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大悟!戒菸難在戒「心魔」是因爲抽菸是在抽「靈魂」

推薦語

大多菸民會終生徘徊在吸菸和戒菸的矛盾中,而戒菸者內心承受的煎熬往往比身體的苦痛更為激烈,手上點的是煙,內心燃燒著卻是「心魔」……菸草依賴這種有愉悅感的記憶會永遠留在大腦裡嗎?為何說經歷戒菸後,或許會明白戒菸不僅需要儀式感,更需要歸宿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周劍平博士撰文書寫了他從事多年戒菸工作後的諸多感悟。

從有形到無形:戒菸不僅是身體擺脫成癮物質,更是在內心擺脫「心魔」

從事了多年的戒菸工作,作為一名醫者,更能體會到戒菸不是單純的藥到病除,更非憑藉醫技手段便能完全加以治癒,戒菸的過程更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更強調心理上的調整和適從,在此期間,戒菸者往往會處於一個相對個人的空間內,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藉助醫生的幫助,一起完成一次精神上和生理上的解脫。成功的戒菸的你,一定會明白:戒菸的過程,戒斷的不僅是身體擺脫有形的成癮物質,更是無形中內心擺脫「心魔」的過程。「心魔」無處不在,或是在你人生得意需盡歡之際,亦或是在你人生窮困潦倒之時,萬千個積極和消極的念想都會引導資深菸民們選擇與「煙」共度;「心魔」無所不能,即便是對於「吸菸有害健康」早日深入己心,甚至身邊有人因「煙」殞命,卻始終堅持「煙」海無涯苦作舟的人生歷程。

由此可見,「心魔」即「靈魂」所在,抽菸的你,手上點的是煙,而內心燃燒著卻是「心魔」?而這也正是戒菸這場人生修行中的最大障礙。

戒菸的過程,絕對是在見證自我的成長和蛻變;戒菸的過程,是在發自內心瞭解甚至感知菸草危害之後痛下決心,於是乎萬分珍惜迴歸無煙狀態後那份健康的可貴。

被動吸菸者從不吸菸,卻因二手菸致病;大多吸菸的人會終生徘徊在「吸菸」和「戒菸」的矛盾中

中國有3億多的菸民,有各種類型、風格、特點,無論是煙齡和煙量、吸菸的理由、或戒不了煙的由頭……五花八門,莫衷一是。在與百千菸民接觸的過程中,讓我得以見證菸草危害的多樣性、領略各種菸民的思維方式和奇思妙想。當然,這裡我們有必要為那些無奈、無助,甚至無知的被動吸菸者說一句公道話:你們從不吸菸,卻因二手菸致病,天理何在。

大多吸菸的人,一輩子中終究會有一天,因為吸菸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感到後悔

,無論他們口頭上是否承認,嘴上還堅持著「生命不止,吸菸不休」的荒謬理論。大多吸菸的人,一輩子中終究會徘徊在「吸菸」和「戒菸」的矛盾之中,而真正能下定決心戒菸的人,大多是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因素。對於醫生而言,無論你的煙齡有多少長,無論你來自何方,只要你真心抱著戒菸的信念,我們會始終懷著最大的尊重給予幫助和關心。

恍然大悟!戒菸難在戒「心魔」是因為抽菸是在抽「靈魂」

菸草依賴這種有愉悅感的記憶會永遠留在大腦裡?戒菸者內心承受的煎熬往往比身體的苦痛更為激烈

煙癮犯了,除了身體上的種種難受之外,心理煙癮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呢?心理煙癮犯了,會出現諸如煩躁、失眠、厭食等感受。嗓子彷彿很飢餓,而吸根菸就飽了;心裡非常難受,鬱悶不安,做什麼都無精打采;犯了煙癮後會一個勁的打哈欠,眼眶裡都是眼淚水,腦袋昏昏沉沉,心慌意亂,注意力不集中。諸如此類的心癮表現,往往比生理上的難受更使人心神恍惚。

殊不知,菸草依賴具有深刻的記憶功能,對於這種愉悅感的記憶,會在大腦形成永久性的記憶,一旦環境給予相對應的刺激,大腦記憶會很快跳出來。故而,這場戒菸的大戰更像是經歷了一場自我內心的戰役,戒菸者內心承受的煎熬往往比身體的苦痛更為激烈,「勝負」除了在於指間,更關乎心念之間。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具體的限度之中,這個限度來自於時間、也來自於空間,當然也來自於物質條件。但是,

每個戒菸者內心會有一種潛在的訴求和渴望,對自己亞健康以及傷痕累累的內臟和器官進行想象性的補償。而僅僅徘徊於這些想法的話,戒或不戒的理想和現實終究只是「意難平,行未果」

「戒菸醫生」雖非心靈導師,但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以專業的態度和角度,幫助各式各樣的戒菸觀望者或行動者,突破自我的限度,在擺脫煙魔、復甦健康的過程中,或許您會徜徉在一個或奇幻、或逼真、或震撼、或雋永的世界中,從而豐富對於人世的體驗,拓展對於人生的體悟。

不得不說,成功戒菸,是一場人生修行,無論對於戒菸者或是戒菸門診,我們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恍然大悟!戒菸難在戒「心魔」是因為抽菸是在抽「靈魂」

周劍平

醫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瑞金分中心學術秘書;中國哮喘聯盟網站防治常識編委;中國控煙協會第五屆全國理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