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推動外商投資重大項目落地 關稅總水平將降至7.5%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推動外商投資重大項目落地、降低部分商品進口關稅和加快推進通關便利化的措施,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從11月1日起,中國將降低1585個稅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稅率,將部分國內市場需求大的工程機械、儀器儀表等機電設備平均稅率由12.2%降至8.8%,紡織品、建材等商品平均稅率由11.5%降至8.4%,紙製品等部分資源性商品及初級加工品平均稅率由6.6%降至5.4%,並對同類或相似商品減並稅級。

今年以來,中國已大範圍下調了部分日用消費品及汽車的進口關稅,至此,今年以來已出臺降關稅措施預計將減輕企業和消費者稅負近600億元,中國關稅總水平將由上年的9.8%降至7.5%。

實際上,當前中國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已降至4.4%,明顯低於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接近美國、歐盟的水平。

會議指出,中國將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營造更加公平便利可預期、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環境。中國將把符合條件的外資項目納入重大建設項目範圍,或加快調整列入相關產業規劃,給予用地、用海審批等支持,並加快環評審批進度,降低物流成本,推動外資項目儘快落地。

中國還將清理不合規收費,今年11月1日前將進出口環節需驗核的監管證件從86種減至48種。年內集裝箱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比去年降低100美元以上。

今年第三次降低進口關稅

會議決定,適應產業升級、降低企業成本和群眾多層次消費等需求,從今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個稅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稅率。

具體內容包括:將部分國內市場需求大的工程機械、儀器儀表等機電設備平均稅率由12.2%降至8.8%,紡織品、建材等商品平均稅率由11.5%降至8.4%,紙製品等部分資源性商品及初級加工品平均稅率由6.6%降至5.4%,並對同類或相似商品減並稅級。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這是今年以來中國第三次主動降低進口關稅,是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此前,中國已經履行了對世貿組織的承諾,在此基礎上,我們正在推動新一輪的超過WTO水平的自主開放。”

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的約束關稅為10%,截至2010年,中國貨物降稅承諾全部履行完畢,關稅總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

然而,中國並未止步於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而是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等方式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大幅自主降低進口關稅水平。

白明表示,降低進口關稅一方面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產業發展與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中國正在擴大進口,需要在國際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另一方面,當今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沉渣泛起,自由貿易面臨巨大挑戰,作為世界貿易大國,中國主動降低關稅發揮了表率作用,有利於提振自由貿易陣營的信心。

此番降稅品種中大部分商品都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並且貿易量巨大的產品。白明表示,中國在工程機械等行業已經具備了充分的競爭力,願意參與公平競爭而不必使用高關稅來保護國內產業;在紡織品方面中國甚至面臨著不少更低成本的外國競爭者,中國願意開放自己的市場以獲得他國平等的市場準入。

此外,他表示,中國的機電設備產品已高度融入全球產業鏈,降低關稅有利於降低跨國經濟運行成本;而在資源性原材料產品上,中國的對外依存度高,關稅過高也會增加下游行業成本,影響下游競爭力。

至此,今年以來已出臺降關稅措施預計將減輕企業和消費者稅負近600億元,中國關稅總水平將由上年的9.8%降至7.5%。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多個場合提到的,中國實際的貿易加權平均稅率低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已經非常接近發達國家。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數據,2015年中國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已降至4.4%,明顯低於韓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已接近美國(2.4%)、歐盟(3%)和澳大利亞(4%)的水平。

白明表示,貿易加權平均關稅主要考慮了貿易結構的因素,根據不同進口量的商品加權計算的關稅更能反映真實的關稅水平,中國進口數量很大的商品關稅稅率較低,所以加權後的稅率要低於平均關稅。

推動部分外資項目儘快落地

會議指出,應對當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要在持續擴內需的同時,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營造更加公平便利可預期、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環境。

首先,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負面清單之外,外資與內資一視同仁,實行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致的市場準入標準和以在線備案為主的投資管理制度。將符合條件的外資項目納入重大建設項目範圍,或依申請按程序加快調整列入相關產業規劃,給予用地、用海審批等支持,並加快環評審批進度,降低物流成本,推動項目儘快落地。

其次要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將外商再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政策適用範圍從鼓勵類外資項目擴大至所有非禁止項目和領域。

此外,要大力保護知識產權,進一步規範政府監管執法行為。

白明表示,國務院推動外商投資重大項目落地的一個重要背景是,今年以來儘管外商投資新設企業數量大幅增長,但實際利用外資增速並不高,這反映近期來華外資企業多是中小企業或中小項目,大型企業投資相對疲弱,外商投資呈現輕資產化的跡象。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前8個月,中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共41331家,同比增長102.7%,增幅明顯;實際使用外資5604.3億元人民幣,同比只增長了2.3%。8月當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092家,同比增長了126.8%;實際使用外資637.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只有1.9%。

白明表示,中國在汽車、金融等領域制定了明確的進一步開放的路線圖與時間表,這已取得初步的成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在上海設廠。“汽車領域放寬了外資控股的限制,這使得特斯拉能百分百控股。”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郝紅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外資企業以佔中國不足3%的數量,創造了中國近1/2的對外貿易、1/4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1/5的稅收收入。

至於美國加徵關稅是否會加劇外資企業從中國撤出的風險?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此前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這一提問時表示,中國作為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產業鏈的重要參與者,美方的徵稅措施確實會對包括美資企業在內的在華外資企業造成影響。

不過他強調,中國有穩定的投資環境,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有潛力巨大、正在升級而且不斷開放的消費市場。“近期,通用電氣、福特、寶馬、特斯拉等外資企業紛紛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產能、規模和投資。我們將繼續改善營商環境,保護外資企業在華的合法權益,使中國繼續成為外國企業投資的首選之地。”高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