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貴州」貴州六盤水:打出「組合拳」 擂響春風戰鼓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六盤水處處春意盎然。穿行田間地頭,記者看到,各級農技人員正忙著幫助村民育苗、整地、開展技術指導;走進村寨深處,剛硬化的串戶路曲折蜿蜒,機器攪拌聲、鎬刀鐵鏟和泥聲,此起彼伏。

“出土了,出土了,大家快來看。”

“咦,真的唉!”

“沒想到咱們這個地還真能長出這玩意兒。”

……

3月20日,鐘山戰區保華鎮二道坪村種植基地1號棚內傳來陣陣歡呼聲,地裡的羊肚菌白色菌竿戴著灰色如海綿一樣的尖頂帽子,靜立土中,頗有一副玉面小生的文靜之氣。

“羊肚菌可嬌貴得很,出了菇就不能鬆土,為此可愁壞了我們。”基地管理人員彭永昌回憶起種羊肚菌的經過,感慨不已。“真是一波三折啊。”

原來,為了種好羊肚菌,二道坪村的技術人員們可謂歷經波折,通過三次試種,才取得成功。

“村民們都快把入股的地要回了,還好這次沒讓大家失望。”二道坪村村支書彭蘭春興奮不已。“剛試驗成功的這批羊肚菌通過創建的村支兩委公眾號和微信朋友圈在網上一宣傳,就被訂購了。”

目前,二道坪村蔬菜產業覆蓋貧困戶120餘戶,羊肚菌試種成功後,新增覆蓋農戶7戶,其中5戶為貧困戶。

按照“黨建幫扶單位+村合作社+農戶”模式進行分紅,通過訂單、線上線下等方式進行銷售,讓二道坪村人看到了致富希望。

“目前基地有5個大棚,羊肚菌種了1.8畝,每斤賣價是150元,預計總產值為75000元。年底準備擴大種植到80畝,把羊肚菌發展成為二道坪村高效益的附加產業。”對此,彭蘭春信心滿滿。

產業實施到村到戶到人。今年,六盤水市圍繞獼猴桃、刺梨、茶 葉等長效產業加強基地管護,對核桃進行高枝嫁接,加大馬鈴薯、小黃姜、蔬菜、食用菌等短效產業基地建設;圍繞溫氏養豬、桃花雞、大北農養豬、粵旺集團等項目加快標準化養殖小區(點)建設,推進貧困戶每戶至少有一項主導產業支撐,落實產業扶貧這個根本。發展林下經濟 87.3 萬畝,覆蓋貧困人口 10.8 萬人。全市已完成調減任務 48.4 萬畝,佔任務數 142.27 萬畝 34.1%。

產業扶貧找準了路子的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也必須跟上。

“種點東西賣不出去,全是用揹簍背,想買點東西,就得去趕集,一走就是3個多小時。”在離保華鎮不遠處的鐘山戰區青林鄉海發村,64歲的詹光超老人兩手一比,“嘿!就這麼窄點。”一掌寬的路,都是人們用腳給踏出來的。

青林鄉屬全省一類貧困鄉,大多數村寨分散,多數村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一條泥濘的土路,在過去是海發村么巖組人出入的唯一途徑,群眾出行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是制約當地發展的最大瓶頸,也成了脫貧攻堅的一塊硬骨頭。

正在修建的木月旅遊環線途經海發村,這條12米寬的路讓大家信心倍增。“我們現在搞養殖,還發展核桃、瑪瑙櫻桃、紅香椿等種植產業,路好了,這些東西就能出山了。”海發村支書全義華指著路邊抽出綠芽的核桃樹說,海發村作為青林鄉4個整治村寨之一,串戶路建設不僅方便了群眾出行,還促進了當地產業發展。

截至目前,六盤水市2018年第一批計劃項目已完成設計2710 公里,完成招標 1875 公里,完成路基 2189 公里,完成路面 793 公里,完成投資 98204萬元,佔計劃總投資的 36.3%。

「今貴州」貴州六盤水:打出“組合拳” 擂響春風戰鼓

趁著春風,六盤水敢為新,常為新。田間地頭,一股翻地的泥味,一群忙碌的身影;村寨深處,“轟隆隆”的機械聲中,夾雜著陣陣歡笑。砥礪奮進新徵程,一曲曲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鏗鏘樂章,正在涼都大地奏響。

圖/王述慷

通訊員 謝勇勇 魏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