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故里

《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故里

從鹽城乘車直接到了大豐白駒鎮。白駒鎮也是很有名氣,相傳,古代天降隕石,形似白色小駒而得名,原屬興化。1940年10月10日,八路軍南下黃克誠縱隊與新四軍曾在白駒獅子口勝利會師,留下美名。不僅如此,白駒場還出了一位聞名世界的《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正因為如此,我來到了白駒鎮。

有人說,施耐庵不是蘇州人嗎?這也不假。傳說,元至正26年(1366)12月,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率領大軍包圍了張士誠所佔領的平江(今蘇州),閭門、葑門一帶成了戰場,正在家寫書的施耐庵為了躲避戰亂,想到了他的好友顧逖,現已辭官回到興化老家,便差人送去一封信,請他幫忙。興化地處偏僻,四周環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陽(興化別名)好避兵"之說。顧逖見信,立即邀他前來。這樣施耐庵渡江北上來到了興化。

《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故里

開始住在興化城裡,後來在白駒場買了田產,就比照蘇州閶門外老家施家巷的格局蓋起新房,複名施家橋,從此一家人定居這裡。施耐庵為了表明自己遷來隱居寫書的志向,特書寫一幅聯:"吳興綿世澤,楚水封明煙"。

施耐庵墓園,在離村不遠的東北角。大門緊閉,一個電話就來人了,竟是負責人,也姓施,本村的人。他說,我們村基本都姓施,按家譜說,都是施耐庵的後代。他開開門,領我們進去。裡面很大,除門口這兒外,四周沒有圍牆,老遠兒看見人們在田地裡勞動,不由說,"知道是的,我從南面進來"。負責人笑了,"那是不可能的,四周都是蘆葦蕩,都有河隔著。這裡原來蘆葦蕩更大,佔地幾十畝,只有其中的一土墩,高高地露出水泊,施耐庵就以這裡為水泊梁山,經常與羅貫中一起坐小船登臨其上。"

《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故里

我笑了,"水泊梁山我去過,在山東梁山縣,那才是高山湖泊呢?"負責人說:"那是現實,這是模擬。當初流傳宋江才36人,書名為《宋江三十六人贊》,在此基礎上,施耐庵為了創作結識了好多農民、鹽民,聽他們講故事,從中篩選尋找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又增加了72名,這才創作出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估計天罡星36個就是原來的梁山人物,那72個地煞星可能就是後來自己創作增加的,要不他分那幹啥?"這倒是新聞、新的收穫,從沒有聽人說過。

負責人知識很豐富,對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非常清楚。過了施耐庵塑像,我們登上一座石孔橋。他說:"這個石孔橋與揚州瘦西湖的二四橋一樣。"揚州瘦西湖我也去過,"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為此,還鬧出笑話,一家人數來數去,也沒找到二十四橋。其實,就是一座橋,在熙春臺附近。

《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故里

過了石孔橋,有一土崗,旁邊立有趙樸初書寫的《重修施耐庵墓記》石碑。負責人說:"這個地方叫'獅子滾繡球',這個高崗就是繡球,過了那個橋就是'獅子',現在的施耐庵墓園。"我問:"獅子的獅是不是與施耐庵的施諧音?"負責人說:"有這個意思。施耐庵墓,是抗日時期1943年民主政府修建的。當時有這個意思,施耐庵過世這麼多年了,人民還紀念他,就是說,你對人民有了貢獻,人民自然不會忘記你的,動員老百姓積極參加抗戰,把日本鬼子從中國趕出去,就是你犧牲了,獻出了生命,人民也不會忘記你的。墓碑是由新四軍蘇中二分區專員陳同生寫的'大文學家施耐庵先生之墓'。陳同生的女兒曾經來過,說陳同生不姓陳,而姓張,解放後曾擔任過上海市統戰部長兼市政協副主席。電影《東進序曲》就是根據他的回憶錄改編的,李炎飾演的黃主任就是他的原型。其實,他只是挺進縱隊的政治部副主任,因主任正鬧紅眼病,葉飛嫌他有損我軍形象,就派陳同生去了。"如果是一個人,我看過巴金寫的《等著,盼著------懷念陳同生同志》的文章,文革中已經不幸去世。

《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故里

墓基是由灰磚砌成的,小小青草環抱四周,有祭奠的花圈,我們圍著墓地轉了一圈瞻仰祭拜,紀念這聞名世界的大文學家、也可以說是造反家。《水滸傳》大量的描寫是各類不同人物逼上梁山參加起義的經過,施耐庵憤怒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統治階級的罪惡,讚揚歌頌了農民起義反抗鬥爭的精神,以及英雄氣概,對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起到了很大鼓舞作用。文一成書,很快流傳於社會。朱元璋看後,很不高興,認為這人定有逆反之心,就下令將施耐庵抓了起來。劉伯溫是他的好朋友,悄悄告訴他,你寫的都是起義造反,犯了統治者的大忌,要是把他改寫成詔安,順應朝廷,才有可能寬恕。施耐庵頓開茅塞,在獄中又加寫了後面的50回合,呈送朱元璋看,這才被赦免釋放。看來又是杜撰,不過《水滸傳》前70回合與後50回合就是不一樣,為什麼金聖嘆把後50回合砍去,就是認為"橫添狗尾",多此一舉。這一砍,《水滸傳》的銷售量更大。

《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故里

出了墓園,到了施耐庵文物陳列室,裡面陳列著各種版本的《水滸傳》、施耐庵的生平事蹟------還有何滿子訪施耐庵墓題寫的詩:"泛舟渉港汊,來訪一抔土。寂寞邱龍間,斯人垂千古。"看著他的詩,我不由來了靈感,寫到:"人生哪有文長壽,仰慕文豪拜土丘。《水滸》揚名全世界,文章自古勝王侯。"

負責人感嘆道,"我們這裡太偏僻了,交通也不便利,比不上白駒鎮,要是施耐庵紀念館建這兒就好了。"我安慰道:"不過也沒關係,好酒不怕巷子深,人們會來的,主要還是學習施耐庵的精神,施耐庵的墓地就是精神的家園。"

《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故里

告別負責人,告別施耐庵墓園,我們沿著范公堤直接返回了白駒鎮花家垛島參觀施耐庵紀念館。范仲淹曾到西溪(東臺縣)任過鹽官,有詩為證:"誰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參知兩丞相,曾向此間來。"這是范仲淹寫的《至西溪感賦》。范仲淹到任後,踏踏實實做了許多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事,他見唐朝時修築的捍海堰已經不住大海潮的衝涮,便上書江淮制置發運副使張綸,建議修復捍海堰。張綸奏請皇上任命范仲淹為興化縣令,主持修復捍海堰工程。范仲淹採納女兒的建議,在海迅來之前,動員百姓把一擔擔稻殼倒在海灘上,海水漲潮,稻殼隨海浪前進,海水落潮,稻殼留下之處,便成了新的捍海堰堤址。經過四年努力,181華里的大海堤築成,人們為了紀念范仲淹,便把這海堤叫范公堤。花家垛島,四面環水,古香古色,與范公堤相連,施耐庵紀念館的建立,又成了古范公堤標誌性的文化名勝。

《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故里

施耐庵紀念館原系施氏宗祠,1992年,國家文物局撥款復修,現已成為緬懷一代文學巨匠、弘揚水滸文化的場所。一到跟前,只見大書法家啟功書寫的"施耐庵紀念館"橫匾鑲嵌在門楣上。進入院內,迎面是一尊高大的施耐庵大理石塑像,景仰廳大門上懸有女書法家肖嫻書寫的匾額"鄉國之光",左右楹聯:"韜光養晦,一代英才居勝境;激濁揚清,千秋峻筆著奇書。"進入室內,有施耐庵畫像,上有"民族菁華"匾,左右對聯:"心存仁朮,任筆下槍橫劍擊總歸安良除暴;胸有奇才,逐行問色消聲疑盡是造極登峰。"

《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故里

紀念館的文物、史料比較豐富,讓我進一步瞭解了施耐庵。據不完全統計,自明嘉靖始,迄今《水滸傳》在國內就有50多種版本,流傳國外20多譯本,特別是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播出後,反響更大。正如日本漢學家鹽俗溫稱:"《水滸傳》是驚天動地的快文,中國小說之冠冕,是雄飛世界文壇的優秀古典小說。"倫敦大學盧慶濱博士不遠萬里來興化、白駒考察施耐庵。施耐庵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巨匠,也是世界文壇的名人;《水滸傳》不僅是中國文學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精華。

《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故里

最後,我寫詩留念:"正義催生水滸傳,英雄攪亂宋江山。土丘千古令人仰,名著長存人世間。"

九口2018-1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