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多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丨改革縱橫

推动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丨改革纵横

推动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丨改革纵横

鄉村振興需要農村多元力量共同參與,同築鄉村善治和鄉村復興的堅實根基。但從當前我國農村多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的現狀來看,與鄉村振興的迫切需求還有較大差距,需要採取切實措施,加強鄉村振興多元力量建設,為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提供堅強的人力保證。

一、鄉村振興需要多元力量共同參與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首要主體是新時代新型農民,關鍵是各類人才,而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是其根本保證。

(一)農民是首要。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億萬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讓廣大農民親手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願,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在鄉村振興偉大實踐中,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僅要充分發揮當地村民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特別是在土地流轉、現代農業項目開展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要廣泛聽取村民的意見,而且在鄉村治理和鄉村文化建設方面也要充分尊重農民的自主選擇地位,讓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擁護者、實踐者和受益者,這樣鄉村振興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人才是關鍵。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前提和重要支撐,是驅動鄉村發展的最重要的內生動力。鄉村振興既離不開土生土長的鄉土人才,也離不開四面八方的返鄉人才;既要抓好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振興,也要注重能工巧匠、鄉土文人的挖掘。近年來,為了振興鄉村,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厚的政策措施,吸引了一大批有志於紮根鄉村發展的人才投身其中。把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從思想上予以重視,政策上給予傾斜,組織上給予保障,資金上予以支持,為農村人才建設營造了較好的成長環境。

(三)隊伍是保障。培養和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的具體部署,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要求農業農村幹部既對農業、農村、農民有深厚感情,又要具備過硬的“三農”工作本領。這要求我們廣大農業農村幹部要深入農村農業一線,到農民家裡去探實情、解民困、辦實事,全面客觀瞭解“三農”工作實際情況,深入研究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政策建議,拿出務實管用的措施辦法。

二、鄉村振興多元力量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需要全社會各層次人才的廣泛參與。他們的素質高低、能力強弱、態度積極與否直接關係鄉村振興戰略的效果。目前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重道遠。農民是農村建設的真正實踐者和受益者,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並最終決定鄉村振興的成敗,因此必須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但目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堪憂,一是青壯年農民流失嚴重。鄉村人才流失不僅包含讀書人,還包含青壯年勞動者,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進入第二、第三產業和城鎮經商或務工,農村出現務農勞動力銳減現象,致使“農村空心化、務農老齡化、要素非農化、農民兼業化、農業副業化”等趨勢加劇,留守農村務農的農民素質整體偏低、年齡偏高,今後農村“土地誰來種”“畜禽怎麼養”“鄉村靠誰興”已成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社會問題。二是職業農民培訓效率低,政出多門。農業、教育、人社、財政、科技等部門都承擔了相應的培訓任務,但沒有形成政策合力;同時培訓內容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需求銜接不夠,精準培訓少,“大水漫灌”式培訓多;培訓方式方法簡單統一,結合農民農村實際不夠。三是職業農民觀念還沒有形成,社會上還沒有把農民當作一種真正的職業,農民職業認同感低。

(二)鄉村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具有鄉村歸宿感的人才匱乏是鄉村振興的瓶頸。目前農村主要是專業技術人才稀缺。一是鄉村教師、醫生等專業技術人才不能滿足農村對教育衛生服務的需求。雖然這些年通過實施“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計劃等項目,為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撒下了人才的種子,但仍是杯水車薪。二是種植業、園林業、養殖業和農村機電等實用技術人員缺失嚴重,一方面人才總量不多;另一方面現有人才流失嚴重。雖然近幾年推行的全國傑出農村實用人才計劃項目雖然很好,但是數量少、層次高,示範效應不明顯。三是農村經營、鄉村旅遊、電商服務、合作社組織等管理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鄉村振興的需要。

(三)鄉村振興幹部隊伍建設相對滯後。農村幹部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者和組織者,但從總體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幹部隊伍建設不能完全滿足鄉村振興的要求。一是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渙散,黨組織負責人責任心不強。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的組織建設成為鄉村治理的重點任務,比如選派第一書記到落後鄉村任職,並取得了較大成績;但一些地方基層黨組織還存在組織渙散、領導能力薄弱等情況。二是一些地方村民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作用發揮不夠,個別地方還存在賄選,甚至被鄉村惡勢力控制等情況。三是一些地方大學生村官以及各類駐村幹部等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作用發揮不明顯。此外,農村後備幹部培養滯後。隨著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大量農村青年外出務工,特別是一批文化水平較高和經濟頭腦較強的青壯勞動力進城,使有限的村幹部後備幹部資源更加稀少。

(四)農村社會鄉賢、精英能人作用發揮不夠。農村中有聲望、有能力的長者、賢人、能人在處理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發展農村經濟、推動農村社會文化建設和促進美麗鄉村和諧發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他們的作用發揮還不夠:一是協調溝通社會與政府、參與鄉村社會治理的作用需要再加強;二是服務鄉里、道德示範等方面的作用還發揮不夠,個別農村能人甚至勾結或淪為地方黑惡勢力;三是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發展農村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力不夠,個別人甚至欺行霸市,擾亂農村市場秩序。

三、加強鄉村振興多元力量建設的建議

鄉村振興,人人有責。要採取各種措施,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

(一)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力度。新型職業農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勞動者,而是有理念、有抱負、懂農業、愛農村的職業化農民,他們是加快農業農村發展,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問題的有生力量。一是要立足本村居民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採取切實措施留住愛農村、懂農業的青壯年農民紮根農村,建設家鄉;同時要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利用他們有資金、懂管理、有資源等優勢帶領村民致富。二是要規範新型農民職業培訓。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的投資力度,建立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專項資金,並由專門部門組織實施,同時廣泛發動社會力量,採取政府、用人單位、農民和社會共同承擔培訓經費的投入機制,並採用“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型職業農民”等培養模式創新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的方式方法,以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多樣化的培訓需求。如,江蘇揚州市最近幾年採用定向培養基層農業農村人才的創新舉措,較好解決了當地農村“誰來種田”“誰來服務”等問題。三是要為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一方面,要在全社會營造職業農民光榮的氛圍;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的相關法規,規範和發展農民職業教育培訓事業。

(二)多渠道培養和引進鄉村專業技術人才。沒有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成為空談。一是要挖掘培養農村本土人才。建議將農村高中(含中職)學歷以上人員進行摸底,只要願意在農村進行生產生活的都可以進行培養,可通過短期培訓、中長期進修等方式,把他們培養成鄉村需要的實用性人才,以滿足農技農機、鄉村旅遊管理、農村合作社經營等需要。二是採取一定的措施有序安排市縣兩級教師、醫生、農機農技、水利環保等專業技術人員到所屬轄區鄉村掛職或幫助工作,並原則上將有兩年以上鄉村工作經歷作為其晉級晉職的必要條件。此外,還要加大對現有農村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使用和工資待遇力度。一方面,要通過培訓讓他們提高專業技能;另一方面要通過提高薪酬待遇讓他們安心紮根農村工作。

(三)加強鄉村幹部隊伍建設。一是加強農村“兩委”班子尤其是黨組織負責人的培養和使用。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支書。注重從致富能人、農村合作社負責人、優秀退伍軍人等群體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可推動村黨組織書記通過選舉擔任村委會主任,同時,為便於加強農村黨的領導,鼓勵一些農村地區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二是加強對駐村幹部、大學生村官等人員的培養和管理,採取切實政策措施鼓勵他們在廣闊農村實現人生價值。三是加強農村後備幹部培養。鄉村振興是一個較長時期的歷史過程,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持續努力,要發展農村大學生、新型職業農民、退伍軍人等加入黨組織,培養農村後備幹部。同時,要建立鄉鎮與村幹部“雙向流通互動”工作機制。一方面,採取相關措施選派鄉鎮幹部尤其是年輕幹部兼任貧困村、後進村的第一書記或者到村裡掛職和實踐鍛鍊,沒有相關工作經歷的不得提拔使用或調任上級機關,真正建立一支愛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幹部隊伍;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從優秀村幹部中選拔鄉鎮幹部、考錄縣鄉機關公務員、招聘縣鄉事業編制人員制度,完善村幹部隊伍向上流動機制,便於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施展才華。

(四)充分發揮農村鄉賢和鄉村精英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農村鄉賢和鄉村精英身上具有一般農民所不具有的品質和能力,要充分發揮他們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作用。一是弘揚鄉賢文化,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振興中的示範作用。一方面,要立足本地鄉賢人熟、地熟、事熟、村情熟等優勢,發揮他們在化解農村糾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關愛青少年成長和留守兒童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通過發展農村鄉賢組織,吸引流向城市的本村賢人能人反哺家鄉、造福桑梓。如,廣東省雲安縣通過發展“鎮、村、組”三級鄉賢理事會,變村閒為鄉賢,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二是發揮鄉村教師、醫生、退伍軍人以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等農村精英在鄉村振興中的帶頭作用。三是引導農村致富能手、種糧大戶、合作社等農村組織牽頭人積極參與鄉村振興。例如,四川內江市通過“農村家庭能人”培養計劃,探索農村人才供給側改革,以適應當前農村發展需要。

(五)動員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不僅是農村農民的事情,還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一是鼓勵城市退休知識分子發揮餘熱。針對有些農村缺少教育、衛生等人才的現狀,可以通過制度化措施,鼓勵城市退休教師、醫生等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村定居並從事相關專業技術工作。二是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幹部、規劃師、建築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願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三是支持地方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綜合利用教育培訓資源,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鄉村振興培養專業化人才,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專門人才。此外,還要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群團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優勢和力量,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參與鄉村振興。

本文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推动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丨改革纵横

歡迎訂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學術期刊認定A類

解疑釋惑·切磋交流·探索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