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世界級資管公司貝萊德的A股投資策略,它爲何受追捧?

深入解析世界級資管公司貝萊德的A股投資策略,它為何受追捧?

好買說

今年的A股市場頗不太平。

3月份,貿易戰正式來襲,隨後不斷加碼升級,A股市場受情緒影響連續下挫,上證指數至今跌去近20%。最初,基金經理多采取觀望態度,而伴隨著貿易戰形勢超出預期,有些基金經理才開始進行倉位上的風險控制。

而有一家機構早在今年1月份已經捕捉到貿易戰這一風險因子,並把它加入到整個組合管理之中,後續根據追蹤到的信號提示,提前減持可能受影響的板塊和個股,大幅規避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今年,百億私募回撤普遍較大,核心在於去年受益的白馬股在今年出現了大幅回調。而這家機構的投資模型年初時就發現市場對一些白馬股個股追捧過度,從而降低了配置,有效減少了回撤。

除了情緒面,年初它還基於基本面的信號提示,發現一些中小盤的優質個股由於投資者對其基本面研究和關注不足而被低估,所以整個上半年的運行期間內,這家機構擇機增持了一些優質的中小盤股票,並獲得了很好的超額收益。

這是一家外資機構,很多人對它並不熟知,但它卻是真正的金融市場巨頭,它叫貝萊德

國內投資者並不熟悉貝萊德的名字,它在金融圈外很少被人提及,然而它卻是低調的王者,它管理的資產規模多於任何銀行、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業對手方,這個資金規模甚至超過日本去年GDP的總量,而日本經濟規模在全球經濟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根植紐約、服務全球,成立僅僅30年,規模從不到10億美元增到超過6萬億美元,在全球30個市場擁有超過70個分支機構,服務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貝萊德已經成長為新一代的華爾街翹楚。

2017年,伴隨著國內私募對外資機構的開放,全球知名外資紛紛拿到牌照。貝萊德也在近期發行了首支A股私募基金。

貝萊德是量化投資的先驅,不同於傳統的投資方法,其系統化主動投資策略,藉助了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新科技手段,基於A股特性,從基本面、投資情緒和宏觀主題三大方向對股票綜合打分,並構建優化的股票組合。

貝萊德在科技投資上有非常深厚的基礎,過去30年,貝萊德都致力於通過科技創新和風險管理來為投資人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正是由於強大的科技投資實力,貝萊德可以規避主觀情緒的干擾,用數據說話,用機器投資,先於市場發現貿易戰、白馬股擁擠交易等帶來的風險,從而提前作出應對。

貝萊德用出色的業績證明了科技投資的優勢,證明了它對A股市場的適應性。

那麼,貝萊德系統化主動投資策略究竟有何神秘之處?未來,支撐該策略持續有效的基礎是什麼?今天,我們來解答這個問題。

01

用科技解決投資的老問題

眾所周知,巴菲特有句名言:別人貪婪的時候要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要貪婪。

這句話之所以流傳甚廣,是因為恐懼是人類幾千年來不斷進化的產物,它給人類構建了一道心理防禦屏障,而與之相悖的是,投資是個反人性的過程,能和這種原始本能對抗者,寥寥無幾。這意味著,在A股這樣一個散戶主導的情緒化市場中,惟有無情者、理性者才有機會勝出

這一點人類不一定能做到,但機器一定可以。因為無情,所以理性。

貝萊德從一開始就致力於用科技管控投資風險、獲得超額收益。科技基因深入烙印在貝萊德身上。在計算機還沒普及的時代,貝萊德已經開始用計算機從事量化投資了。

相比投機,貝萊德信奉的是真正的長期投資,“賺優質公司成長的錢”是它的投資哲學。在貝萊德的投資模型中,除了企業基本面外,同時考慮到A股市場的散戶化特徵以及受宏觀政策影響較大等因素,運用先進的選股模型來做組合投資。它們具體是如何挖掘基本面、情緒面和宏觀主題呢?

用衛星技術信號分析基本面

在企業基本面研究上,國內基金經理普遍是靠人工調研,比如訪談企業高管、公司員工、競爭對手、上下游,研讀財務報表、新聞報道和信息公告等。這種方法下,基金經理通常有自己自己擅長的行業,有自己的能力邊界,很難有哪個基金經理擅長所有的行業。所以,在選擇這類基金經理時,能力圈尤為重要。

另外,A股市場時常會存在上市公司造假和財務數據操縱現象,比如最近的長生生物和此前的樂視網等都是赤裸裸的教訓。

為了規避這兩個侷限性,貝萊德採用了衛星技術投資信號分析個股基本面。

通常大部分和工業相關的經濟活動都會產生大量的金屬發光。比如,如果要建一棟樓,那麼首先要把鋼鐵支架架起來,而鋼鐵支架會多是金屬;比如,工業很景氣的時候,碼頭那裡的進出口東西很多,也會有很多貨車進進出出,貨車的鐵皮多是金屬。而這些金屬成分可以反應各地運輸以及生產能力,展示出特定地區經濟活動情況下的相關公司業務表現。

無疑,通過衛星圖像的方式觀察企業經營狀況,比分析財務報表判斷企業經營狀況,時間上要提早很多,有利於貝萊德做出前瞻性的佈局

在貝萊德看來,任何一個信號都不一定能夠覆蓋所有的公司,所以它並不依賴單一信號做分析和投資研究,而是從多角度對每家公司進行全面評估。

用文本分析引擎技術分析情緒面

除了基本面,貝萊德非常關注情緒對股價的影響,它的核心投資哲學——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即遠離情緒亢奮的股票,關注情緒處於冰點而基本面優質的個股,並在情緒回暖的過程中,不斷地加倉買入。

在傳統的投資方式中,基金經理通常會通過融資融券數據變化(反映市場槓桿情況)、股票開戶數、滬港通和深港通資金流動變化、成交量、股票基金銷售情況等信息來判斷市場情緒。這種方式雖有效但並不全面,因為股價的變化很多時候是小部分人改變的,如果不能瞭解市場所有參與者行為,可能會錯失認識到股價變化真正原因的機會。

藉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貝萊德可以全面有效的監測到個股情緒變化。

在貝萊德看來,對社交媒體信息的有效分析是獲得A股超額收益的關鍵,個人投資者在網絡上所發佈的相關股票信息可用於對相關股票未來收益的預測、高度活躍的股票信息交流通常預示著相反的市場走勢,持續一致的積極觀點預示著潛在的市場高預期表現。

滬深兩市3600多隻股票,每個月上萬份研究報告,人類如果要想全部看完並充分研究,花費的時間、精力、人力將非常巨大,貝萊德藉助機器學習方式則可以快速全面地覆蓋。

藉助宏觀主題信號進行風險管理

提前預判宏觀變化,貝萊德可以更好地進行風險管理,尤其在A股這個受經濟政策影響較大的市場中,意義尤為重要。比如,前述提到的貿易戰前的減倉操作,就是貝萊德藉助宏觀主題管控風險的成果。

藉助全球投研力量,通過模型對研究成果解析,貝萊德可以更好地進行風險管理。

從多個維度給股票打分構建投資組合

從三大維度分析完個股後,貝萊德如何去構建自己的股票投資組合?

據瞭解,貝萊德分析股票有很多個維度,這些維度分佈在基本面、情緒和宏觀主題上。貝萊德藉助機器給3600多隻A股打分,接下來把全部股票放在優化器中跑出優化的組合結果,其中它會設定各種各樣的風險指標來進行約束,比如個股集中度不能過高、行業偏離不能過高、各種風險因子的暴露不能過高等,最終選出由200-300只股票組成的優化組合。

02

貝萊德的策略會持續有效嗎?

在海外,量化選股早已不新鮮。對於習慣了傳統選股方式的國內投資者來說,初來乍到的貝萊德會不會水土不服?它在A股市場投資有何優勢?支撐該策略持續有效的基礎是什麼?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

貝萊德具有匹配A股特性的投資理念

過去,在中國市場投機行為非常嚴重,炒熱點、抓漲停的現象普遍。不過,貝萊德認為A股市場的投資邏輯正在發生變化,伴隨著滬港通、深港通、A股納入MSCI等開放措施,A股的機構特性會越來越明顯,未來投機將越來越難賺錢,因此貝萊德堅持做長期投資。

在傳統股票投資方式中,不管是我們常聽說的逆向投資還是價值加博弈的方法,解決的無非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公司基本面,也就是說什麼是好公司;一個是情緒面,也就是說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而貝萊德的基本面分析和情緒面分析恰恰對應就是這兩個問題。

所以,貝萊德其實是用科技的手段解決了投資中的老問題,其背後的投資理念和投資哲學和傳統股票投資方式是相同的。

中國海量的數據為量化選股提供了基礎

而不管是基本面、情緒面還是宏觀主題,貝萊德在A股都有海量的數據基礎,可以為選股提供支持。

全球一流投研團隊的支撐

貝萊德擁有海內外最頂尖的投資人才和大數據機器學習專家,比如負責大數據分析的核心人物在加入貝萊德前曾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做首席數據科學家,目前在貝萊德主要教機器去讀懂人類的語言,不管是英文、韓文、日文還是中文等。

在人才的安排上,貝萊德秉承“什麼樣的市場由什麼地方的人來做”的用人理念,因此它可以很好地適應當地的市場特徵

可以說,全球投研力量是貝萊德在A股投資的核心支撐。

引領市場的創新意識

據瞭解,貝萊德每年會淘汰一定的信號,加入新的信號,其投資模型會隨著市場的變化不斷升級。而這一切要歸於貝萊德與生俱來的創新文化。

如前所說,當個人計算機還沒普及的時候,貝萊德的核心成員就已經開始用計算機去做量化投資。當大家還不知道價值成長股是什麼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用計算機去計算市盈率、市淨率等,從而判斷哪些公司有投資價值。1985年,當時電腦才剛剛出現,他們就發行了全球首隻量化投資基金,在全市場掃描選擇財務指標優秀的公司。30多年過去了,這隻基金依然還在運作,它的過往業績可以隨時被追溯。貝萊德在海外同樣經歷了財務大量造假的時代,90年代末,他們把上市公司盈利質量加入到篩選維度的衡量維度中,不斷創新投資模型。

最近幾年,大數據在國內興起,而貝萊德團隊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做大數據投資。整體而言,貝萊德的技術經常領先同業競爭對手5到10年

。它永遠在思考科技投資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在哪裡,然後提前佈局,這也是它能在30年時間超越其它資產管理機構的根本原因。

根植於基因的風險管理意識

30年,規模從不到10億美元增到超過6萬億美元,支撐貝萊德發展到今天的核心理念除了創新還有它的風險管理意識。

貝萊德最初便是以風險管理起家,創始人Larry Fink曾是債券交易員,他曾一年賺數億美元,28歲已經被稱為“華爾街神童”。然而次年,美國利率突然走低,導致Larry Fink的投資倉位損失了一億美元,這讓他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貝萊德也由此開發出了一個名為阿拉丁的投資管理整合系統,該系統也為全球的其他知名機構提供服務。在Larry Fink大手筆研發投入支持下,貝萊德的阿拉丁系統已經遠遠勝於市場上其他的競爭對手。

儘管經過多輪經濟週期,貝萊德卻很少有受到重創的時候,相反它卻經常在市場脆弱的時候出手併購,把好的投資人和機構納入旗下,比如它曾在2009年把巴克萊全世界最知名的量化團隊收入囊中。

依靠強大的風險管理能力和創新意識,貝萊德在30年間成為了偉大的投資管理機構。

小結

貝萊德對A股市場特徵的深入認識、自身強大的數據和科技實力、全球頂尖的人才智庫、深入骨髓的創新和風險管控意識,這些構成了其核心的投資優勢。

如創始人Larry Fink常對員工說的,“要知道,我們的工作是在分秒中與時俱進的,在過去適用的,未必在未來同樣適用。如果你不能和世界一起前進,你就註定失敗。就像你們看到許多公司失敗,他們都一度擁有十分優秀的產品,但是他們沒有注意產品或信息的進化發展,以至於無法迅速跟上時代的需求,最終被淘汰。這是我想傳達的一個最重要的觀點。”

當下我們相信的是,擁有與時俱進理念的公司,也會擁有和市場環境匹配的與時俱進的信號和策略。

深入解析世界級資管公司貝萊德的A股投資策略,它為何受追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