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重磅發布 到2050年實現農業強農民富

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個五年工作做出具體部署,將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據。

《規劃》提出,2018年至2022年這5年間,既要在農村實現全面小康,又要為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礎。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解讀文件時提到,《規劃》要求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從城鄉融合發展和優化鄉村內部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兩個方面,明確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鄉村的新定位,提出了重塑城鄉關係、促進農村全面進步的新路徑和新要求。

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專家和農業系統幹部分析,這份文件是關於鄉村振興的全方位的頂層設計文件,對於城鄉融合發展以及新集體經濟方面都有一些新的闡述,給城鄉關係有了新定位。

重塑城鄉關係

《規劃》稱,當前我國農業農村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滯後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明顯的短板仍然在“三農”,現代化建設中最薄弱的環節仍然是農業農村。

文件從四個方面提出重塑城鄉關係,一是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加快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空間格局;其二是優化鄉村發展佈局,堅持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延續人與自然有機融合的鄉村空間關係;其三是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其四是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優先任務,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長期關注農村問題的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員呂德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文件對城鄉關係給了新定位,即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內部發展雙輪驅動。這個顯然是要對應西方的城市化的一般規律:城市興,鄉村衰,現在中國是要兩邊都要興,在鄉村振興規劃中,必須要重視城鄉關係。

文件還提到,要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統籌城鄉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分類推進鄉村振興,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另外,強化規劃引領,抓緊編制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推動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體系。

到2050年全面振興

呂德文分析,這份文件主要是階段性規劃,具有鮮明的頂層設計色彩。具體怎麼搞,還要這五年探索試點,故而也有政策試驗的色彩。表明了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的方法論。

文件提出目標,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現代農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鄉村產業加快發展,農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經驗,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果。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武漢市農業局一位參與地方農業政策制定的官員對記者分析,過去的農業政策很多是點對點的政策,這個頂層設計規劃比較全面,他認為文件最大的亮點是全面和全方位的政策,包括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乃至金融方面的政策。比如在人才方面,文件提到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動鄉村人才振興,讓各類人才在鄉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充分強調了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呂德文分析稱,文件強調分步驟、因地制宜等,切忌一刀切,量力而行,還是比較謹慎的。說明鄉村振興是“戰略”,不是畢其功於一役的做法。

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

在具體舉措上,《規劃》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明確了階段性重點任務。

首先是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鄉村產業興旺。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其二是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遵循,促進鄉村生態宜居。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其三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促進鄉村鄉風文明;其四是以構建農村基層黨組織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為重點,促進鄉村治理有效;其五是以確保實現全面小康為目標,促進鄉村生活富裕。加快補齊農村民生短板,讓農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呂德文分析,關於集體經濟,目前各地都有不同的關於集體經濟的管理辦法,且各不相同,沒有統一立法。

文件提到,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等權能和管理辦法。

文件提出,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充實農村集體產權權能。鼓勵經濟實力強的農村集體組織輻射帶動周邊村莊共同發展。發揮村黨組織對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防止內部少數人控制和外部資本侵佔集體資產。

京東農村金融一位長期出差各地農村的業務部門負責人也注意到關於農村集體經濟的內容,他認為這份文件強調了農村組織化建設,以及注意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他還注意到,文件還提到在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同時提升產業效率。在他看來,增加收益,產業要發展一定要提高效率,提高效率一定要產業整合,產業整合一定要降低成本,讓一大批勞動力離開土地,所以如何保障農民的土地收入是一個關鍵。至於農村金融的部分,他認為近幾年各種文件都在提,但能否在基層落實還需觀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