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副对联,书写最好的家教,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 1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对联

种田不熟不如荒

养儿不孝不如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父母都是期望儿女成才,有所作为的。

12副对联,书写最好的家教,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 2 -明代进士孙升家教对联

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

蹉跎风月,将何日报答君亲

明代进士孙升,官至礼部尚书,

他的三个儿子

坐享荣华富贵,沉迷酒色,不学无术。

孙夫人对此很是焦急,

她思来想去,特地手书此联悬于正堂。

上联是期望,下联是警告,

意在劝告儿子不要浪费精神,虚度光阴,

要以担当天下为己任,

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

既包含了深沉的母爱,又体现了严厉的训教。

她的三个误入歧途的儿子

在这副堂联的鞭策下,

终于有所悔悟,改邪归正。

- 3 -徐渭晚年撰写的家教奇联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上联说,

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

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

下联说,

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

想好好读点书,可是力不从心,

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

徐渭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

趁早好好读书,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 4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家教对联

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

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很贪玩,不爱读书。

他的父亲兴王心中很担忧,

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这副家教对联,

同时规定每天要抄100遍,

不完成就要受鞭笞。

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

终于悟出了父亲的苦心,

跑到父亲面前跪下请罪,

从此以后用功读书,

并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作为座右铭。

- 5 -明末清初朱柏庐所著《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强调人要懂得惜福,不要奢侈浪费。

12副对联,书写最好的家教,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 6 -清代年羹尧家塾对联

不敬先生,天诛地灭

误人子弟,男盗女娼

上联讲尊师,下联讲师德。

- 7 -清代诗人蒋心余撰写的教子联

富贵无常,尔小子勿忘贫贱

圣贤可学,我清门但读诗书

他将这幅对联挂在祖宗牌位两旁,

要子孙永远记住。

- 8 -清代郑板桥家教对联

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他教育子女要精读一些好书,

做一个像新竹那样

蓬勃向上、虚心而耿直的人。

- 9 -清代林则徐训子联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对子女“薄钱财而重德才”的教育思想可谓光耀于世。

12副对联,书写最好的家教,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 10 -林则徐的手书家训联

应视国事如家事

能尽人心即佛心

人莫不想自己的家兴旺兴盛,

能扩充此心,即是天下之大公;

能尽人心,必能于世有补,

则与湛然光明的佛心相差无几,

这对家对国都有利。

- 11 -清代林则徐教子联

师友肯临容膝地

儿孙莫负等身书

林则徐自题于福州文藻山故居的教子联,

劝导后辈勤奋读书,日后能成为有用之才。

- 12- 晚清左宗棠赠子侄联。

慎交游,勤耕读

笃根本,去浮华

今天也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对孩子来说,

努力读书学习,戒骄戒躁,

磨练意志,培养能力,这些就是根本。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