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是李宇春?

李宇春近期推出了一張實體唱片,叫《流行(liú xíng)》。

這樣一張作品,李宇春用了一年潛心創作、推掉了工作邀約,又用了365天通過各種的方式去完成對“流行”這個概念闡釋,歌詞中不乏對娛樂圈浮躁現狀的諷刺和針砭。

她說她在做這張專輯的時候,內心是悲傷的,因為她看到了現實生活。李宇春曾說,自己一直是個特別被動的人。因為出道以來外界環境的爭議,也讓她被經紀公司保護得很好。所以,之前的她總是像這樣封閉,不管事情進行得怎麼樣,她都不想吭聲,因為她不相信有人可以幫到她,同樣的,也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幫到別人。

但她卻在《流行(liú xíng)》推出的同時,對外界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時代面前沒有人能夠真的袖手旁觀。”在今年夏天,面對《明日之子2》舞臺上鮮活、多元的年輕個體,她甚至真切地感受到,原來自己有能量,也有責任,去做多一點,去幫助他們更瞭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還記得這首歌嗎?

李宇春說,十三年前,選秀還不叫選秀,大家也還不知道什麼是選秀。

2004年湖南衛視首次舉辦《超級女聲》比賽,除比賽和唱歌這兩個關鍵詞外,它沒打算給自己貼其他標籤。

但因為收視出乎意料的火爆,那年它被《新週刊》評為了“年度最佳TV秀”。

而第二年受《超級女聲》啟發創辦的《我型我秀》給自己的定義是,歌唱類真人秀節目。

從比賽,到秀,再到真人秀,這是選秀節目最初的自我認知上的變化,重心從優勝劣汰的機制,略微偏向了選手養成,但選手養成後,要往哪裡去,他們不知道。

《超級女聲》比賽期間,美國一個調研機構做過市場調查,25%的觀眾關注點集中在,“人人可以參與的形式新穎/創意好”,排名第二的是“參賽人員參差不齊的水平覺得有新鮮感”。

沒有人覺得這樣的節目會憑空造出一個偶像,說到底大家還是把選秀當作一個節目在看,比電視劇要真實一點,比選美要貼近生活一點,喜歡某個選手,想讓她贏,就是全部的想法。

這些因素的堆疊,組成了2005年李宇春在決賽中最後獲得的三百五十二萬張選票。


為什麼是李宇春?


奪冠後的日子並不像捧起獎盃當天那麼激動人心,她的身份一下從一個普通的音樂學院大三學生,變成了中國第一個民選偶像。

夢想的實現好像是那麼一瞬間的事,隨之而來的是無數的問號和條條框框。

出道後的李宇春需要頻繁地去參加商業活動,但其實心底並不太清楚為什麼,她只能猜測說,這就是她為了成為一個職業歌手,必須要去做的那些事。

但此後類似的選秀節目層出不窮,無數的冠亞軍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從一個商演場地奔向另一個商演場地,許多像她一樣被選中的人出現了和她一樣的疑問,她才發現,人們只會不斷地去舉辦比賽,但他們不會為一個歌手的培養,去做更多的事情了。

大概是因此,她才會在十三年後的今天回想起來,仍然覺得自己是受了傷害的。

那時迷茫的李宇春沒有坐以待斃,奪冠後的第二年,她選擇創辦了個人的演唱會品牌,即使是不熟悉她的人應該也不會對“whyme”這個詞陌生。

這個名字不僅是為了回應外界的質疑,也是她自己在試圖回答那個“為什麼是我”的問題。


為什麼是李宇春?


“whyme”舉辦的十年間,她做了很多不同的嘗試。

她堅持原創,把傳統曲調,電音和爵士結合,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她也寫過很多突破自己的歌,比如2011年的那首《會跳舞的文藝青年》,那一年她突然看了一場自己做的一個小型不插電的現場,發現自己沒有一首歌是唱跳的,都是文藝型的歌,她覺得自己缺點什麼,於是就思考出了這麼一個“會跳舞的文藝青年”的命題。

此外,她08年那張走中國風的專輯被指定為那年奧運的主推專輯,09年同名專輯《李宇春》裡的那首《下個,路口,見》幾乎成了那年人人都會哼的金曲,這些專輯和歌曲的背後都是她不斷的思考,和想要嘗試新東西的那種慾望,很幸運也有些必然地,幾乎每一年她的新嘗試都成為了當年的年度唱片銷售排行榜第一。

她演過話劇,跟《如夢之夢》劇組完成了長達三年的亞太巡演,她拍過雜誌封面,那是頭一次有華語女歌手登上意大利《Vogue》的封面,她也推出過自己的攝影作品,捕捉周迅,朴樹等一些好友的神態去詮釋《酷》這個系列。

同時她也嘗試著從唱片公司營造的那種緊湊和壓抑的工作氛圍中抽身出來,去更多地感受周圍的事情,比如藝術,比如電影,她說她不想成為一個壞的聊天者。

直到這次她跟許知遠面對面的時候我才知道這句話意味著什麼,無論是談及不同的藝術風格還是音樂跟圖片的差別,她都能絲毫不露怯地說上一段,甚至她會主動地把自己放在一個求知者的位置去提問許知遠,這樣的場景在他以往的節目中幾乎沒有出現過。

到2015年9月25日,“whyme“系列演唱會已經做了整整十年。如今,她仍然在嘗試新的事物,今年她剛布了一個以“流行實驗室菜市場”為主題的展覽。

但她已經不再疑惑為什麼當初走紅的是自己了,她用十三年為此做出了充分的解釋。


為什麼是李宇春?



在今年夏天播出的《明日之子》第二季中,李宇春隊伍裡有一個叫斯外戈的選手。

斯外戈是從抖音上走紅的一個達人,他說他來參加節目,是不想侷限於“網紅”這個身份,他想做歌手。

其實聽的出來,他最初對“網紅”這個身份有一些懷疑和自我否定,反而是李宇春覺得這沒有什麼。

她甚至覺得斯外戈身上有某種天分,像玩抖音之類的短視頻的人不計其數,他可以脫穎而出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一路力挺他,無論節目編排還是舞臺細節都給予幫助,也會以她自身的經歷來幫助斯外戈找到自己最重要的那個目標。

對於李宇春來說,這次擔當導師也是一次有點奇妙的體驗。她希望自己能成為那種,能真正給到年輕人幫助和啟發,而不是隻顧著節目效果和收視率,不重視作為主體的那些選手的導師。

她在節目中說,盛世美顏是什麼?是這些年輕人不斷嘗試多元的樣子。

只有不斷去嘗試,才能確定自己的位置,才能回答來自自己的那些懷疑和不確定。而她想試著帶他們走上這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