瓷的奇妙之處在於,其它瓷器的紋樣花式雖然也呈現精彩之態,但都是由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而來。而建盞雖然也需借巧匠的巧技,但它的花紋,皆由陶製過程中,天然形成。黑釉在爐火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幻化出“可遇不可求”的花紋,呈現出變化萬千、絢麗多彩之態勢,找不出重複品,才令建盞成為黑釉瓷中的翹楚,也令建窯擁有陶瓷史上不可磨滅的傑出成就。所以說建盞雖為人工燒製,可是卻看天意。同一種釉、同樣的胎土、同一座窯口燒製出的建盞卻千差萬別,形成了意想不到的各類變化。


林子照:典雅新穎 美意延綿


三是實用美。蔡襄在《茶錄》中贊到“其胚微厚,熁之久熱難冷”。建盞含鐵量較高且胎骨堅硬,俗稱“鐵胎”。建盞的釉選取建窯當地的礦料,加上草木灰調配而成。釉裡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鈣、氧化鐵等礦物質,在高溫1300度的溫度和窯內氣氛下,窯變而成,礦物晶體析出而呈現出瑰麗的花紋。俗話說: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出什麼樣的花紋不確定性較大,很難控制。所以,茶水注入建盞後,在光線的折射下,建盞的斑紋和茶水交相輝映,煥發出各種神奇的顏色。建盞的高含鐵量能起到活水軟水的功效,在使用過程中能不斷的釋放二價鐵離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 離子,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從而增加血紅蛋白的載體及紅細胞的功能執行。可預防貧血、高血壓,能調節人體中樞神經,達到舒緩的作用。並且對平衡內分泌系統也有功效,可將細菌吸附,並將細菌賴以生存的酶活性抑制的逆轉和氧達到殺菌的效果。


林子照:典雅新穎 美意延綿


林子照:典雅新穎 美意延綿


四是意境美。古人曰“感物而動,情即生焉。”唐代詩人白居易也說:“感人心者,莫先於情。”所以說,藝術既是表現人們的情感,也表現人們的思想,但是並非抽象地表現,而是用生動的形象來表現。賞林子照的建盞,總讓人感受到一種詩畫一味,盞藝一體的妙趣,讓人在盞趣連意中感受到詩意猶存,情隨茶湧中感受到心潮澎湃。因為他的作品,不但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在技法上也與眾不同,盞的點、線、面和諧有致,舒展流暢,呈現出較強的立體感,溫和感。既典雅,又新穎;既莊重,又清秀,讓人遐想連連,意趣綿綿。

一件成功的藝術品,必須情理交融,通情達理。這也正如詩人郭小川所說的:“詩是表現感情的,當然也要表現思想,但感情可以說是思想的翅膀,沒有感情,儘管有思想,也不是詩。”所以,沒有感情作為翅膀,美好的崇高的思想便飛不進欣賞者的心靈深處。不僅僅是詩,是畫,是書,建盞藝術也是這樣。一盞在手,滿心感想,體悟生活,發現美麗,生活四處皆風景,人間何處不美麗?林子照把生活之美映在了盞上;把情感留在了盞上,把願望體現在盞上,這種美的昇華,通過水、土、火、人的情感融為一體,觸動人的心靈,從而產生一種歡暢,一種愉悅,一種回望,一種理想,這,就是林子照建盞的最高境界和他藝術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