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的華麗蛻變!

贫困村的华丽蜕变!

引言:

改革開放40年來,蒲河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 誰能想到,這個風景秀美的村莊,曾經是西峰區的重點貧困村,村民們長期被吃水難、行路難、用電難、上學難等問題困擾。

“40年前,村裡不通柏油路,地裡種的瓜菜賣不上價錢。我們住的是山上舊窯洞,不通電,不通水,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到幾里路外的河溝裡挑水,遇到雨雪天氣,就出不了門,日子難得很。現在好了,住上了磚瓦房,柏油路通到家門口,家家喝上了自來水,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村裡65歲的老人張元郎連連感嘆生活的變化。

“這一切變化主要源於扶貧政策的實施。”蒲河村黨支部書記王銀虎說,2015年,全區吹響了精準脫貧“衝鋒號”後,蒲河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動員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招引外資開發旅遊產業,讓昔日的窮鄉僻壤逐漸蛻變成風景秀麗、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

鄉村鋪開幸福畫卷

近日,記者來到蒲河村蒲河組的居民點時,村民趙秀芳正陪孫子玩耍,在她的身後,是一座有著6間磚瓦房的新院落。談起生活的變化,趙秀芳滿臉的笑容:“過去住了幾十年爛窯洞,窯頂上經常掉土渣,晚上睡覺都不安穩。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這裡環境好,交通便利,出門辦事、看病、孩子上學都很方便。”

基礎設施不完善、村民生活條件差,是蒲河村曾經存在的村情。只有打通基礎設施滯後的瓶頸,村民才能實現致富。隨著這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實施,蒲河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王銀虎自豪地說:“水、電、路都暢通了,新村部也建成投用,日間照料中心、標準村衛生室、農家書屋、文化廣場一應俱全,蒲河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贫困村的华丽蜕变!

甜瓜產業鼓起農民錢袋子

走進蒲河村貟河、光榮、南莊等村組,一座座白色的大棚在陽光下銀光閃閃,大棚裡,嫩綠的辣椒、甜瓜等果蔬秧苗長勢喜人。蒲河村群眾一直有種植瓜菜的傳統,但由於村民思想觀念落後,缺乏資金、技術,以種植露天瓜菜為主,效益低下。 為了提高村民的種植技能,蒲河村還邀請農業專家舉辦農業種植、產業開發等方面培訓班,向群眾發放各類科技書籍。

鄉村旅遊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這段時間,每天一大早,顯勝鄉蒲河村的毛金牌就來到月亮灣香草園平整土地,栽種花卉。

毛金牌曾是蒲河村的貧困戶,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月亮灣香草園項目落戶蒲河村後,他將家裡的10多畝土地流轉給園區,每畝可收益460元,毛金牌和妻子都在園區上班,去年收入了七萬元,比以前翻了好幾倍,一家人順利摘掉了窮帽子。

在蒲河村,還有30多戶貧困村民像毛金牌一樣,將土地入股香草園,吃上了“旅遊飯”。近年來,蒲河村抓住建設美麗鄉村的契機,圍繞“西遊”產業佈局,深度挖掘旅遊資源潛力,發展鄉村旅遊業,相繼建成同心橋、蒲河瀑布、百年柿子園等景點。同時,招引陝西德慶豐實業公司,流轉土地,栽種薰衣草、月季、玫瑰等香料作物,建設觀光小火車、休閒小木屋、景觀雕塑等設施,打造集觀光旅遊、花卉觀賞、休閒體驗和香料種植加工為一體的月亮灣香草園,讓遊客體驗不一樣的田園風光。

王銀虎介紹,目前香草園共流轉土地560多畝,每年有65人長期在園區務工,全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7000多元。“今年,我們將藉助農村‘三變’改革,探索‘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鼓勵農民以資金入股香草園,讓更多村民依靠香草園脫貧致富。”

贫困村的华丽蜕变!贫困村的华丽蜕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