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制奶茶亟待安全標準

時下,網紅奶茶層出不窮,甚至還有許多奶茶店需要排隊數小時才能買到自己心儀的飲品。但現制現售奶茶中存在不容忽視的食品安全隱患問題。近日深圳抽檢發現,素匠泰茶餐飲店的奶沫泰味奶茶、泰式珍珠奶茶被檢出不得使用的日落黃成分。

除了安全問題,奶茶的營養健康隱患也應引起警惕。記者梳理有關機構檢測和評測結果發現,奶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部分飲品含咖啡因高、無糖成品中含糖分、奶茶中存在反式脂肪酸、糖分較高等情況。對此,相關專家表示,現制奶茶存在配料隨意使用問題,奶茶行業已經形成規模,應該儘快出臺相關安全標準進行規範。

現制奶茶安全不容忽視

據近日發佈的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8年食品安全抽樣檢驗情況通報:檢出不合格樣品43批次。其中,龍華區素匠泰茶餐飲店銷售的奶沫泰味奶茶、泰式珍珠奶茶,分別檢出日落黃0.11克/千克及0.097克/千克。

檢測人員表示,依據GB2760-2014《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添加劑使用標準》,茶飲中是不得使用日落黃的,而且超量使用日落黃會引發慢性中毒。日落黃溶於水呈黃光橙色澄清溶液,人工合成色素易在人體內蓄積,導致慢性中毒,引起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和瘦弱等。同時,攝入過多色素還能消耗人體內的解毒物質,干擾體內正常代謝反應。所以人工合成色素的用量須嚴格控制,不得隨意超範圍使用。

事實上,奶茶的安全問題早已引起市場監管部門的關注。早在今年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加強現制現售奶茶、果蔬汁監督管理的通知指出,檢查發現,部分飲品店使用過期原料、衛生條件差、虛假宣傳等問題較為突出,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從業人員要取得健康證明,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等,保持個人衛生和手部清潔。採購的鮮奶、奶粉、植脂末、茶粉、茶包、水果、蔬菜、果醬、糖漿、食品添加劑、一次性杯具和吸管等原輔料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按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一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強了現制現售奶茶、果蔬汁監督管理,保證食品安全。記者梳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的檢查結果可見,部分現制奶茶店存在較多問題,如江蘇常州市場監管部門8月對當地奶茶店進行了檢查。發現問題不少,比如,奶茶店店內工作人員的健康證不齊全,沒有有效的消毒藥品;店鋪內未安裝紫外滅菌燈,容易造成食品感染,冷藏冰箱溫度設置過高不符合產品保存要求;奶茶店調製好的產品未加蓋放入冰箱、製冰機未加蓋暴露在空氣中,易造成汙染等等。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日前開展的奶茶行業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也顯示,對全區150家奶茶店開展排查,並隨機選取了13家奶茶店作為抽檢對象,包括1點點、徐小包、古茗等當地較為知名的奶茶店。抽檢發現,奶茶原材料過期現象普遍。

營養健康信息不透明

除了安全問題,奶茶的營養健康問題也更應該引起關注。與瓶裝飲料不同的是,幾乎所有的現制現售奶茶在外包裝上都沒有任何配料信息,或者營養標籤信息。

記者梳理有關機構檢測結果發現,現制奶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含咖啡因較多、無糖成品中含糖分;部分飲品的原輔料品質有待提高;奶茶中存在脂肪、反式脂肪酸等情況。但消費者知情率不高,若過量食用不利於身體健康。

例如,南京市玄武區市場監管局近日聯合市食藥監局舉行現制現售奶茶飲品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暨“網紅奶茶”你點我檢活動,共檢測了1點點、CoCo都可、奈雪の茶、素匠泰茶、甜薈、口渴了等11個品牌。上述檢測顯示,20批次的飲品原輔料結果均為合格;40批次的飲品成品,其中的茶多酚、咖啡因、總糖等健康風險項目中存在一些風險點。

比如咖啡因含量高問題,上述檢測出現的最高咖啡因含量的奶茶,含量為304.17毫克/千克,飲用一杯相當於飲用3杯美式咖啡或6罐紅牛。而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咖啡因攝入量不超過300毫克。

再就是茶多酚及蛋白質偏少,茶多酚作為茶葉中的有益成分,蛋白質作為反映奶源品質的指標,國標GB/T21733-2008《茶飲料》中,對預包裝食品調味茶飲料中的奶茶飲料這一類型,規定其茶多酚含量是≥200毫克/千克,蛋白質含量應≥0.5%。上述檢測發現,尚有6個奶茶店的9批次的茶多酚檢測以及9個奶茶店18批次的蛋白質檢測,離國家推薦性標準尚有差距。

再例如,廣東省食品檢驗所近日檢測了市場上的諸如喪茶、1點點、CoCo等14款號稱“無糖”的網紅奶茶,竟全部含糖。以每杯50克來計算,每杯奶茶平均含糖量達到14.8克,最高的珍珠奶茶含糖量為24.5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曾提出每天糖的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的建議,每天喝下一杯這樣的奶茶,每天糖的攝入量極容易超標。

此外,上海消保委去年對市面網紅奶茶進行了比較試驗,除了上述普遍存在的問題外,部分奶茶還檢測出了反式脂肪酸。《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2克”,然而有4款樣品每杯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高達3.7-6.2克,遠超正常乳製品水平。對此專家分析,這意味著生產過程中可能使用了奶精等替代品。

亟待出臺現制安全性標準

上述椒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就開展的奶茶行業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顯示,除了奶茶中含有咖啡因但未標註提醒消費者,鮮奶奶茶中不含鮮奶、“無糖”奶茶仍有糖外,還存在配料加多少全憑手感等問題。

記者近日也詢問了多家奶茶店的工作人員,他們均表示不知道奶茶這些配料有何成分,也不知道每種配料具體多少比例對人體才沒有負面影響。他們都認為奶茶的配料就好像做菜一樣,顧客喜歡什麼口味就用什麼配料,沒有一個定量的規定。

現制奶茶的種種現狀,反映了現制食品共同的問題——就是標準的缺失。

據瞭解,由於我國目前尚未出臺針對現制現售飲料質量管理的標準,也使這個行業的規範管理仍處於空白階段,出臺管理標準,進行規範管理迫在眉睫。

上海市消保委秘書處副秘書長唐建盛表示,目前現制現調奶茶並無國家標準,飲品協會或者行業本身應該站出來制定規則,這將更加有利於標準統一和行業充分競爭,否則消費者難免被“網紅”或“顏值”奶茶誘導。

“現制奶茶標準的缺失是我國現制食品行業標準缺失的一個縮影,在尚未觸及重大食品安全的情況下,尚缺乏執法標準,奶茶企業自然就有更大的操作空間。”中國食品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如是表示。

朱丹蓬還表示,奶茶行業已經形成這麼多年,依然沒有標準可依,更不用說那些新興食品了。“標準的制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反覆試驗,而面對不斷推陳出新興的食品行業,顯然監管投入目前尚難以跟上市場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