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最準的人告訴你2018年房子和股市咋買

好買說

朋友圈隔三差五就被各種危機論霸屏:“中產危機”“中年危機”“教育危機”“財富危機”……

預測最準的人告訴你2018年房子和股市咋買

其實,所有焦慮歸結起來就這幾個字:窮,怕窮,怕變窮。

好買君就有一朋友,年屆40,手頭兒有閒錢,卻整天心發慌。他怕人家都在投資,一年賺他個十幾二十幾的收益,自己要是把錢攥在手裡,無異於坐等貶值。於是逢人便打聽有啥好項目。

從沒學過金融的他為此還去啃一些研究報告。結果可想而知,雲山霧罩,不知所云。

方向沒錯,不得不說,有些經濟學家、明星分析師就是看得比較準。比如,前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1500萬年薪”的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前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2014年高喊“5000點不是夢”,2015年又喊“一線城市房價翻一倍”,確實應驗了,不然你以為1500萬年薪真是“許家” 的?

研報原文難懂沒關係,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市場上最優秀的經濟學家和分析師研報的“白話文”。他們有曾經的新財富宏觀研究第一名的任澤平、姜超,曾經策略研究最佳分析師第一名以及今年最佳港股策略分析師的興業證券張憶東,曾經新財富最佳債券分析師的徐寒飛,今年策略研究第一名的荀玉根團隊等。

2018年怎麼投資?房子和股市作為中國老百姓最關注的資產,2018年具體會怎樣表現?一起聽聽他們怎麼說。

投 啥 才 賺 錢

預測最準的人告訴你2018年房子和股市咋買

觀點提煉

任澤平:2016-2018年經濟L型,2019年中國經濟可能突破L型的一橫。所有的經濟空頭必須在明年下半年以前翻多,否則將沒有機會。17、18年炒基本面股票,19、20年買人口流入的房子。

姜超:過去幾年供給側改革改善了商品價格,但經濟的企穩回升還是要歸功於總需求,而這背後依然是依靠出口、地產、基建這些傳統需求在拉動。2017年去金融槓桿,2018年去經濟槓桿,去槓桿後社會融資需求回落將驅動2018年債市迎來慢牛。政府嚴格控制貨幣總量的背景下,債市主要機會來自配置而非交易。

任志強:對於房價,“現在不敢說了”。2018年出不了房產稅,一定要出房產稅,那也要先取消其他一些費用。限價等調控會不會放鬆要取決於政府的錢袋子

荀玉根:2018年繼續樂觀,股市從震盪步入慢牛初期,龍頭攜手成長龍頭,核心邏輯是企業盈利改善、機構資金入場。金融估值盈利性價比最優,消費白馬估值提升空間有限,未來依靠業績增長仍具備配置意義。

張憶東:2018年下半年港股開啟主升浪,做出該判斷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港股基本面,二是港股制度改革。首推保險股,特別是港股的保險股目前從全球範圍內比較依然是被低估的。

徐寒飛:從幅度、時間來看,市場的安全邊際已經大幅度上升,徐寒飛認為2018年有可能會有一波非常大的收益率下行,不過他提醒當前市場的調整可能還沒有走完。

不過相比觀點本身,還是建議大家多看觀點背後的邏輯。因為過去對,不一定現在就對,但是經常對的人,聽聽他們的思考,更有價值。

投資脫離不了經濟基本面,所以我們先來看看他們對2018年經濟的看法。

任澤平:所有的經濟空頭必須在明年下半年以前翻多,否則將沒有機會

2016-2018年經濟L型,2019年中國經濟可能突破L型的一橫。”任澤平亮出了旗幟鮮明的觀點。

眾所周知,任澤平2017年年初一直在喊“新週期”:新週期意味著經濟已經觸底,不需要再通過刺激房地產來穩增長。他說,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會有新的一輪產能投資的啟動,但是這一輪產能投資的啟動可能不是落後產能,可能是先進製造、消費升級、轉型,符合中國追求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型需要,這是新週期的一個很重要的支撐性力量。

2019年經濟突破L型的邏輯思考如下:

一方面,這一輪的改革是有誠意的,而且隨著新政策週期的開始,執行力跟以前是不一樣的。而且他傾向於認為2015年12月份中央所提出來的“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任務,抓到了問題的關鍵。

另一方面,從1978年到2008年,中國經歷了高增長,年均增長將近10%,9.8%,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出現,隨著增長動力的轉換,大約在2010年前後,中國開始增速換擋,基本出現了單邊下行。2010年到2015年,市場自發的力量在出清,又疊加了2016年到2017年的供給側改革,根據任澤平微觀調研,產能的去化實際上比市場預期要充分,製造業大規模漲價,他認為有些領域很有可能出現了供不應求。

姜超:2018年去經濟槓桿,控制貨幣總量

雖然過去幾年供給側改革改善了商品價格,但經濟的企穩回升還是要歸功於總需求,而這背後依然是依靠出口、地產、基建這些傳統需求在拉動,依賴於13%左右的社會融資增速、20%左右的居民信貸增速和35%左右的信託貸款增速。姜超認為,未來政策將轉向去槓桿和補短板,理由如下。

過去10年我們的經濟發展主要靠舉債,而且債務增長遠超經濟需要。縱觀全球經濟發展的歷史,依靠舉債發展的模式都蘊含著巨大的風險。我國從08-17年,全社會槓桿率從130%升至目前的242%,10年之內槓桿率幾乎翻倍,已經達到美國次貸危機以前的水平。在過去兩年,如果只是單獨看中國的企業部門,很多人感覺新週期已經呼之欲出了,比如今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高達20%,企業部門負債率也不再上升。但是經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企業部門債務改善的代價是居民和政府的負債率創出了新高,去產能、去庫存改善了企業部門槓桿率,但是去產能導致商品價格大漲、去庫存依靠三四線地產銷量大漲,而去庫存全部靠居民大幅舉債在買單,16、17年至今居民的新增負債分別是7、8萬億,佔當年GDP的比重達到10%,而這一比例已經超過美國在05年時最高的大約9%。

從海外去槓桿經驗來看,要去掉經濟槓桿,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就應該降低貨幣增速,而7月份金融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把去槓桿作為主要目標,把控制貨幣總量作為主要手段。

中國預測房價最準的人說房地產

任志強:2018年出不了房產稅,限價等調控會不會放鬆要取決於政府的錢袋子

任志強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分析師,但卻被外界認為是“中國預測房價最準的人”。不過,每到年末都會預測房價走勢的任志強卻說:“現在不敢說了。”

關於未來房價,任志強只給出了一些基本方法論。“房地產行業決定房價的因素可能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國家層次,就是基本制度,這決定了不同的週期變化,有一些可變,有一些是不變的。同時有一些是可以博弈的,比如說微觀政策,是可以通過市場博弈進行的,那麼當微觀政策寬鬆的時候博弈就非常明顯。當然了,環境緊張的時候市場作用就小一些,就是得聽政府的。”

前兩天,在一場樓市發佈會上,任志強說2018年出不了房產稅,一定要出房產稅,那也要先取消其他一些費用。在2018年限價等調控會不會放鬆的問題上,任志強直言調控如何進展要依賴於地方政府的錢袋子,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在很多地方政府的財政已經比較緊張了,而我們房地產就是尿壺,夜壺總是在尿急的時候才用。”

任澤平:19、20年買人口流入地方的房子

前段時間,任澤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的投資建議是17、18年炒基本面股票,19、20年買人口流入的房子。

在任澤平看來,房地產週期概括一句話就是: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房地產短週期主要受金融政策影響,比如貨幣收緊、加息等會影響房價短期的走勢。長期來說人口流入的地方有潛力,因為人才是房子的最終需求,人都跑了,這個地方房地產肯定沒有投資價值長期來說。中期看土地,人流入的城市中最近這兩年沒供地的,那更有投資前景了

在土地供應上,任澤平認為存在人地分離,供需錯配。為什麼一線城市房價大漲?因為我們在“控制大城市人口,積極發展小城市,區域均衡發展”的城市化指導思想下,土地向三四線、中西部傾斜,人口向大的都市圈集聚,導致了人口城市化和和土地城鎮化明顯背離,從而導致了人地分離,供需錯配,一二線房價過高,三四線庫存過高,這是根本的原因。

另外,任澤平認為未來人口向大城市持續聚集。中國過去十多年,我們城市規劃指導思想一直沒變,“控制大城市規模,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區域均衡發展”,這就是我們城市化的思路。但是全球來看,無論是美國、日本、巴西、意大利、菲律賓、英國、印度無一例外,不管什麼樣的經濟體,人不斷往大的都市圈流入,是最基本的規律和趨勢。為什麼?因為大都市更節約土地,更節約資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能為年輕人帶來夢想,這是幾百年來城市文明的勝利,這是一種文明。控制大城市規模、發展小城鎮是逆城鎮化的,是不符合規律的。

和世界上大城市相比,中國的城市現在用於房地產、特別是用於住宅的土地供給,在整個城市的面積比重是偏小的。任澤平通過研究美國、日本等地多年來的人口流動狀況,得出“年輕人大規模往大都市圈流動”的結論,而中國這幾年人口流動的趨勢,也基本是從東北、西北往四大都市圈和區域核心城市流動。

2018年股市的方向在哪裡?

荀玉根:2018年股市從震盪步入慢牛初期,金融最具配置價值

在荀玉根看來,2016年以來的市場結構分化,價值和成長、大盤和小盤風格表現迥異,本質上源於盈利和估值匹配度的差異。他對2018年繼續樂觀,價值龍頭攜手成長龍頭,核心邏輯是企業盈利改善、機構資金入場。

他將2018年的市場策略用“新時代,新牛市”來概括,所謂新時代的新牛市,有三個不同於以往的特徵:一是盈利回升源於結構,更持久;二是機構資金佔比提高,更平緩;三是中國自主品牌崛起,龍頭化。

他認為本輪盈利週期與以往不同,宏觀上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已經發生變化,過去是經濟體量由小變大,重視量的增長,新時代經濟將從大走向強,核心是質的提升。隨著我國逐步進入後工業時代,需求擴張對經濟增長和盈利改善的邊際貢獻遞減,結構優化成為推動企業盈利改善的主因。

過去1-2年中國也步入宏觀經濟平、微觀盈利上的階段,本質上也源於三方面的結構優化:一是產業結構優化。消費對GDP的貢獻提升,規模不斷提高的消費和科技業績較靚麗,助推整體盈利改善。二是行業集中度提高,龍頭盈利能力更強。自2010年以來消費類和週期性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而大多數上市公司在各細分領域處龍頭地位,上市公司業績更優也表明龍頭比非龍頭企業盈利能力更強。行業集中度提升鞏固龍頭地位,加之龍頭盈利能力更強,從而績優龍頭推動整體盈利改善。三是企業國際化加快。在全球化浪潮下,企業海外業務張張快,高增長的海外業務助力整體業績向好。

從入市資金來看,荀玉根認為,機構資金佔比上升是個趨勢,我國機構投資者+外資有望成為2018年A股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市場表現將更平穩,機構投資持股比例的提高也將強化龍頭股效應。

在價值龍頭估值修復邏輯演繹之後,他認為市場將更加關注以中證500為代表的成長龍頭的業績增長,價值龍頭攜手成長龍頭前行。金融估值盈利性價比最優,消費白馬估值提升空間有限,未來依靠業績增長仍具備配置意義。

張憶東:2018年下半年港股開啟主升浪,首推保險股

張憶東說,做出該判斷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港股基本面,二是港股制度改革。

首先,基於結構優化、強者恆強的基本面大邏輯,恆指以及國企指數為代表的核心資產明年的中報不差,有望超預期。一方面,騰訊為代表的科技股龍頭不會因為中國GDP增速從6.9%小幅度回到6.6%而出現盈利大幅下降,他們的業績動力來自經濟轉型。另一方面,港股金融股2018年的盈利預測被低估了,有望逐步提升。當前彭博預期恆指銀行股2018年盈利增長是6%,但是張憶東認為隨著中國經濟企穩,不良率改善、息差擴張,港股銀行股明年有望超過10%。

其次,港股制度改革明年將實現重大突破,顯著提升港股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代表性,他說,2018下半年將看到更多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有代表性的新興產業及創新型公司來港上市。港交所上市制度將出現以下重大變化:允許已在其他市場上市的內地新經濟公司、容許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技術發行人、容許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在香港主板上市。就像2005年之前A股對當時中國經濟的代表性很差,不斷被邊緣化;但隨著城鎮化、工業化代表性的H股龍頭公司2006年迴歸到A股上市,A股2006-2007年實現超級大牛市行情。相類似,

香港上市制度改革,有助於推動港股開啟長期牛市。

同時,張憶東首推保險股,主要有幾個原因:長期來看,中國的壽險正處於類似美國80年代的高速成長階段,居民需求提升,壽險密度和深度提升空間大。中短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受益於“保險姓保”監管下競爭格局改善。長債利率回升,2018年計提準備金壓力下降,保險公司將釋放利潤。短期來看,中資保險股的估值在全球依然偏低。

2018年的債市會變好嗎?

徐寒飛:2018年債市大幅反彈越來越近,大概在春節前後

徐寒飛對2018年經濟比較悲觀,他認為宏觀經濟增長乏力,繼續探底6.5%。2017 年穩增長靠的還是“融資擴展”+“財政擴展”+“出口改善”,但 18 年三大因素的邊際改善空間有限。對債券市場來講,從幅度、時間來看,市場的安全邊際已經大幅度上升,徐寒飛認為2018年有可能會有一波非常大的收益率下行,不過他提醒當前市場的調整可能還沒有走完,債券短週期內去槓桿仍將繼續,監管政策可能會非常有效,不要低估監管的決心。

不過徐寒飛認為長週期看,對債市不必悲觀。

他認為宏觀會經過三到四年的L形,有小的波動,但不會出現大的經濟反彈。而貨幣政策從準備金和利率來看,已經是在下降的過程中,但是從短期資金成本來看央行是收緊的。利率週期,從時間上來看其實上行的幅度還只是到了中位數,還沒有調整到足夠長的時間,做空的力量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還不能完全釋放。長端相對於短端,利差不會反彈太多,因為期限利差短期反應的是市場預期,中長期還是反應了經濟增長的中樞。當前經濟增長中樞下行,長端利差也在下行,只要中國的潛在增速和長期增長不出現大的反彈的話,徐寒飛認為收益率曲線不可能會變得特別高,這約束了債市下跌的空間。因此長週期對債市不悲觀。

姜超:2018年債市迎來慢牛,未來或許是有史以來最慢的一輪慢牛

在2017夏天喊出“我們可能正站在新一輪債牛前夜”的任澤平轉為中性立場,而姜超則扛起了債市多頭的大旗,高呼“現在肯定是新一輪債券牛市前夜,不要倒在黎明前!”

他認為2018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本輪經濟回升主因出口和投資拉動。在人民幣整體升值的背景下,18年的出口增速承壓。投資方面,地產銷售下滑並負增長將帶動地產投資下行,製造業投資受制於負債約束和環保限產因素低位徘徊,基建投資託底但資金來源受限,庫存週期接近尾聲,經濟增速下行拐點已經出現。

當前PPI高企CPI低迷,需求回落和貧富差距約束下,PPI將大概率向下與CPI接軌。18年CPI或前高後低,同比均值在2.0%左右,油價因素也不會改變PPI同比的趨勢性下行。

同時,他認為2018年主要政策將轉向去槓桿和補短板,其中去槓桿需要收貨幣。貨幣政策將維持中性穩健,大水漫灌難現。

去槓桿後社會融資需求回落將驅動2018年債市迎來慢牛,如果行情不由央行放水驅動而由基本面驅動,未來或許是有史以來最慢的一輪慢牛,政府嚴格控制貨幣總量的背景下,債市主要機會來自配置而非交易。

預測最準的人告訴你2018年房子和股市咋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