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亞美尼亞到大汗上都沿途各地的見聞錄《馬可·波羅遊記一》

馬可·波羅遊記 第一卷 從小亞美尼亞到大汗上都沿途各地的見聞錄

小亞美尼亞 萊亞蘇斯港 王國的邊界我們在瞭解馬可·波羅在亞洲所到的各國和他所觀察到的奇風異俗前,首先應該明白小亞美尼亞和大亞美尼亞的區別。小亞美尼亞王居住在塞巴斯拖茨城,統治區域以嚴守法律著稱。境內市鎮、要塞和城堡不計其數。一切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都很豐富。飛禽走獸應有盡有。但是,這個國家的習俗卻很不利於居民的健康。以前小亞美尼亞的縉紳們都是些英勇善戰令人敬佩的勇士,但現在這些人都已變成了精神頹喪,一無是處的醉漢了。

萊亞蘇斯港

海濱有一座城市叫萊亞蘇斯,是一個商業貿易非常繁榮的港口,它是威尼斯、熱那亞和其它許多地方商人的雲集之地。他們在此地主要是進行各種香料、藥材、絲綢和其它珍貴商品的交易。那些希望遊歷地中海東部地區的旅行者,通常也先來到萊亞蘇斯港。小亞美尼亞的南部邊界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可稱得上是一塊福地,現在被薩拉森人所佔據;在它的北部是卡拉馬尼亞,居住著土庫曼族;東北部則是愷薩利亞、塞瓦斯塔和其它許多屬於韃靼人的城市;而西部則面臨大海,與克立斯田頓海岸隔海相望。

土庫曼省和它所屬的科格尼、愷薩利亞、塞瓦斯塔等城市和它們的商業

土庫曼省的居民可以分為三類。土庫曼族崇拜穆罕默德,遵守他的法律,是一個知識淺薄、野蠻的民族。他們住在山區和一些交通落後的地方,這主要是為了替牲畜找到一個水草豐富的牧場。土庫曼人完全以動物的肉類維持生活。這裡出產一種名馬叫突厥馬,同時此處還出產一種體態優美的騾子,售價很高。另外二類人是希臘族和亞美尼亞族,他們都居住在城市和要塞中,以商業和製造業為生。這裡還出產世界上最優質、最美麗的地毯以及紫紅綢緞和其它各種絲綢織品。省內有科格尼、愷薩利亞和塞瓦斯塔三座城市。聖徒布萊斯(saint blaise)就是在塞瓦斯塔這個城市中獲得殉道榮譽的。這些城市都受大汗——東方韃靼人的皇帝——所派的總管的統治。我們現在將進一步介紹大亞美尼亞王國。

大亞美尼亞王國和亞清岡、亞吉朗、達爾吉茲等城諾亞方舟山奇異的噴油井

大亞美尼亞是一個幅員遼闊的王國,人口處有一座城市叫亞清岡,以織造一種叫作邦巴清的精細棉布和其它各種奇異織物——如一一列舉,未免過於麻煩——著稱。境內遍佈溫泉,泉水自地下湧出,十分潔淨。居民絕大部分為土著的亞美尼亞人,受韃靼人的統治。王國境內有許多城市,尤以亞清岡為最大,而且此城還是大主教的居住之地。其次是亞吉朗和達爾吉茲兩城。大亞美尼亞地域廣大,一到夏季因為有豐美的草原可供畜牧,所以東方韃靼人的一部分軍隊就來此駐紮;但到了冬季,這些軍隊又急急離開,因為這裡冬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馬匹無法取得飼料,所以軍隊必須轉移到氣候溫暖,食物豐富的南方。如果從特勒比遵德到陶里斯[12],途中一定會看到帕珀思城堡,這裡有一座儲量豐富的銀礦。

大亞美尼亞的中部有一座險峻的大山。據說諾亞方舟就停泊在山上,因此稱為方舟山。這座山佔地極廣,山腳沒有兩天時間是走不完的。山頂積雪終年不化,並且每下一次雪,新雪又堆積在舊雪上,因此無人能登上山頂。但是靠近山腳的平原地區,由於山間雪水的融化,使得土壤十分肥沃,草類極其茂盛。即使鄰近各國的牲畜在夏季都聚集在這裡,也不必擔心飼料匱乏。

大亞美尼亞的西南邊界毗臨摩蘇爾、馬列丁兩區——這兩區以後將會介紹——和其它許多地方,因為數目太多,不能詳細敘述,北部則與格魯吉亞接壤。大亞美尼亞的邊境地區有一座噴油井,產量很高,噴出的油必須用許多駱駝才能裝載。這種油,不能充作食品,只能用來製造一種軟膏,醫治人畜的皮膚病和其它病痛。它還可以當作燃料,鄰近各國的燈火都燒這種油,所以居民長途跋涉到這裡來販運這種燃料。

方舟山,即亞拉拉特山。據傳,這座古老火山的冰雪外衣裡包裹著諾亞方舟

格魯吉亞王國和亞歷山大大帝所建的鐵門關 特夫利斯境內的奇蹟

格魯吉亞的君主稱為大衛梅利克(david melik),這在我們的語言裡是指大衛王。這個國家一部分領土隸屬於韃靼人,另一部分則因為堡壘堅固,仍掌握在土著王公手中。格魯吉亞於兩個大海之間,西部的海叫黑海,東方的海叫阿巴庫海(裡海)。阿巴庫海方圓二千八百英里,帶有一種湖的性質,不和其它海相通。海中有幾個島嶼,島上有美麗的市鎮和城堡。其中有些島嶼住著一些難民,他們都是在韃靼人侵略波斯王國或波斯境內各城市時,為了逃避戰火來到這些島上的。當時還有一些難民則躲入山區的村寨中以求生命財產安全。剩餘的那些島則未被開發出來。阿巴庫海水產豐富,特別是那些流入該海的河流入口處,盛產鱘魚、薩門魚和其它各種大魚。格魯吉亞王國境內最常見的樹是黃楊木。有人告訴我,這裡古代的國君生下來時,右肩上都有一塊鷹的標誌。該國的人民都是訓練有素的勇敢水手,老練的弓箭手和善戰的勇士。他們都是基督教徒,保持著希臘教會的儀式,儀態和西方教士一樣,頭上留著短髮。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曾企圖通過格魯吉亞向北擴張,但因為此地的某座關口地勢險要,難以通過而作罷。該關口全長四英里,一面瀕海,海浪滔天,另一面則是崇山峻嶺,林木茂盛,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亞歷山大大帝的這個企圖破滅後,就下令在這個地方築起了一道城牆,在城牆上還修建了武裝堡壘,藉此來抵禦外敵的入侵。由於這座關口易守難攻,堅固異常,於是得名鐵門關。據說,亞歷山大大帝曾經將韃靼人圍困在這裡。其實說他們是韃靼人,並不確切,他們根本不是韃靼人,而是一個雜居的民族叫庫馬尼族(即土庫曼族)。這個王國有許多市鎮和城堡,生活必需品十分豐富,盛產絲和一種絲與金線的交織物。這裡還發現了一種大兀鷹,叫亞維齊。人民以商業和手工業維持生計。國中多山,並且有許多狹小險峻的山路,人馬往來極為艱難,所以韃靼人不能完全征服他們。

據說,在這裡一座供奉著聖者琉那多(saint lunardo)的修道院中,發生過一件奇怪的事情。這個修道院位於一個鹹水湖邊,湖方圓約有三日的路程,湖中平時不見魚類的蹤跡,但一到四旬齋的第一天,魚群就蜂擁而來,數也數不清。等過了復活節,魚群又無影無蹤了。一年中的其餘時間也一如平常看不見魚的痕跡。這個鹹水湖叫格琉察拉特湖。赫狄爾、蓋和、庫爾、阿拉茲等大河以及其它河流都流入我們前面所提的四面環山的阿巴庫海。一些商人最近已經開始在阿巴庫海航行了,他們從那裡帶來一種絲織品,叫革裡。這個王國內還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叫特夫利斯城。該城近郊有許多武裝要塞環繞。城內的居民是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基督教教徒,也有一些回教徒和猶太人,不過後面兩種人為數不多。這裡有織綢業和其它各種商品製造業。居民臣屬於韃靼人的大汗。我們對於一個王國,一般只介紹少數的幾個主要城市,尚有許多城市因為沒有顯著的特點,也就不特別提及了,但如果有機會的話,以後仍會補敘一番。我們既然已經說完了亞美尼亞的北邊各鄰國,現在將介紹它的南方和東方的鄰國。

摩蘇爾王國和各族人民 庫爾德人 國內的商業

摩蘇爾是一個地域廣闊的王國,聚居著各種民族。有一種人崇拜穆罕默德,是阿拉伯人。其他的人都信奉基督教,但卻不遵守教會的教規,而且在許多方面甚至與之相反,他們就是聶斯脫利教派[13]、雅各教派和亞美尼亞人。這些人都有一個族長,叫雅各利特,所有大主教,主教和修道院長都由他任命,並送往印度、巴格達或契丹等地,正像羅馬教皇派遣人員到拉丁各國一樣。

所有金絲交織的布,我們稱為馬斯林的,都是摩蘇爾的製品。所有從這個王國出來的大商人都叫作摩蘇爾商人。他們將大批的香料和藥材從這裡運到其它各國。

在摩蘇爾的多山地帶居住著一群庫爾德人,他們中間有些是基督教徒。他們是一群極不講道德的人,以劫掠商旅為生。王國毗鄰的穆斯和馬利丁地區,盛產棉花,用這種棉花所織的布叫作博卡錫尼布。此外這裡還出產多種棉織物。居民都是手工藝者和商人,臣服於韃靼人的大汗。現在我們來介紹巴格達城。

巴格達 各種科學研究和它陷落的始末

巴格達(古稱巴比倫)是一座宏偉的大城,是所有薩拉森人的哈里發(穆罕默德的繼承人)——類似基督教的教皇——駐蹕之地。城中有一條大河穿過,商人往印度洋輸入或輸出的商品都走這條水路。不過由於這條河蜿蜒曲折,所以航程長達十七天。所有航行的船舶駛離河道前都要在啟西停泊,再由這裡入海。不過在到達啟西之前,還要經過巴士拉城,該城周圍有很多樹林,出產世界上最優質的海棗。

巴格達出產一種嵌金線的絲綢和繡花錦緞以及絲絨織品,所有這些產品都繡有飛禽走獸的圖案。幾乎所有從印度運往歐洲的珍珠寶石,都要在此地鑽孔。人們研究穆罕默德的法律和魔法的熱忱不亞於研究物理學、天文學、風水學、人相學。巴格達城是這個地區所能見到的最壯麗、最宏偉的城市。

巴格達的淪陷

據說,這裡有一個哈里發所積聚的財富比從前任何一個統治者的財富都要多,但是他卻因此而悲慘地死去。當韃靼人的君主開始擴張他們的領土時,他們共有四個兄弟,長兄蒙哥已經登上了王位。他們雖然已經征服了契丹國和不少地區,但仍然雄心勃勃,想要繼續擴充他們的版圖,於是他們制定了一個征服世界的計劃,企圖重新瓜分世界。他們懷著這個目的,一致決定,一人東征,一人南伐,其餘兩人進兵剩餘地區。

南征的統帥由旭烈兀擔任,他集合大軍,向南挺進,征服了他所經過的所有王國和地區,並於一二五三年向巴格達城開始了進攻。但是旭烈兀擔心此城城牆高大堅固,城內人口眾多,防守頑強,不易強攻,因此,想出了一個誘敵之計。旭烈兀的軍隊除步兵外,尚有十萬騎兵。他命令一支隊伍埋伏在巴格達城的附近,另一支隊伍隱蔽在巴格達另一邊的密林裡,偃旗息鼓不讓敵人發現,自己則率領第三支隊伍勇敢前進,直抵城門。哈里發看見韃靼人兵力很少,不免輕敵,並且加上他深信穆罕默德通常使用的突然吶喊法的效力,以為可以全殲敵人,因此帶著衛隊突出城外,衝向敵軍。旭烈兀一見敵人出城,便佯裝敗退,直到敵軍進入埋伏圈,然後他突然回師迎戰。同時另外兩支隊伍也從兩側包抄,將哈里發的軍隊團團圍住,截斷了他的歸路。於是哈里發被活捉了,巴格達城也投降了。旭烈兀進城後,發現一個閣樓內儲滿了黃金,不禁大吃一驚,立即下令將哈里發押來,嚴厲斥責他的貪婪卑鄙,不懂得利用這些財寶組織軍隊,守衛自己的都城,抵禦久已威脅著的強敵的侵犯。因此下令將哈里發鎖在這個閣樓中,斷絕一切飲食供應。於是哈里發在他的龐大財富面前,悲慘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巴格達的哈里發陰謀殺盡國內的基督教徒

這個哈里發還非常厭惡基督教教徒。我認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此替他的忠實信徒所受的冤屈進行復仇是完全正當的。他從一二二五年繼位以來,時時刻刻想使住在他境內的所有居民改奉伊斯蘭教。假如這個要求遭到拒絕,他就一定會找種種藉口置不服從者於死地。哈里發懷著這個可恥的目的,召集他的謀臣親信商議。他們發現福音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如果你們的信心有芥菜子那樣大,你們應當對這座山說,從這裡移到那裡去吧。山就會立即移走。”哈里發有了這個發現後,喜不自禁,因為他相信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於是他下令集合所有居住在巴格達的聶斯脫利教派和雅各教派的基督教徒。他們的人數很多。

哈里發對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問他們是否相信福音書上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基督教徒回答道:“那是真的。”於是哈里發說:“這既然是真的,那麼讓我們來看看,你們中間有誰願意證明自己的信心是真誠的,因為如果你們中間,找不出一個人對自己的主所具有的信心像芥菜子那麼大,那麼我就完全有理由把你們看作是一種邪惡的,沒有信心的,放縱的人。我現在給你們十天的期限,你們必須憑藉你們所崇拜的主的力量將面前這座大山移走。不然的話,你們就應接受我們的先知的法規。這樣在每一個場合,都將會得到真主的保佑。否則,就等著接受最殘酷的刑罰吧!”

基督教徒因為哈里發的話驚恐萬狀

巴格達的基督徒們,素來知道這個哈里發性情殘暴,冷酷無情,並時刻懷著奪取他們財產的企圖。現在聽了他的這些話,不禁為自己的生命安危而擔憂起來。不過,他們又十分信仰自己的聖主耶穌基督,認為他一定會拯救他們,使他們化險為夷。於是基督徒們召開會議,商討應採取的對策。可是,除了祈求上帝保佑、施恩幫助他們外,別無他法。

為了得到上帝的恩惠,巴格達的基督徒們,不論男女老幼都日夜跪在地上,淚流滿面,祈禱上天保佑,除此之外不做任何別的事情。經過這樣八天的祈禱,終於得到了上帝的啟示。一個主教——教徒們的生活楷模——在夢中受神的指示,讓他去尋找一個補鞋匠,但他的姓名卻不得而知,只說是一隻眼睛的人。如果找到此人,就可以依靠神的恩惠,並將大山移走。

獨眼補鞋匠替基督教徒祈禱

他們終於找到了這個補鞋匠,將神的啟示告訴了他。但是,補鞋匠卻表示自己不配做這樣的事情,他的道德品質不足以獲得如此浩蕩的神恩。不過他最後被那些嚇壞了的可憐的基督教徒們苦苦哀求所打動,終於答應他們向神祈禱。大家應當知道這個補鞋匠是一個道德高尚、心地純潔、熱愛宗教的人。他虔誠地信仰上帝,定期參加彌撒和其它祭神的典禮。他又樂善好施,嚴格地遵守齋戒等教規。

有一次,一位漂亮的少女來到他的店中,要求補一雙鞋。當她伸出自己的腳,無意中暴露了一部分玉腿,它的美麗引起了補鞋匠的一絲邪念。不過,他馬上想起了福音書上的一段話:“當你的眼睛犯了罪,應當將它剜下拋去。因為,一個人獨眼進天國比兩眼齊全而被投入地獄,受火的煎熬要好得多。”於是他馬上拿起工具將自己的右眼剜出。你可以從這個行動來判斷他的信仰是多麼的堅貞不渝。

規定的期限終於到了,基督徒們很早就做完了彌撒。然後他們莊嚴地向那座山腳的平原前進,十字架被擺在隊伍前面做前導。哈里發認為這只不過是基督徒們虛張聲勢,是一種無謂的繁文褥節。他也同樣帶著許多衛隊來到現場,為的是一旦基督徒們移山失敗,就立刻加以屠戮。

獨眼補鞋匠的祈禱使山移動

這個虔誠的鞋匠,跪在十字架前,雙手高舉向天,很謙恭地祈求造物主大發慈悲俯視地上,憑著他的名字的光榮與榮耀,以及基督教徒的信心和忠誠,而給予他的信徒以幫助,使他們能夠完成這個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任務,並藉此向那些蔑視他的法力的人展示自己的威力。他祈禱完畢後,大聲叫道:“我用聖父、聖子和聖靈的名義,命令你,山啊走開!”

他話音剛落,山便移動了。同時地面在一種奇異、驚恐的力量下晃動起來。哈里發和周圍的護衛隊被這個奇蹟驚得目瞪口呆,陷入一片慌亂之中。他們中間許多人當場就皈依了基督教,就連哈里發本人也秘密地改奉了基督教,常在自己的衣服裡掛著十字架,直到他死後人們才發現這個秘密。因此,回教徒不准他葬在他祖先的陵園中。所有的基督徒——聶斯脫利教派和雅各派人——為紀念上帝賜於他們的恩惠,從那以後每逢奇蹟顯示日,都要舉行一種十分莊嚴隆重的慶祝典禮,並且在顯示日前進行齋戒,以表示永遠不忘。

伊拉克王國內壯麗的陶里斯城它的商業與居民

陶里斯是伊拉克王國內的一個壯麗的大城,這個王國境內雖然還有許多城市和要塞,但以這座城市最有名,人口也最稠密。居民主要從事商業和紡織業。在紡織業中,出產各種絲綢,有些是與金線交織而成,價格十分昂貴。此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適合於商業經營,所以印度、巴格達、摩蘇爾、克雷麥索和歐洲許多地方的商人都雲集此處,進行各種商品的買賣。在這裡還可以見到大量的寶石和珍珠。

馬可·波羅時代伊斯蘭教清真寺的遺址

經營對外貿易的商人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但普通居民卻十分貧困。這些貧民是由多種民族和教派組成的,如聶斯脫利教派人、亞美尼亞人、格魯吉亞人、波斯人、雅各派人和穆罕默德的信徒。其中最後這類人佔了絕大部分,被稱為陶里斯人。這裡的每一種人都有自己特殊的語言文字。城郊圍繞著無數的令人爽心悅目的果木園,出產最優質的水果。

這裡的回教居民十分奸邪狡詐,並且不講道德。按照他們的教義,凡從宗教不同的人那裡偷盜或搶奪來的東西,都被看成正當的得利,不算作犯罪;凡被基督教徒處死或傷害的人,則被看成殉道者。所以如果他們不是被現在森嚴的法律所禁忌、約束的話,一定還會犯下更多的罪行。這些教義是所有薩拉森人共有的。他們在臨終之際,祭司來到他們面的,詢問他們是否相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真正使徒。如果他們回答是肯定的,祭司就擔保他們會得救。由於這樣容易獲得赦免,於是大批的韃靼人都改奉了回教。

從陶里斯到波斯,有十二天的路程。

陶里斯附近聖巴薩摩的寺院

距陶里斯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寺院是用聖巴薩摩的名字命名的,以虔誠著稱於世。這裡有一個修道長和許多修道士,他們衣服的樣式和卡麥爾託缽教士的教派相似。修道士們生活勤儉,從不願過懶惰的生活,他們終日不斷地織羊毛巾。在奉神的時候,就將此物置於他們的聖徒的祭壇上。當他們周遊各王國,乞討施捨品時——這和聖靈教派的兄弟們的情形相似——就用這些羊毛巾贈送友人和著名人物。大家都視其為治風溼病的妙藥,所以都虔誠地祈求此物。

波斯王國

波斯在古代是一個強盛的王國,但現在大部分地區都被韃靼人毀滅了。

波斯境內有一座城市叫薩巴。三個波斯哲人就是從此城來到伯利恆拜訪基督的。三個人死後都葬在城中一個美麗的墓中,三人的鬢髮完整無缺地保存了下來。他們中的一個叫巴爾撒薩(balthasar)、第二個叫哲斯帕(jaspar),第三個叫作麥爾岐(melchior)。馬可在這個城中時常詢問關於這三個人的事蹟,但除掉他們在古代埋在這裡的事實外,再也沒有別的傳聞了。從這裡再走三日,就可到達一個城堡,叫卡拉·阿塔佩里斯坦意思是拜火教者的城堡,堡內的居民崇拜火神。

傳說中這裡古代有三個哲人,去禮拜一個剛出生的先知,並帶著三種禮物,即金子、乳香和沒藥。他們想試探這個先知是神還是一個世界上的王,或是一個醫生。他們說,他如果拿金子,便是一個世界上的王;如果拿香料,就是神;如果拿沒藥,就是醫生。

這三個波斯哲人來到基督面前,其中年紀最輕的一個首先對基督致敬。他覺得基督似乎和自己的身材及年齡一樣;接著年紀較大的一個向基督致敬;年紀最大的一個最後來。他們都覺得基督和自己的身材及年齡一樣。他們交換了自己的印象之後,都同意立即向基督禮拜,於是基督在他們面前現出自己的真實年齡。

三個波斯哲人在歸國途中的遭遇

當三位哲人離開時,這個嬰兒給了他們一個緊閉的箱子。他們拿著箱子走了幾天,被好奇心所驅使,很想知道箱中是什麼東西,於是打開一看,發現是一塊石頭。這本來是一個暗示,叫他們保持那種從基督處獲得的信心,像石頭一樣堅固不渝。但他們看到這塊石頭,覺得十分懊喪,以為自己受騙了,於是將石頭投入一個坑中,誰知石頭卻馬上燃燒了起來。

他們看見這種情景,十分後悔,覺得自己不該這樣做。於是,就取了一點火種帶回了家鄉。他們回去後將火種放在一個教堂中,讓它繼續燃燒,並崇拜此火為神,犧牲一切來供奉它。如果此火偶然熄滅了,他們就到投石的坑中取回大量的原始的火種——坑中的火是不會熄滅的——但絕不要其它的火種,這就是該城人民拜火的原因。

馬可從居民那裡知道了故事的始末,那三個哲人中的一個是薩巴人,第二個是戴阿瓦人,第三人則是該城人,這個城堡的居民仍然崇拜火神。我們現在繼續介紹波斯的風俗民情。

波斯王國內的八個小國的名稱和驢馬的飼養

波斯這個王國中有八個小國。它們的名稱如下:進入波斯遇到的第一個王國,叫卡西賓,第二個在南方的王國是庫爾德斯坦,第三是羅耳,在北方的第四個王國稱為蘇奧利斯坦,第五是斯白恩,第六個是西拉斯,第七個是桑卡拉,位於波斯最北端的第八個叫蒂莫全。這八個王國,除蒂莫全外,都在南部地區。蒂莫全和亞博塞科接壤。

波斯王國以飼養馬匹而著稱於世,大量的馬匹運往印度出售,價格十分昂貴,每匹通常不低於二百利佛託洛[14]。波斯還是軀體龐大,體形優美的驢子的飼養場。當地驢子的價格還在馬匹之上,因為驢子容易飼養,能馱較重的物品,走較遠的路,這都是馬和騾子趕不上的。商人們從這一王國到那一王國,必須經過廣闊的荒原和水草匱乏的沙漠,即使有清泉或水源的地方,也相距甚遠,因此每天的行程都很長。所以商人們喜歡使用驢子,因為驢子在經過上述地帶的時候十分迅速,而且所需的飼料又很少。這裡的商人也偶爾使用駱駝,它們同樣可以運載重物,飼養的費用也很少,只不過速度不如驢子快。商人們將馬匹運到啟西、忽裡模子和印度洋沿岸的其它地方,賣給那些馬販子再轉運至印度。但是,由於印度天氣酷熱,這些出產於溫涼地帶的馬匹,不能存活很久。

波斯境內有些地方的居民屬於野蠻民族,殘暴嗜殺,彼此互相殘害也都是司空見慣的事。他們如果不是因為害怕東方韃靼人的殘酷懲罰,一定會傷害更多的過往商旅。不過,也有一種方法,可以保護商旅。凡是在這些危險地帶行走的商旅,可以從居民中僱一名嚮導,由嚮導護送他們從這個地區到另一個地區,並同時保證他們的安全。這些嚮導根據路程的遠近,向每隻運貨牲口收取三或四個銀幣。他們都是回教徒。

在王國的各個城市中都有許多商人和無數制金銀器皿的工匠。這個王國盛產棉花,同時出產小麥、大麥、粟和其它穀類,還有葡萄及各種水果。

有人說薩拉森人被他們的教律所禁,不能飲酒,其實不然。他們將酒在火上燒開,一部分酒精被蒸發掉了,其餘的液體就變成甜味了,他們飲用這種飲料並不犯禁,而且得到了良心上的安慰。因為酒經此一變,便換了一個名稱,雖然事實上還是酒,但他們並不稱之為酒。

雅斯迪城和它的製造業該城和起而漫之間所發現的動物

雅斯迪是波斯王國內的一座大城,商業頗為發達。這裡出產一種絲和金線交織的布叫作雅斯丁布,商人將它販運到世界各處。城內居民信奉回教。

凡從這裡出遊的人,必須經過一個需要騎行八日的平原,沿途只有三個地方招待旅客。所走的道路是在一片種滿棗樹的大林中,林中有許多獵物,如野驢、鷓鴣、鵪鶉等,喜歡打獵的人在這裡可以享受到狩獵的樂趣。野驢為數最多,並且都十分美麗。第八日晚上便可到達另一個王國,叫作起而漫。

起而漫王國(古稱卡曼尼亞)它的化石、礦產、製造品和隼離境時遇到的大斜坡

起而漫是波斯東部的一個王國,從前被自己世襲的君主所統治,但自從歸入韃靼人的版圖以來,即由他們派遣的總管治理。這個王國的山區中出產一種寶石,我們稱之為綠松石,此外還有大量的銅和銻的礦脈。這裡所制的一切軍用品都十分精良,如馬鞍、馬勒、踢馬刺、劍、弓、箭袋以及這裡的人們所使用的各種武器。婦女和青年人善於用絲線及金線從事刺繡,他們用各種不同的顏色與圖案,代表飛禽走獸,並配上其它巧妙的設計。這些繡品都被富人用來作帳幔、枕頭之類的物品,其精妙程度令人讚賞不已。

在境內多山的地區有一種最好的隼。它們比外國隼小,胸、腹、和尾部為淡紅色;它們的飛行速度十分迅速,沒有鳥能逃避它們的追擊。

離開起而漫之後,沿一個平原前行七日,道路比較平坦,沿途多鷓鴣和其它獵物,景色也十分怡人。路上還時常可遇著市鎮、城堡和散佈各處的居住地。最後到達一座山下,由此再向前走,有一大斜坡,估計有兩日路程。山坡上果樹極多,雖然現在這個地方除跟隨畜牲的牧人外,沒有居民,但從前是有人住的。在到達坡之前,所經過的地方氣候非常寒冷,即使穿衣數重,也難以禦寒。

卡曼杜城 雷阿巴爾縣及某些鳥類、特種牛強盜卡鬧那斯人

在這座山的斜坡的末端有一個平原,向南延伸有五日的路程。平原的入口處有座市鎮叫卡曼杜。從前這是一座很大的城市,位置十分重要,但經過韃靼人的數次蹂躪,已失去了往日的景象。鄰近還有一座城市叫雷阿巴爾。平原的氣候溫暖宜人,盛產小麥、米和各種穀物。

在近山的地方出產棗子、石榴、榵梜果和其它各種水果,其中有一種叫亞當的蘋果,是我們氣候涼爽的歐洲所沒有的。大批雉和鳩被這些豐富的小果子所吸引,麋集於此,覓取食物,但是回教徒非常討厭這些野鳥,從不吃它們的肉。這裡還有許多鷓鴣,黑白相間,腿與嘴都是紅色,和別的國家的品種不同。

牲畜中也有一些罕見的種類,特別是一種大白牛,因為氣候炎熱的緣故,牛毛稀薄,皮膚光滑,角短而巨大,肩上長著一個肉瘤,高達兩手掌。它們是一種非常漂亮的動物,十分強健,所以被用來運載重物。當裝載物品時,它也像駱駝一樣,先跪在地上,等貨物裝好才站起來。我們又看到這個地方的羊和驢一樣大,羊尾特別長大,每條約重三十磅,肉質肥美,十分可口。

這個地區有許多村鎮,為保護居民抵抗卡鬧那斯人,都築起了又高又厚的土牆環繞全鎮。因為卡鬧那斯人洗劫他們所到每一個地方,搶奪他們所見的每件東西。為了讓讀者瞭解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只需敘述一件事就夠了:有一個叫努哥達(nugodar)的王公,是大汗窩闊臺的哥哥察合臺的侄子。當察合臺統治土耳其斯坦時,努哥達正好在他的王廷。他當時就野心勃勃地想要自立為王。他聽說印度的馬拉巴王國當時正受阿斯·伊丁蘇丹(as-idin sultan)的統治,沒有歸入韃靼人的版圖,於是就秘密徵集了一萬名亡命之徒,告別了他的叔父,隱瞞著自己的計劃,取道巴達哈傷,直撲喀什米爾王國。但是因為這段道路極其艱險,所以他損失了很多人馬,不過最後終於進入了馬拉巴王國,出其不意地襲擊了阿斯·伊丁蘇丹並奪得了德里城及附近的許多地方,開始了對馬拉巴省的統治。他所帶去的韃靼人,皮膚都是淡黃色的,他們和印度的膚色暗褐的婦女結合,生下的混血兒就叫卡鬧那斯人,當地的語言就是雜種的意思。這些人一向以行劫為生,在雷阿巴爾及他們所到達的其它地方,為非作歹。

卡鬧那斯人從印度學來了一種巫術和咒語,能使白天變成黑夜,幾步之外就看不見人了。當他們搶劫時,總是使用這種法術,因此他們靠近時就不會被人察覺。這個地區就是他們經常施法的舞臺。因為當各地商人聚集在忽裡模子,等候從印度來的商人的時候,由於冬季的長途跋涉,瘦弱的馬匹和驢子,必須送往馬拉巴平原,利用那裡豐美的水草來飼養它們。卡鬧那斯人發現這一規律後,就乘機大肆搶劫,如果放牧牲畜的商人沒有錢贖身,他們就把他當作自己的奴隸。

馬可·波羅自己曾有一回也陷入了這種人為的黑霧中,但最終僥倖脫險,逃入了科薩密城堡。他的許多同伴卻都被抓去了,有的被賣,有的甚至被殺。卡鬧那斯人有個首領叫科洛巴( corosar)。

忽裡模子城[15]和它在商業上的重要性 熱風

前面已經說過,在向南延伸的平原的南端,經過五天的行程,可見一個大斜坡,長約二十英里,因為有成群的強盜不斷襲擊搶劫商旅,所以這段路極其危險。這條下坡的路直通另一個景色優美的平原。此平原面積有兩天的路程,叫忽裡模子平原。在這裡渡過一些美麗的河流,便可看見遍地的棗樹,林中棲息著鷓鴣、鸚鵡和我們那裡所沒有的各種鳥雀。最後到達大洋的沿岸。離岸不遠有一座島,島上有一座城市叫忽裡模子。它的港口是印度各地經營香料、藥材、寶石、珍珠、金線織物、象牙和其它許多商品的商人云集之所。他們將這些商品賣給其他商人,由這些人再運銷世界各地。所以,該城的商業聞名遐爾。它還管轄著好些市鎮與城堡,是起而漫王國的主要城市。該城最高統治者是艾喬馬克(achomak),擁有絕對的權力。同時,他又承認起而漫王是他的君主。當任何外國商人死在他的管轄區域內,他便沒收該商人的所有財產,歸入自己的寶庫。每逢夏季,居民因為城內天氣酷熱,而且空氣非常混濁,所以都不願逗留在城內,而是陸續搬到海濱或河邊,躲進一種用柳枝搭建的水上小屋裡避暑。他們造屋的方法如下,先用樹樁釘在水裡,圍成半圓,然後將裡面的水弄乾,另一面則利用河岸作牆,上面用樹葉來遮擋陽光。他們每天上午九時到正午的這段時間在小屋內休憩。因為此時有一股風從內地吹來,炎熱非常,可以使人呼吸困難甚至窒息而死。所有在沙漠或平原中被這股風襲擊的人,沒有一個可以倖免。這裡的居民一旦發覺熱風將要刮來,就迅速跳入水中,讓水一直沒到下顎,等到熱風過後,才敢躍出水面。

為了證實這股熱風的厲害,馬可·波羅描述了下面一件事情,當時他正在這個地方。由於忽裡模子的統治者不願再向起而漫王納貢,所以起而漫王決定在忽裡模子國大部分居民出城避暑的季節,侵入該國,強迫他們繼續納貢。他派遣了一千五百名騎兵和五千名步兵,取道雷阿巴爾,想出其不意,進行偷襲。但是軍隊卻被嚮導所誤,未能在夜晚之前,到達目的地。於是,他們只好在距忽裡模子不遠的小樹林宿營。第二天正準備繼續前進時,遭到這股熱風襲擊,全體官兵都窒息而死,沒有一個人能逃出來將這個悲慘的消息報告他們的君主。當忽裡模子的居民知道這件事後,就去掩埋屍體,以免臭氣汙染空氣,傳染疾病。但是,他們發現屍體已被熱風烤焦了,四肢輕輕一觸就脫落下來,因此只好將屍體就地掘坑埋葬。

忽裡模子人所建造的海船十分落後,使商人和其他乘客在航行會遇到很大的危險。這種船的缺陷就在於建造時不能用釘子。因為造船的木料過於堅硬,像陶器一樣容易碎裂。當釘釘子時,釘子總是回彈起來使船板裂開。所以船板的兩端必須小心地用螺旋鑽穿孔,再將大木釘楔入,才能建成船體。然後再用印度出產的一種裡面生有像毛一樣纖維的堅果皮(椰子),製成繩索,綁住全船。這種繩索的製法是:先將這種堅果的皮浸在水中,使較軟的部分腐爛,然後將其中的絲條洗幹,製成繩索用來綁船。這種繩索在水中能經久不斷。他們的船底也並不塗瀝青,只塗一種魚脂肪製成的油,再用麻絮填塞縫隙。每船隻有一根桅杆,一把舵和一個艙。貨物裝上後就用獸皮蓋住,再將運往印度的馬匹放在上面。船上沒有鐵錨,只有一種水底繩索。因此,在惡劣的天氣中——這些海的波浪很大——小船常被風颳到岸上,發生觸礁沉沒的慘事。

此處的居民皮膚是暗褐色的。他們信奉伊斯蘭教,在每年十一月播種小麥、稻子和其它穀物,在第二年三月收穫,果類也是在二月採摘,只有棗子要等到五月才能成熟。當地居民用棗子和其它原料配製一種美酒,不習慣這種酒的人,一喝就會上吐下瀉,但是一旦痊癒後,再喝這種酒便十分有益於他們的身體,能使人日益強壯。

本地居民的食物和我們的也不一樣,因為他們如果吃小麥製成的麵包和肉類,就會有損於他們的健康。因此他們的主要食品是棗子、鹹魚,如蒼那斯魚、息薄爾魚和他們的經驗中有益健康的其它魚類。這個國家因為氣候過於炎熱,能夠曬焦每一種植物,所以除沼澤外,其它地方寸草不生。

當本地的貴人死後,他們的妻子在四個星期內必須每天號哭一次。同時,有一種人專以這樣的號哭為業,為了獲取報酬,他們可以對與自己毫無關係的人撫屍大哭。

我們在說完忽裡模子後,暫不提及印度——準備在另一卷中專門描述——轉而向北方,來介紹起而漫王國。離開忽裡模子以後,如從另一條不同的道路向起而漫王國前進,便可進入一個美麗的平原。這個平原物產豐富,各種食物應有盡有,鳥雀的數目也很多,尤其是鷓鴣更是不可勝數,不過用這裡所出產的小麥製成的麵包,不習慣的人簡直無法下嚥,因為當地的水苦澀不堪,所以連麵包也帶有苦味。在境內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見溫熱的水流,這種溫水能夠治癒皮膚病和各種疾病。這裡的棗子和其它水果也很豐富。

起而漫和科貝姆之間的大荒原與苦泉水

離開起而漫之後,再走三天,便到達一個大荒原的邊界。這個荒原有七天路程的距離,在它的另一端是科貝姆城。進入荒原的最初三天,路上只能找到少量的水,而且這種水都帶有鹹味,綠如草色,不能飲用。如果偶有一滴水入口,便會時時作嘔;如果吃一粒用這種水熬成的鹽,也會產生上述效應。因此,所有從這片荒原過往的商旅都必須自帶飲水。而牲畜卻只得飲用這些水解渴,但也會立刻瀉肚。在這三天的行程中看不見一個居民,整個區域都是乾燥的沙丘和荒蕪的土地。由於沒有飼料,牲畜在這裡也無法生存。

第四天,可到達一條淡水河邊。不過河床大半都在地下,有些地方由於河流的湍急也會突出地面,在一個很短的距離內可以看見水流,商旅可從這裡獲取充足的淡水。疲倦的旅客和牲畜都在這裡休息,後三天的行路狀況與前三天的完全相似,最後終於到達了科貝姆城。

科貝姆城和它的製造業

科貝姆是一個大城市,居民遵守穆罕默德的法律。他們能製造一種光澤華麗,面積很大的銅鏡。境內出產大量的銻和鋅。從中可提煉一種混合物——此物可用製造一種療效良好的眼藥膏——和斯坡的阿姆(spldiam)。它的製造程序如下。從含有這種混合物的礦脈中開採出粗坯礦石,然後把它放入一個燒紅的熔爐中,並在爐上方放一塊鐵製的格子板。燒紅的礦石升騰起來的煙或汽,凝結在格子板上,冷卻後變成固體,這就是上述的混合物,同時不能升起的粗渣就留在了爐內,形成了斯坡的阿姆。

從科貝姆到波斯邊界的蒂莫全的行程和奇異的樹

離開科貝姆,經過一個八日行程的荒原,沿途要受盡缺乏飲用水的痛苦,既沒有水果,也找不到樹木,即使能發現水,也是苦澀難嚥。所以旅客途中所需的水,必須自行攜帶。至於他們的牲畜只能飲用荒原中所能找到的水。必要時,旅人會將麵粉和入水中,用以減少苦味,力求使它稍能入口。

太陽樹,基督徒稱之為“無果樹”

到第八日的晚上,便可到達蒂莫全王國。該王國位於波斯的北部邊界,有許多城鎮和防備堅固的要塞。這裡有一個廣闊的大平原,以產一種太陽樹而著名,基督徒稱它為“幹樹”或“無果樹”。它的特徵是,樹幹十分高大,樹葉的表面為綠色,背面是白色或淺色。此樹結有一種硬殼果和栗子類似,但它的裡面並沒有果肉。這種樹的質地十分堅硬,呈黃色,類似黃楊。在一百英里以內沒有其它樹木,只在一塊方圓十英里的地方發現了一些樹木。據當地的居民說,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曾和德里厄斯(drrius)激戰於此。

境內所有的城鎮,生活必需品都十分豐富。並且這裡氣候溫和,不太熱也不太冷。人民信奉回教,是一個漂亮的種族,尤其是婦女,據我的看法,是世界上最美麗的。

山中老人和他的宮室、花園

描述完這個國度後,現在來講山中老人。山中老人所住的地區叫穆列特,在薩拉森人的語言中這是指異教徒的聚居地,他的人民稱為穆列黑臺特,或異教教義的保持者,和我們用帕達利尼去稱呼基督教徒中的某些異教徒一樣。關於這個首領的事蹟,是馬可·波羅從好幾個人那裡聽來的。

山中老人名叫亞洛丁(aloadin),信奉回教。他在兩座高山之間的一個美麗的峽谷中,建造了一座華麗的花園。所有的奇珍異果,鮮花美卉,園內都應有盡有。同時各處還建有大小不一,結構各異的宮室。宮室內裝飾著金線刺繡、繪畫和各種富麗堂皇的傢俱。而且還安裝著各種管子,可看見美酒、牛乳、蜜糖和清水在各處流淌。

住在宮室裡的都是些文雅美麗的妙齡女郎。她們對於唱歌、演奏、跳舞等藝術無不精通,尤其善於調情和迷惑男人的手段。這些女子濃妝豔抹在花園和亭閣中游戲行樂。服侍她們的女侍都深鎖宮中,不準拋頭露面。這個首領造此迷魂奪魄的花園的目的是:穆罕默德曾經對服從他的意志的人許諾,准許他進入極樂園,享受人間至樂,在美麗神女的仙境中,嚐盡耳目之好和肉體的歡娛。因此山中老人也要自己的追隨者相信,他也是一個先知,同穆罕默德一樣,對於他所喜歡的人,也有準他進入極樂園的權力。

他為阻止一般人未得許可,擅自進入這個幽雅的區域,特在峽谷的關口建造了一個堅固無比的城堡,入口處是一條秘密的道路。他在朝中又豢養了一批少年,年齡從十二歲至二十歲,都是選自附近山區的居民,這些人受過一些軍事訓練,並具有勇敢的氣質。山中老人每天和他們討論先知所宣佈的極樂園和他自己也具有允許進入這個樂園的權力等問題。在某些時候,老人會用一種麻藥把十或二十個青少年麻醉,等他們昏迷後就將他們搬到花園中的各個宮室裡去。

老人慣於訓練暗殺者

等這些青年人從迷幻的狀態中甦醒過來,覺得四周都是曾經描寫過的,令人歡喜的景緻。每個人都被可愛的少女包圍著,既歌且舞,又用最勾魂奪魄的接吻與擁抱愛撫他們;供給他們佳餚美酒,讓他們在真正的牛乳和酒的小溪中盡情享樂陶醉。此時他們相信自己的確是在極樂園中,覺得不願意拋棄這裡的歡樂。

等這樣生活四五天後,他們再次陷入一種麻醉狀態,被送出花園。當他們被帶到老人的面前,問他們曾經在何處,他們的回答是:“在極樂園,這是由於大王的恩賜。”於是在驚駭異常的全朝廷人的面前,講述他們曾經眼見的情景。

這個首領便乘機向他們說道:“我們的先知保證,凡擁護他的主人的人都將進入極樂園,你們如果誠心服從我的命令,這種幸福的生活便在等待你們。”所有的人都被他的這些話所鼓舞,一旦得到主人的命令,便十分快樂,並勇敢地為他服務,至死不辭。

這個方法的後果是:凡鄰國的王公或其他人如果侵犯了這個首領,便會被他的訓練有素的暗殺者所殺。這種人只要能夠履行他們主人的意志,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們已把生命看得很輕。因此老人的專制變成了鄰近所有國家恐怖的源泉。

老人派了兩個代表,一個駐在大馬士革的附近,一個住在庫爾德斯坦。他們在那裡執行他的訓練青年刺客的計劃。無論怎樣有勢力的人,一旦與山中老人為敵,都免不了被暗殺的命運。

老人的下場

這個老人的疆土恰好在蒙哥大汗的兄弟旭烈兀的領域內。旭烈兀曾經得到過關於老人兇惡殘忍和縱容人民搶劫過路旅客的報告,於是在一二五二年,特意派遣一支軍隊去圍攻老人的城堡。但是由於老人拼死抵抗加上城堡的堅固,整整圍了三年,竟絲毫不能得手。最後由於堡內彈盡糧絕,老人才被迫投降。山中老人被俘後,被處死刑,他的城堡被解除了武裝,極樂園也被夷為平地。自此以後,便沒有山中老人了。

經過一個六天路程的富饒平原和一個八日路程的荒原到達薩普甘城

離開這座城堡後,有一條道路直通一個大平原,然後到達一個山谷縱橫的國家,這裡青草茂盛、水果豐富,所以旭烈兀的軍隊能夠長期在此駐紮。該國的距離有六天的路程,境內有許多城市和要塞,居民信奉回教。穿過該國又進入一個荒原,荒原長約四、五十英里,沒有一點水草。旅客在出發前,必須備足清水,牲畜在經過荒原時,由於缺乏水源,必須迅速行走,以便到達一個有水的地方。

等到第六日晚上,到達一個叫薩普甘的市鎮。這裡物產豐富,特別是以出產一種世界上最優質的甜瓜而著稱。它的保存方法如下,將甜瓜切成盤型薄片,和我們切南瓜一樣,然後曬乾,大批地送往鄰近各國出售。顧客非常歡喜這種甜瓜,因為它們和蜜糖一樣甜。這裡還有極多的飛禽走獸可供遊人獵取。

離開這裡後,我們將介紹另外一個宏偉的城市巴拉芝。

巴拉芝城

巴拉芝城在古代非常宏大,後來因為韃靼人的屢次侵襲,毀滅了它的部分建築物,使城市受損不小。城中有許多大理石建造的宮殿,現在雖僅存殘骸,但寬闊的廣場仍舊曆歷在目。據居民講,亞歷山大大帝曾在這裡娶德里厄斯王的女兒為妻。回教在這裡很有勢力。

東方韃靼人君主的疆域擴展到了這裡,波斯帝國在東北方的邊境也到達了此處。

離開巴拉芝,沿著一條道路走十二天,經過一個沒有人居住的地帶。因為無法無天的搶劫者遍佈各地,打家劫舍,所以人們為求平安,都逃到山中防禦堅固的地方去了。這裡有廣大的水草牧場和各種各樣的獵物。獅子也生長在這裡,它們身軀龐大,為數頗多。但在十二天路程的山地中,食物稀少,旅客必須攜帶充足的物品,以供自己和畜牲的需要。

塔伊罕城堡鹽山和斯卡森王國

走過這十二天路程後,來到一個城堡,叫塔伊罕。因為它位於一個美麗肥沃的國中,所以成為了穀物交易的大市場。塔伊罕南面的山都十分高峻,它們都是由白鹽構成的。周圍的人們經過三十日的路程,來此取鹽,因為此處的鹽被視為世界上最清潔的。不過這些白鹽極為堅硬,不用鐵鋤就不能取得。鹽的數量極其驚人,足以供世界上一切國家的需要。其它各山出產杏仁和阿月渾子[16]。土人把白鹽作為一宗很大的商業。

離開塔伊罕,繼續向東北方走三日,進入一個居民甚多,果實、穀物和葡萄豐富的美麗國度。這裡的人民是回教徒,殘暴奸詐,又淫蕩好酒。他們所產的優質甜酒足以鼓勵他們沉湎於酒色。他們的頭上除盤著一條七八尺的繩子外,不戴其它東西。他們是敏捷的捕獵者,能夠獵取許多種野獸。他們的衣服和鞋子都是獸皮所制。所有人都習慣於製革。在三日的路程中,要經過許多城市和城堡,末了到達一個叫斯卡森的王國,該國被一個首領所統治,他的頭銜和我們的伯爵相當。他在各山中還擁有其它市鎮和武裝地帶。在斯卡森國中有一條河橫穿而過,容積頗大。此處產豪豬,當獵人放獵犬追逐時,它們就捲成一團,極為憤怒,張開刺毛來抵抗獵人和獵犬。

這個國家的人民自有其獨特的語言。看守畜牲的牧人住在山中,以洞穴為室。建造這種房室並不是一種困難的工作,因為這裡的山都是土質的,而不是由岩石構成的。

離開此地後,再走三天,沿途看不見任何一種建築物,除水外,也找不到旅客所必需的任何食物,不過卻有茂盛的草場可以飼馬。所以凡路上所需的一切物品,旅人必須自行攜帶。到第三日晚上到達巴達哈傷[17]王國。

巴達哈傷王國和君主所有的寶石婦女所穿的服裝

巴達哈傷王國的人民是回教徒,自有其特別的語言。這是一個遼闊的王國,全境約十二日的路程,受世襲君王的統治。他們都是亞歷山大大帝和波斯王女兒的後裔。在薩拉森人的語言中他們都保持著朱爾卡南(zulkaren)的稱號,即“亞歷山大”,這是表示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敬仰。

這個地方出產寶石,用國名命名的巴拉斯紅寶石,質美價高。寶石出產在高山峻嶺中,但是隻從一座名叫錫基南的山裡開採。國王下令在此山中開礦,和開採金銀一樣,只有經過這個礦脈才能開採寶石,除非他特別恩准允許私自開採,否則開掘者都將處以死刑。

國王有時將這些寶石作為禮物,送給過境的外國人,因為他們不能從別人那裡買到這種寶石。沒有國王的允許,誰也不能私自帶這種寶石出境。這些限制的目的是為了使國內的紅寶石——他以為自己的榮譽和寶石有關——保持它們的尊貴和高價。因為如果隨意由人開採,任何人都可以購買並運出國去,勢必造成數量大增,而寶石價值必定下降。國王的寶石有些是作為禮物送給其他君王與王公,有些是作為貢品獻給他的君主,有些則作為商品與人交換金銀,在這項買賣中此種寶石是可以運出國的。

還有一些山中蘊藏著青金石,這種礦石可以生產天青色的紺青,是世界上最佳的產品。此外銀礦和鉛礦的產量也極為豐富,國內的氣候頗為寒冷。

這裡豢養的馬匹十分優秀,奔跑如飛,它們的蹄子堅硬異常,不必再釘鐵掌。在其它牲畜不能或不敢跑的斜坡,土人就會乘著此種馬馳騁往來。據當地人說,不久以前,王國中仍有亞歷山大的名馬標寒法拉斯(buapha)的遺種。這種馬一生下來額頭上就有一種特別標誌。但全部馬都在君主的一個叔父手中,因為不肯讓給他的侄兒,而被處死刑。王叔的寡妻被這種慘殺所激怒,竟將所有馬都毀了,因此這種名馬就此絕種了。

山中有一種隼叫薩克爾,是一種優秀的猛禽,善於飛翔;還有一種隼叫作蘭列,為數甚多。此外還有一個短翼鷹種和鷂。該國的居民都長於獵取禽獸。國內還出產優良的小麥和一種沒有籽苞的大麥。他們雖沒有橄欖油,卻從某些硬殼果和一種叫作胡麻子的東西中榨出油來。這種胡麻子除掉顏色較鮮明外,很像亞麻子,但是它所產的油質量較高,比其它任何油的味道都好。韃靼人和此地其他居民都用這種油。

這個王國內有許多狹隘的關口和要塞,可以用來抵擋任何外國強敵武裝侵入。居民是優良的弓箭手和靈巧的獵人,通常以野獸皮為衣,因為其它衣料比較稀少。岡巒起伏的群山成為無數羚羊的草場,它們四、五百甚至六百為一群,都是野生的,雖然大批地被捉獲宰殺,但數目並不見少。

這裡的山都非常高,要到達頂峰,就得從早到晚走個不停。群山之間有草木茂盛的廣大平原,有岩石裂縫中湧出的最清潔的溪流。這些水流中有鱘魚和其它多種優質的魚。山峰上的空氣非常清潔衛生,凡住在市鎮、平原和山谷的人如患熱病或其它炎症都可移居山頂上,住三四天,即可恢復健康。馬可·波羅證明,他對於這種清潔空氣的效能有過親身的經驗,因為他在這裡生病將近一年,有人勸他移住山頂,換一換空氣,不久,果然痊癒了。

在上等階層的婦女中流行一種特別的裝束,她們腰以下所穿的衣裙像褲子一樣剪裁,依照自己的財力,用八十或六十厄爾[18]精緻的棉布,重重摺疊包住自己的臀部。臀部最臃腫的人,就算最漂亮的人。

南方的巴西亞王國居民的容貌與金耳飾

離開巴達哈傷之後,向南方走十日,到達巴西亞王國。這裡的居民說一種特殊的語言,十分崇拜偶像。他們的皮膚略帶暗色,性情粗暴,擅長巫術和招鬼術,而且還在繼續孜孜不倦地研究此道。他們的耳朵上帶有鑲著珍珠和寶石的金銀耳環。該國某些地方的氣候非常炎熱。居民的食物是肉和米。

東南方的喀什米爾王國擅長巫術的居民和教士階層

喀什米爾是一個王國,距巴西亞有七日的路程。居民也說一種特別的語言。他們比其它所有的民族更加精通巫術。他們的偶像雖然是天生的又聾又啞,但是他們卻能使它說話。他們同樣能使白天變成黑夜,並且還能變化出許多其它幻術。他們對偶像崇拜的熱情超過了其它民族。這裡是偶像崇拜者[19]的發源地。

這個國家有一條河流直接流入印度洋。

當地人的皮膚暗而不黑,婦女的膚色雖暗,但卻十分細膩光滑。他們的食物是肉、米和其它穀物。這裡民風淳樸,氣候溫和。除都城外,國內還有許多市鎮和要塞。大片的森林、荒地和山中的險要關隘都足以保證居民防禦敵人的入侵。他們的君主不附屬於任何強國。

居民中間有一個特殊的階層,他們在一起共同生活,對於飲食起居和兩性關係都有嚴格的限制,並規定不得享有任何肉慾的快樂,不然,就是褻瀆了他們所崇拜的偶像。這種人的壽命十分長,他們自己擁有幾個寺院,寺院內的長老享有我們修道院長的權力。人民對這些人都十分敬重。這個國家的本地人從不殺生,也不傷害任何動物,如果他們想吃肉,就必須請住在他們中間的回教徒操刀,從歐洲帶來的珊瑚在這裡可以賣到高於世界任何地方的價格。

如果我們向同一方向前進,必將介紹到印度,但我認為把印度放到第三卷中描寫更為適宜。因此,讓我們還是回到巴達哈傷,從這裡直接談到契丹(中國),不過不會像本書開頭那樣,只介紹途經的各國,現在還將敘述沿途的左右鄰國。

服堪王國 上山三日到達一高山 山頂處火的效力

離開巴達哈傷王國,向東北與東之間的方向前進,經過兩岸的許多城堡與居民點——屬於這裡君主的兄弟。三日行程之後,到達一個叫作服堪的王國。這個地方寬廣各有三日路程的距離,居民為回教徒,有一種清晰的語言。人民態度文明,勇敢善戰。他們的首領所管轄的土地是巴達哈傷君主的封地。

他們用各種方法捕捉野獸。離開這個國度後,仍向東與東北之間的方向再繼續走三日,終於到達一座大山的頂巔,此山高聳入雲,完全可以使人相信它的山峰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在這裡的兩個山脈之間可以看見一個大湖,有一條河發源於此,流經一個廣闊的平原。平原上有豐富的青草,草質非常優美,既使最瘦的畜牲在這裡吃草十日,也一定會變得膘肥體壯。

這個平原有大批的牲畜,特別是綿羊最多,羊體肥大,羊角長達三、四掌,有的甚至長達六掌。牧羊人用這些角製成勺和器皿,用來盛放食物。還用這種羊角替羊織成籬笆,防止狼的侵入,據說這一帶到處都是野狼,吞噬了許多野綿羊或山羊。綿羊的角和骨頭的數量眾多,堆在路旁,可以在積雪的季節引導遊客,以免他們迷路。

這個高原名叫帕米爾高原,沿高原走十二日,看不見一個居民,因此出發前必須準備好一切路上所需的食物。此處群山巍峨,看不見任何鳥雀在山頂上盤旋;同時因為高原上空氣稀薄的緣故,點起火來,不能產生與低地同樣的熱力,對於烹煮食物也難以產生同樣的效果,這種現象雖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卻是被事實證實了的。

走完十二天路程後,仍須向同一方向再走四十日,經過連綿不斷的山峰和溝谷,穿過許多河流與荒地,看不見任何住所或青草,每種食物必須自行攜帶。這個地方叫作柏羅羅。但在這高聳入雲的群山之中,卻住著一個桀驁不訓和崇拜偶像的野蠻部落,以能夠獵取的一切野獸為食,服飾也用獸皮做成。

喀什噶爾城及其居民的商業

終於我們到達一個叫喀什噶爾的地方[20],據說這裡從前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但現在隸屬於大汗的版圖。居民信奉回教。這個省十分遼闊,有許多市鎮和城堡,喀什噶爾是其中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居民的語言是他們所特有的。他們以商業和製造業為生,棉織業尤其發達。他們有美麗的花園、果園、葡萄園,棉花、亞麻和大麻的產量都十分豐富,國中的商人遍佈世界各地。實際上,該國的居民是一群汙穢而可憐的人,食品粗糙不堪,飲料質量尤其低下,居民除回教徒外,還有一些聶斯托利派的基督教徒,他們按自己的法律生活,並有自己的教堂。全省的面積為五日的路程。

葉爾羌城和聖約翰教堂奇妙的石柱

葉爾羌[21]是一個宏偉壯麗的城市,城內有美麗的花園,周圍有盛產一切果實的平原。居民一部分為基督教徒,一部分為回教徒,受大汗的一個侄兒的統治。不過大汗與這個侄兒的關係並不好,他們彼此不斷地爭鬥,甚至發展為戰爭。這個城位於東北方,據說,在這個地方曾經發生過一個奇蹟。不久以前,當時統治這裡的大汗的親兄弟察合臺親王改奉了基督教,此事使當地基督教的居民大為興奮,他們在這個親王的幫助與保護之下建造了一座紀念聖徒約翰的教堂。

這座教堂的構造是圓形的,屋頂的一切重量都集中在中央的一根石柱上,他們在石柱底下安置一塊方石頭作為基礎。這塊石頭是經過親王的允許,從回教徒的一座清真寺中取來的,當時因為回教徒懼怕親王的勢力,不敢加以阻撓。但察合臺死後,繼位的新主卻無意信奉基督教,於是回教徒又恢復了龐大的勢力,他們從新主處取得一道命令,令基督教徒將以前取去的石頭歸還給他們。基督教徒提議願用重金來賠償,但遭到拒絕,因為回教徒希望因為石頭的移動而使整個教堂倒塌。

陷入困境中的基督教徒除了含著眼淚,畢恭畢敬地祈求顯赫的聖約翰的保佑外,已別無它法了。到了他們應交還石頭的那一天,奇蹟出現了,因聖徒的保佑,石柱竟自行升起,離基石有三掌高,這樣易於移動石頭。教堂在這種狀況中,沒有任何一種支持,一直保存到今天。

我們對於這件事已經講得夠多了,現在讓我們講一講卡爾堪省[22]。

卡爾堪省及其居民的腿腫、甲狀腺腫大病

離開這裡後,即進入卡爾堪省,該省面積約五日路程,居民絕大部分為回教徒,一小部分為聶斯托利派基督教徒,隸屬於大汗。此處的物產十分豐富,棉花也很多。

居民是一些熟練的工匠。這裡流行著一種腿腫病和甲狀腺腫大的疾病,主要是因為他們所飲用的水質不潔淨。這個國家再沒有其它事件值得考察了。

富庶的和闐城

向東南和東方之間的方向前進,就到達了和闐[23],全省的距離為八日的路程。此省是在大汗的版圖之內,人民是回教徒。省內有許多城市和要塞,但主要的城市是和闐,省的名稱也與城名相同叫和闐。一切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東西,這裡都極為豐富。同時此處還盛產棉花、亞麻、大麻、穀類、酒和其它物品。居民經營農場、葡萄園,並有無數花園,他們以商業和製造業維持生活,但並不是勇敢的戰士。我們現在要說及的是貝恩省。

貝恩省及其境內河流中的玉髓、碧玉與結婚的奇俗

貝恩是一個省份,全省面積約為五日路程,位於東與東北之間。它也屬於大汗的版圖,有許多城市和要塞,其主要的城市也叫作貝恩。省內有一條河流經過,河床中有許多名叫玉髓和碧玉的寶石。居民的一切物品都用它們來換取。棉花也是這裡的特產。

這裡的居民以商業和製造業為生,他們有一種奇特的風俗,凡結過婚的男人離家外出二十日,他在家的妻子就有改嫁的權利;男子也同樣可以到別處另外娶妻安家。前面提到的一切省份,如喀什噶爾、和闐、貝恩以及羅布荒原都在土耳其斯坦的境內。以下將介紹沙昌省。

沙昌省[24]居民在韃靼軍隊行近時逃往荒原中

沙昌也是土耳其斯坦的一個省份,在東與東北之間。從前是一個物產豐富、繁華熱鬧的地方,但現在已被韃靼人弄得滿目荒涼了。人民是回教徒,主要的城市也叫沙昌。省內有幾條河流,也產玉髓和碧玉,大多運往契丹出售,數量十分巨大,是這裡的主要商品。

從貝恩到這裡,沿途是一大片沙漠,在某些特別地方雖然也有清泉,但大部分水是苦的,不能入口。當韃靼人的軍隊經過這裡時,居民如與之為敵,他們就搶劫居民的貨物;如與之為友,也要宰殺並吃掉他們的牲口。因此居民一聽見有軍隊來,就帶著家眷和畜牲,狂奔兩日,逃到沙地的荒原中某些有淡水的地方,得以活命。出於同樣的理由,他們又將所積的穀類藏在沙地的洞穴中,每月只取出食用的數量,除他們自己外,沒有人知道藏谷的地方,因為他們的足跡旋即就被風掃平了。

離開沙昌後,在沙地行走五日。該處的水大半是惡劣的,這裡沒有值得注意的東西。第五日到達一個大荒原邊界的羅布鎮[25]。

羅布鎮 相鄰的大荒原與經過荒原時所聽到的怪聲

羅布鎮位於東北方,靠近一個大荒原——羅布荒原——的入口處。此鎮屬於大汗的版圖,居民信奉回教。所有要經過羅布荒原的旅客,通常都在此處停留一段時間。一方面可以恢復體力,另一方面可以預備將來行程所需要的物品。他們將食物和商品都裝在那些強壯的驢子和駱駝背上。如果這些牲畜在走完這個荒原之前,就已精疲力竭,不能前進的話,商旅就把它們殺而食之。不過這裡的人用駱駝的多,用驢子的少,因為駱駝能載重物,而食量又小,比較合算。

人們必須要準備能夠支持一個月的食物,因為即使從荒原的最窄處穿過也需要一個月時間。倘若要穿過它的最寬部分,幾乎需要一年的時間,而要攜帶如此多的食物,實在是不可能的。在這三十天的路程中,不是經過沙地,就是經過不毛的山峰。不過在每晚所停留的地方可以找到水,水量雖然不多,但卻足夠供給一百人和他們所攜帶的牲口之用。有三、四個停留地的水又苦又鹹,但其餘二十處的水卻都是甜的。這一帶沒有任何禽獸,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可以養活它們。

這個荒原是許多可惡的幽靈的住所。它們戲弄商旅,使他們產生可怕的幻覺,陷入毀滅的深淵。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有些旅人如果在白天睡覺或被其它事情所困,落在後面,而駱駝商隊卻已經轉過山腳,不見了蹤跡。那時,他們就會突然聽見有人在呼喚自己的名字,並且口音很熟。他們誤以為是同伴的呼叫,就會跟著呼聲走下去,而這恰恰誤入了歧途,迷失了方向,最後只好坐以待斃。如果在晚上,掉隊的人會聽見大隊人畜在道路的這邊或那邊行進的聲音,他們又會認為這是他們同伴的足音,於是向發聲地方走去。等到天一破曉,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離開了大道,陷入了一個危險的境地。這些幽靈有時在白天幻化成他們同伴的樣子,呼喚他們的名字,並盡力引導他們離開正道。據說還有些人在經過這個荒原的時候,看見一支全副武裝的軍隊迎面而來。為了不被搶掠,這些人便奪路而逃,但卻困此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往哪邊前進,最後悲慘地餓死。據說,這些幽靈,有時會在空中發出樂器的響聲、鼓聲和刀槍聲,使商旅們不得不縮短自己的隊伍,採取密集隊形前進。商旅們在晚上休息之前必須小心謹慎,要定下一個前進的標誌,來指出第二天要走的路,並在每隻牲畜的身上掛一個響鈴,以便在失散後易於控制。這就是在經過這個荒原時不可避免的麻煩與危險。

戈壁沙漠,馬可·波羅稱之為大荒原的地方

唐古多省[26] 沙州城[27]及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